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名主持人兩代收養故事 (NPR 記憶 之二)

(2021-04-06 03:06:37) 下一個

4月5日全國公眾電台的1A欄目討論了收養問題。主持人換了簡-懷特後選題不好,我聽得不多了。這天她請來王牌主持人斯蒂文-因斯基普(Steve Inskeep)。令我吃驚的是因斯基普是被收養的,更令我吃驚的是他還從武漢收養了一個女孩

  因斯基普主持早上7點到9點通勤黃金時間的《晨版》欄目。如果你喜歡開車時聽新聞,應該熟悉他的聲音。他畢業於肯塔基的茂海德州立大學,一個沒有名氣的學校,但他卻因沉穩莊重的主持風格在人才濟濟的NPR記者中脫穎而出,常常被委以重任, 采訪政府首腦或者支持重大活動

  ”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似乎是哲學問題,但對被收養的人來說是最想知道的問題。美國幾十年前的常規是對此保密,但近些年來被收養人中的活動分子四處遊說,很多州和縣對此不再保密。印第安納州2019年改變收養保密法律,因斯基普才第一次弄清楚自己的身世。他上大學的地方正是他生母出生的地區,可是他一直不知道!因斯基普的生母是肯塔基山區居民到工業州打工那批人。近年的暢銷書《鄉下人悲歌》也描述了這批人。他的生母1969年18歲時獨自一人從俄亥俄向西開車,在第一個大城市印第安納波利斯停留,生下他。因為那時生私生子是醜聞,就把他送給人收養。

 

  因斯基普是公眾人物,對自己的隱私卻不避諱,反而寫文章,上電台介紹自己的經曆,算是被收養人中的活動分子。他這次被邀請上1a做節目,源於他3月26日在《紐約時報》上發的文章《五十年間我無法弄清我的身世》(For 50 Years, I Was Denied the Story of My Birth)。文章引起強烈反響,收到大量讀者來信。美國有六百萬被收養人。這大概是最有好奇心的一個群體,因為每個人的身世都是一個謎。有聽眾說他花2500美元雇私人偵探調查自己的背景。

 

  因斯基普有一個親生女兒,他和夫人到武漢收養的二女兒12天時被生父母遺棄在醫院。她有先天心髒疾病,但通過手術已經不再是問題。這個孩子大概受到父親的影響,也是活動分子,還和孤兒院被收養的孩子們搞重聚。

My Turn

  我見過幾個被收養的中國孤兒,都在學中文。我也見過危地馬拉的,俄羅斯的和韓國的。俄羅斯的小夥子有點邋遢,也許生父是醉漢?韓國的小夥子在超市打工,交房租都費勁,不符合對東亞人的預期。

 

  華人常常慨歎:美國人真偉大,讓這些中國棄嬰找到好的歸宿。跟著生父母哪裏上得了美國名校?因斯基普這樣回答:“收養是艱難的,但不是犧牲。我們把安娜帶回家不是為了拯救她或者改造世界。我們這麽做是給家裏添個人,就像我的父母多年前所做的。我們的生活因此而更豐實。有句老話說我們都有兩個家-我們出生的家和我們後來找到的家。對一些人來說,我們找到的家是全部,這就夠了。” (“NPR 主播因斯基普談他的兩次收養 NPR Host Steve Inskeep on His Two Adoptions”, 《新聞周刊》2013年2月19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我很想去中國領養孩子,但老婆不同意。她說連對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耐心,收養的更加不會有耐心了。我看到那麽多被白人家庭收養的亞裔孩子,長大後都有身份認同的問題(Sam Richards一個視頻是在大學課堂對亞裔學生的對話,兩個在白人家庭長大的亞裔女孩就說,絕對不會找亞裔男朋友,一個原生家庭長大的亞裔女孩就說她希望找亞裔男友),如果我們華裔家庭收養中國孩子,這些孩子長大後都會比較健康幸福的。
快樂紅寶石19 回複 悄悄話 令人感動的話。這個就是中美文化的不同。中國人往往會強調收養孩子的父母是多麽辛苦。而美國的收養父母卻認為,是孩子給了他們很多joy.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Mr.因斯基普的話,平凡得高尚! 感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