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國如其人--體育強國是如何煉成的?

(2021-08-07 20:49:08) 下一個

東亞人是世界上最好強的一群人,國際教育比較上中學生數學前七名被東亞包攬就是最好的例子。就體質而言,黃種人在三大人種中是最沒優勢的,比白人和黑人小很多。體質的局限使東亞人在體育上不能象在數學上那樣霸氣。中日韓的GDP世界排名是第二、三、十,而八月七日的奧運金牌榜排名是一、三、十五,基本吻合。考慮到黃種人相對於白人的體質劣勢,東亞人的奧運排名已經是超常發揮了。本文分析什麽使中國和東亞人在體育上超常發揮。

一、在優勢項目上誌在必得

       東亞人體型小、體重輕,在多數奧運項目上不占優勢,但東亞人的長處是反應快,柔韌性好。乒乓球和羽毛球是速度最快的球,而且不像籃球和足球那樣身體接觸對抗,東亞人有優勢,所以基本上成了黃種人之間的競賽。柔韌性好的人在體操和跳水上有優勢。東亞人苗條的身材使其壓水花上占盡便宜。難以解釋的是日本和韓國人與中國人有相同的優勢,卻沒有重點開發這個項目,也許是因為難以撼動中國的霸主地位吧。體操對力量的要求也很高,這個並不是黃種人的優勢。東亞人的男子體操比女子體操強,就是因為中日男子的力量恰到好處而女子力量不足。藝術體操和蹦床等項目與體操、跳水類似,也適合東亞人。

       射擊和射箭這種“靜止”項目也使東亞人避開體質劣勢。韓國有射箭夢之隊而射擊從中國金牌第一人許海峰起就是金牌的穩定來源。

二、人棄我取--占領歐裔人不玩的項目

        歐裔人玩的奧運項目基本上是平日玩的項目,多是為了使身體更健更美。舉重金牌多,但是舉重運動員體型不好,歐裔人大多不會為了金牌而練這個項目。男子練舉重還有情可原,女子練舉重實在令人費解。舉重使人變粗,與女子愛美之心背道而馳。中國抓住這個歐裔人不屑去搞的項目,尤其是女子舉重,摘了好多“桃子”。女子的力量型項目(如鉛球、柔道、摔跤)往往缺少女人味,盡管也有歐裔人參與,但因為大量的人不喜歡而給中國人以可乘之機。

三、虎口奪食項目

        中國到八月七日為止的38塊金牌,有21塊來自黃種人優勢項目(跳水7塊,乒乓球4塊,體操3塊,羽毛球2塊,射擊4塊,蹦床1塊),9塊來自人棄我取項目(舉重7塊,女子鉛球1塊,女子標槍1塊),其餘8塊屬於從歐裔人那裏虎口奪食(遊泳3塊,皮劃艇1塊,劃船1塊,帆船1塊,自行車1塊、擊劍1塊)。澳大利亞、荷蘭和新西蘭是歐裔國家裏超常發揮的國家,這第三類老虎愛玩的項目正是這些人口少的國家的強項。在歐裔人強項上中國人奪金隻有遊泳相對穩定,其餘常常每屆有不同。比如沒了劉軍霞和劉翔,中國在徑賽上今年就沒有金牌。

四、舉國體製

舉國體製有幾個側麵:

1. 通過體校網絡發現、訓練人才

西方的學齡運動員白天上學,課外訓練和比賽,而中國的學齡運動員訓練和比賽是主業,文化課為輔。全紅嬋不喜歡學習文化課,反而喜歡體校這種安排。上體校的孩子多來自普通甚至貧苦人家,學習中等以下。我的一個鄰居是工人家庭,學習一般,小學開始去體校,後來進了國家隊,幾次出國比賽,是我們同齡人裏出國最早的。中國的學生根據學習成績逐漸分流,上大學無望的初中畢業上技校、中專或者職高。學數理化有困難的高一後分流到文科班。正常高考難上大學的分流到藝術類。體校是分流最早的,在小學就分出去了。

全紅嬋家的五個兄弟姐妹走了三條路。她的姐姐上了高中,走的是高考路;她的哥哥初中沒畢業就外出打工,是農民孩子走的比較多的一條路;全紅嬋練出了成績,進了省隊,讓她父親看出這條路更適合他的孩子,於是全紅嬋的妹妹和弟弟也進了體校。

2. 金牌工廠--中國式的職業化

西方的體育職業化是指運動員簽約俱樂部,而中國既有俱樂部式的職業化,也有舉國體製下的職業運動員。省隊和國家隊就象一個個綜合俱樂部。

中國的高考製度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弊端。走體校路就避開了獨木橋,為教育資源不佳的家庭提供了另類選擇。有人批評體校“使用童工”,是“金牌工廠”。獨木橋他們批,不走獨木橋,進金牌工廠他們也要批,很難讓這些人滿足。世界冠軍一般國家會安排上大學,一般讀國際貿易這種比較軟的專業。郭晶晶讀的是人民大學商科。喬丹是北卡大學社會學畢業,一個路子。成績沒到這個水平的就安排工作。我的一個初中體育老師就是從省自行車隊退下來的。

3. 國家博弈

國家為了增加新的獎牌增長點,可能會試著投資幾個項目,如果皮劃艇見了成效,就繼續發展,如果馬術投資大,見效慢,就下馬。

五、印度體育為什麽這麽不爭氣?

與中國人口相似的印度一百年拿的奧運獎牌還沒有中國一次的金牌多,說明舉國體製使中國超常發揮。訓練要從娃娃抓起。印度沒有體校網絡,就埋沒了無數體育人才。富國的中小學或者家長為青少年提供訓練和比賽機會,窮國需要政府為青少年提供訓練和比賽機會。印度政府顯然比中國政府做的少得多。儒家的上進要強文化使個人追求光宗耀祖,使國家追求為國爭光,搞麵子工程。這意味著在東亞人的優勢項目上要霸氣,在歐裔人不喜歡的項目上博弈撿漏,在歐裔人擅長的項目上投資試錯,虎口奪食。印度人則順其自然,不在乎這點奧運臉皮。中國的政府強力幹預和印度的政府無為之間的差距大概相當於中國學生海量刷題備考和美國學生做一套模擬題就上考場的區別。

中國人的入世和印度人的出世也許是中印奧運獎牌差距的深層次原因。在個人層麵,美國的華人和印度人都是好學生,但在國家層麵,中國的一黨製使國家象中國人一樣好強爭先,而印度的民主製使國家不像個體那樣有競爭力和競爭意識。國際教育比較上印度學生打狼,後來幹脆不參加比較了。

體育在中國人缺乏自信心的八十年代,為中國人重新樹立了自信心,先是通過女排,然後通過奧運金牌。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中國人已經不需要體育這個激素。現在的體育更多是要與中國的強國地位相匹配。冠軍太多了,有幾個人能說出所有的名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大球成績不好,我想是因為中國人的體質在對抗性的項目中處於劣勢.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舉囯體製肯定能帶來金牌,但主要是個人項目,大球除了女排其它都沒有什麽效果,看看足球搞的一地雞毛。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股聾' 的評論 : 很多項目上職業運動員的玩法和大眾的玩法不一樣。哪個老百姓在空中打幾個轉往水裏跳?為了獎牌就得玩那些有難度的花樣,隻有職業化才弄得出來。如果砸一千萬就能砸出塊金牌,我想印度會做這個投資,問題是沒有哪個項目有這個保證,那就隻好厚著臉皮擺爛。
股聾 回複 悄悄話 去過印度,沒有金牌成績主要是群眾體育,娛樂為主,沒有舉囯體製。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半球' 的評論 : 的確,印度人的體質與歐美人類似。他們奧運成績不好,是組織和意誌問題。中日韓奧運成績好,因為組織性強,好強爭勝。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印度人一點不笨,體力也不差,中國和印度的區別主要還是文化造成的。印度人普遍得過且過,好強爭勝之心沒有那麽厲害。他們從甘地開始,就強調本土文明,從來沒有想要脫亞入歐,雖然他們比日本更有資格這樣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