曆史數據記錄

故事是曆史的演義,邏輯是曆史的抽象,故事與邏輯的統一,是曆史故事的解的最大可能
正文

西方古典哲學01:康德1

(2021-05-12 08:09:16) 下一個

康德,西學大德,研究西學繞不過去的大哲,於西學承前啟後而繼往開來。然康德到底研究了些什麽,讓其成就如此地位。以目前本公眾號的淺見,承前啟後而繼往開來的評價依然沒能完全體現出康德的洞見給於西學的貢獻,康德在西學的地位理應更高。古典哲學這個係列的第一篇當然要給康德,本公眾號力求通康德之神而出康德。

多數人學西哲,名詞概念拽來拽去一大堆,到頭來依然沒有進入西學的大門,因為沒有弄清這些名詞概念的背後到底是在追尋什麽。比如何為唯心主義?柏拉圖曾問人類的第一張桌子是怎麽造出來的,聖經講神創世紀,兩者對此的解答同構。人類的第一張桌子,按照柏拉圖發問的目的去回答就是首先已經存在一個桌子的形式理念或者概念,然後才會有人類的第一張桌子按照桌子的形式理念被造出。神創世紀,神先要有一個世界是何的理念,然後神才能按照這個世界是何的理念去創神心目中的世界。理念或概念比物先,此為唯心所指。

如果順著柏拉圖的邏輯,是逃不出理念比物先在的,有人可能會說,床不是一次性創造出來的,它是一個曆史演化的產物。柏拉圖當然會承認這一點,但他會繼續發問,床前的曆史演化過程中,是不是依然要有一係列的床的演化的理念在先,然後床才能照著理念在現實中以實現曆史的演化。

如果跳出柏拉圖的邏輯,庸俗的唯物主義者可以這樣回答:創造床的材料和工具難道不是物質的?沒有這些床前的物質材料和工具,床哪裏來?當庸俗唯物主義者用物質材料來反駁的時候,依然會陷入物質材料和工具的理念問題,最後的循環追問,一定會陷入到某物在被認識前是如何存在的問題,等價於認識如何可能的問題。

對於理念比物先的問題,馬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如何回答?馬克思會說這是一個曆史的生存實踐過程的產物,首先是人類在生存實踐中逐漸產生了對床的作用的認識(這個過程中沒有床的概念,樣式、形狀、構成這些統統沒有),對床的作用這種認識起初是偶然的(睡在地上不舒服、容易生病等原因)。有了對不睡在床上不好的認識,才會出現對床的需求,比如睡得舒服,保暖,還有健康等等,然後才會演化出床的概念。一句話,這種東西是人類在生存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是一個曆史的產物,其源起生存實踐。但在此,依然會存在生存實踐中對床的認識如何可能的問題。

無論東西方,一路追問到底,一定會遇到這個問題:認識如何可能的問題,認識的世界如何是這樣的世界。這個問題應該是一切知識的起點,是認識論的基礎,人類所有的理論都立在這個基礎上。這個基礎不解決,所有的知識問題都如康德所說的獨斷論一樣,是基於信仰般的存在。

 

本文原創版權歸本博和曆史數據記錄所有,歡迎轉載,嚴禁抄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viBravo5 回複 悄悄話 象形的中文缺乏詞匯對應於康德的形而上學詞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