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耳他 1 - 誰識當年古戰場

(2021-01-04 14:52:02) 下一個

書接前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870/202012/38663.html

12/17/2018 飛到了馬耳他。

Arxien Temples 建於公元前3600到2500年之間。1913年當地農民鋤感覺總有大塊的石頭,之後幾年間把當地居民全部搬遷,考古學家們從此一點點的開掘,到今天還搞不清這片區域曾經是啥東東。馬耳他地理位置在地中海的中心,在西西裏島的南邊90公裏,與北非的突尼斯200多公裏。因為地理位置對戰略意義太重要,幾乎每一次戰爭都會莫名躺槍。馬耳他交融的文化與其被各種民族侵略的曆史有很大的關係。從公元前 10 世紀起,腓尼基人定居於此,公元前 8 世紀馬耳他被希臘人占領,公元前 4 世紀又被迦太基占領。公元前 218 年始被古羅馬統治。9 世紀起馬耳他相繼受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諾曼人統治。1523 年,聖約翰騎士團自羅得島移此,並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承認。該支騎士團後更名馬耳他騎士團。1565 年的馬耳他大圍攻中,騎士團擊敗奧斯曼帝國軍隊,此戰是馬耳他曆史上最重大事件,因成功阻止奧斯曼帝國向西歐擴張。此後騎士團一直控製馬耳他超過二百年,直至 1798 年,拿破侖率軍占領馬耳他。騎士團成員非宗即貴,他們引進大量資金修建馬耳他新家園。

瓦萊塔聖約翰大教堂(St John's Co -Cathedral)馬耳他騎士團的主教堂,也是首都瓦萊塔的地標,由騎士團首領Jean de la Cassiere執政時期(1573年至1578年)所造的修道院教堂。拿破侖兵敗滑鐵盧後,1820年羅馬教皇為了強化這座騎士團教學對馬耳他的影響力,將這提升為馬耳他的第二大主座教堂,獲得與姆迪娜總主教堂--聖保羅大教堂幾乎同等的地位。盡管建設教堂隻用了四年,但內部裝修卻延續了上百年,大都出自意大利南部Calabria地區的藝術家和馬耳他騎士、巴洛克時代著名意大利畫家M.普雷蒂(Mattia Preti)之手。從外部看,其土黃色石灰石牆麵並不顯眼,外觀嚴肅而樸素,內部絕對是富麗堂皇,歎為觀止,長出53米,寬15米的教堂裝飾大量運用了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包括交錯雕刻的石牆,描繪了聖約翰生活場景的穹頂和側麵祭壇。一進門就是騎士團大首領、意大利騎士MARC' Antonio Zondadari的巴洛克式墓基,他是當時的羅馬教皇亞曆山大七世的侄子,標準的“宗二代”。教堂內部了地麵上鑲嵌著375塊大理石,每塊石板都是一塊馬耳他騎士的紀念墓碑,五顏六色,又充滿騎士精神。除了兩人以外,包括建都大團長Valette在內的曆任馬耳他騎士團的首領都都埋葬在這座教堂裏,他們的棺本基本都是巴洛克式的。教學牆上有精細而連貫的雕刻,牆著畫著聖約翰的故事,懸掛著藝術地毯。因此這座教堂也被稱為歐洲最漂亮的教堂之一。馬耳他騎士團由八個國家的騎士團組成,所以這個教學的邊廊相應坐落首八個小聖堂,供奉騎士團8個主保聖人。進門左側分別是德國盎格—巴伐利亞、法國普羅旺斯、意大利、德國騎士團小聖堂,右側則是聖禮堂、奧弗涅、阿拉貢、卡斯蒂利亞、萊昂和葡萄牙騎士團的小聖堂。大教堂邊房裏珍藏著意大利著名畫家米開朗基羅·卡拉瓦喬的多幅作品。其中《被斬首的施洗者聖約翰》居說是暴力美學的典範,他的光感影響了倫勃朗,還有吳宇森。

馬耳他國土麵積316平方公裏,有366座教堂。首都瓦萊塔古老的街巷裏,感受凹凸不平的石頭路,觸摸一下黃色的石頭牆和厚重的木門上各色各樣的門環,看著各家門旁牆壁裏嵌著的不同的人物雕像,聽著教堂尖頂裏傳出的鍾聲。

Siege Bell War Memorial 1992年豎立的圍攻鍾紀念碑,一口大鍾和麵向大海的方向躺倒著的戰士是為了紀念1940到1943之間的圍攻中,失去生命的7000馬耳他人。

上巴拉卡花園和下巴拉卡花園Upper and Lower Barrakka Gardens 位於大港口之上。觀景台可以看對麵三姐妹城的全景,可以想象當年奧斯曼軍就在這裏架設的大炮,攻擊對麵的比爾古安傑羅要塞。這裏是觀賞對麵三姐妹城風景和享受夕陽的絕佳地點。

未完待續, 更多圖片和錄像見視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Beaut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