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清代皇宮裏,後妃用碗分級製,好美麗的瓷器哦!

(2022-11-09 21:24:03) 下一個

記得多年前,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清宮後妃用碗的欣賞”活動,由藝術教授一邊講解,故宮員工在旁舉碗視看,真是美麗的瓷器,難以難忘啊!事隔多年,已記不周全了,故去網站找找,運氣不錯,有更精美的照片和解說,特發來大家共享。

 

宮裏人用什麽樣的碗吃飯?

▲ 乾清宮家宴複原。正大光明匾下的寶座台上設皇帝宴桌,家宴上有熱菜、冷盤、湯菜、瓜果、點心等共計109道菜。

從圖中不難發現,皇宮家宴之豐盛,用碗之講究。其實宮中飲食的規矩眾多,並且等級分明。

按照清宮中的規矩,平日如無特旨,任何人都不得與皇帝同桌用膳,即使皇帝生母亦不能例外。因此,皇帝與後妃、太後及阿哥、公主們不僅分灶吃飯,而且各有膳房備辦飲食。

各宮殿之間除了有自己的小灶兒外,還會單獨配置餐具。雖然這些餐具大多有官窯背景,但在形製和品級上有很大的區別。宮中不同等級身份的人用的碗也各有不同。

先從後宮嬪妃的等級說起: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級最低的就是宮女了。在清宮劇中,我們可以發現皇帝賞賜給每個妃子的東西都是根據等級來安排待遇的。最明顯的,就是皇後的待遇最高,但是受寵嬪妃的待遇僅次於皇後而已。所以受到皇帝的恩寵,給家裏人的家用就又多了!其實後宮的嬪妃的待遇不僅僅是一個碗的問題,但是今天就用一個碗來舉例說明。

清宮中皇後、貴妃、妃位專用碗

拿某部影視劇的人物來借用一下。皇後的尊位永遠能夠享受到僅次於皇上和皇太後的待遇,比如明黃色的物品。所以那拉氏皇後是可以使用珍貴的明黃色的瓷碗。僅次於皇後的令皇貴妃、高貴妃和純妃都隻能使用裏白外黃的瓷碗

清宮中嬪與常在專用碗

剛才說到皇後與貴妃、妃們有用明黃色碗的專權,而雲隻能用藍地黃龍瓷碗,愉貴人就用綠地紫龍瓷碗,慶常在隻能用五彩紅龍瓷碗。最低位的答應,就隻能用雜釉瓷碗了。

清乾隆 青花地黃彩龍紋碗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此類藍地黃龍瓷碗,就是清宮中嬪專用的。此次將亮相鼎天國際2018秋季拍賣會。本品撇口,深弧腹,脛部弧收,圈足。內底及外壁以青花為地,以黃彩繪龍趕珠紋,隙地間以火雲紋,近足部繪海水紋。藍地青花黃彩始燒於明宣德禦窯,《南窯筆記》稱之為“青花填黃地者”,為明清兩代尊貴之品類,先以鈷料平塗瓷坯並留白出紋飾後,施釉高溫燒成,再於留白之處填施黃彩低溫焙燒而成, 此碗式為清代宮廷歲例用瓷,據《國朝宮史》,專供嬪一級後宮佳麗使用,內廷等級嚴森,以色澤明辨尊貴是皇家一向的風格,決不可僭越。本品紋飾描畫精細,輪廓清晰,色彩對比強烈,造型典雅尊貴,盡顯皇家氣派。

清道光 五彩龍鳳紋碗 “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此類五彩龍鳳紋碗,則是清宮中常在專用的。本品碗口微侈,弧腹,圈足。外壁口沿繪一周結帶八寶紋,間飾青花、紅、綠三彩的如意紋。腹壁則是繪兩組龍鳳戲珠紋,空隙處飾火雲及纏枝花卉紋。碗心青花雙圈內繪行龍搶珠紋。此式五彩龍鳳紋碗為清代宮廷經典的膳碗之一,創製於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奉旨首次燒造禦瓷之際。此次燒造於清代官窯曆史上貢獻頗大,許多式樣與紋飾為後世官窯瓷器所遵循,影響深遠,因此其具有非凡的開創意義,其燒造一直延續至清末。本品即為出自同一模本的道光官窯佳作,在《道光二十九年大運瓷器名數表》列舉的近五十種圓器中,其造價高於其他三十多種的價格,當時屬於較貴重的品種。此類碗是清代宮廷膳碗,自康熙朝創燒並定製,每朝必燒,兩百年來持之以恒,造型、紋樣也基本保持不變,成為清官窯瓷器的經典品種。

瓷碗的數量和種類是一個後宮妃子的身份證明。除了瓷碗之外,還有一些食物和日用品的發放都是按照等級依次降低標準的。皇後每一天吃的有25斤豬肉、1盤羊肉、1隻雞、1隻鴨、各種米有4升、各種麵有9斤、蔬菜……皇後的每一年穿戴珠寶、綾羅綢緞,可以說是用之不盡。

清宮中七夕佳節專用碗

清宮對官窯器開光內的紋飾主題按不同時節有嚴格規定,必須按照大內送來的圖樣與皇帝旨意而設計,不能隨便改動。如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日太監傳旨,燒造“年節用三陽開泰、上元節用五穀豐登、端陽節用艾葉靈符、七夕用鵲橋仙渡、萬壽用萬壽無疆、中秋節用丹桂飄香、九月九用重陽菊花之類、尋常賞花用萬花獻瑞,俱按時令花樣燒造。”

清道光 藍地軋道粉彩鵲橋仙渡紋碗(一對)

來源: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法國派遣特使拉萼尼前赴中國,在軍艦“阿基米德”號上與清朝代表簽訂《黃埔條約》,該條約憑借特權條款打開中國五個和法國的通商港口。此碗屬當時隨行的一名在1842—1847年間前往中國海執行任務的皇家海軍參謀部軍官所有,相信正是於此期間在中國獲得,之後由家族承傳。

此件藍地軋道粉彩開光人物碗,其上所繪牛郎織女鵲橋仙渡故事,即為此類粉彩碗之由來。其形製與故宮博物院藏粉彩藍地軋道開光天河配圖碗相同,此件碗為道光七夕時令用器——也就是特地為中國的七夕節而做,這個節日又被人稱作星遇節或者情人節,故此碗十分珍貴罕見。此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外壁藍釉地繪細密的忍冬蔓草紋,碗內青花繪《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圖》,鵲鳥翻飛,祥雲繚繞,外壁飾藍釉軋道紋,四開光內分別繪牛郎、織女、燃香、起居四圖。

各色清宮用碗 異彩紛呈

清道光 珊瑚紅留白纏枝花卉紋碗 “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本品撇口、深腹、圈足。內壁光素施白釉,外壁珊瑚紅地留白裝飾,所繪纏枝花卉布局繁密,花紋留白處以珊瑚紅線條勾勒花莖,描繪細致,格調秀雅,新穎別致。此種紋樣創燒自乾隆禦窯,後嘉慶、道光繼之,之後不再燒造,故較之常見的官窯品種更為稀少,彌足珍貴。此種珊瑚紅地留白技法始創於清雍正時期,其籹作先在白釉上以紅彩勾繪紋飾輪廓,在輪廓外滿填紅彩,形成紅白相應的色彩構圖,是清代獨特的瓷藝品種,亦稱蓋雪紅。如清末陳瀏在其所著《陶雅》中曾解釋道:“塗以抹紅之釉而需其中若為空白者,又似乎陰文之花紋,謂之蓋雪。” 相應館藏作品請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紅彩地白花蝶蓋盒(參見《故宮珍藏康雍幹瓷器圖錄》,紫禁城出版社、兩木出版社,1989年,頁241,圖70),此蓋盒紋樣畫法及構圖與拍品幾近一致,可見傳承。

清道光 粉彩三多紋墩式碗 “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本品敞口,直壁深腹,下腹豐滿,矮圈足。因體呈墩式,又稱墩式碗。通體施白釉,色白勻淨,溫潤醇厚。碗內光素,外壁以粉彩繪折 枝石榴、荔枝、壽桃三果,寓意“三多—多子、多福、多壽”之意,粉彩發色純正柔和,畫工精練老辣。桃子、石榴、荔枝三種果實合 稱“三多”,為傳統吉祥紋飾,典故源於《莊子外篇.天地》:“堯觀於華封,華封人曰:請祝聖人,使聖人壽,使聖人福,使聖人多 男子。”即多壽、多福、多子之意,亦稱福壽三多。本碗造型穩重大方,胎體薄厚均勻,釉麵瑩潤,三多紋繪畫技巧成熟自然,用色清 新嬌美,筆力纖秀入微,實為道光粉彩器中精湛之作。

清道光 青花雲鶴八卦紋碗(一對) “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本品敞口,深弧壁,圈足,小器大樣,造型周正。內口沿飾一周錦紋,碗心為輪花海水紋,構圖新穎別致。外壁八圓形開光內分別繪“幹、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符號團紋,卦間夾繪雙鶴攏祥雲紋,下為海水江牙紋,底書“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本品青花色澤濃鬱,細勾填塗,用工窮侈,為清官窯傳統品種。成對傳世,頗為難得。《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每卦又象征多種事物。承繼清世祖之法,光緒仍設道教管理機構,授真人大夫掌管。此道教紋飾器物,製作規整精細,隱含著宮中帝王信奉道教的史實故事,追源索古,是玄教光興之器。

清道光 青花嬰戲圖紋碗(一對) “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本品口外撇,深弧腹,圈足。內壁施白釉光素,外口沿和足牆各有青花雙弦紋一周。外壁青花繪兩組嬰戲圖,嬰孩或身著肚兜,或寬衣 肥褲,嬉戲玩耍,天真可愛。兩組圖間以樹木、山石、花卉相間隔。本品青花顏色淡雅,釉麵瑩潤光澤,胎釉結合緊密,整體造型端 莊、雅致,為道光時期精品,且成對出現,保存完好,較為難得,堪為可珍。 青花嬰戲圖碗為明清兩代禦窯傳統品種,亦稱“童嬉圖”,典出《詩經·大雅》,有祈“子孫繁衍昌盛”之願。嬰戲圖是瓷器裝飾的典 型紋樣之一,把人們祈求子孫興旺、生活富足的願望,以瓷器的形式表現出來,有四子、八子、十六子、百子等多個品種,其中以十六 子嬰戲圖最為典型。

清道光 釉裏紅團鳳紋碗 “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本品敞口微撇,深弧腹,圈足。外壁及碗心以釉裏紅繪團鳳紋,繪畫嚴謹,布局簡潔,釉裏紅發色清晰,並泛見細小綠苔點,襯以溫潤 白釉為地,堪稱美品。此式碗創燒自清代康熙朝,後成為官窯傳統品種。此碗為道光官窯名品,造型堪稱美品,十分難得。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四時山水紋膳碗 “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本品撇口,弧壁,圈足。碗內施透明白釉,瑩潤細潔,碗心以粉彩為飾,繪變形寶相花,素白瓷胎映襯寶相花明快妍麗之色彩,愈顯光華天成,秀美雅致。外壁以黃彩軋道為地,剔勾細膩精致,黃彩嬌嫩華貴,如錦緞織就,富麗堂皇。其上繪勾連花卉,借鑒了西洋繪畫技法,敷以各色粉彩,規整奪目。四麵圓形開光,開光處繪山水人物圖,為攜琴訪友、踏雪尋梅、寒江獨釣、樓閣靜思四副故事。繪畫山水樓台錯落有致,人物描繪生動傳神,深具國畫風骨,淡雅高潔,所繪均為文人高士所鍾愛題材,體現了清雅深沉的人文內涵,格調清新脫俗。此碗製作工藝精致細膩,胎釉質色絕佳,主題清雅而又富麗吉祥,實為道光官窯不可多得的典範之作。寶相花為我國傳統裝飾紋樣之一,又稱“寶仙花”,盛於隋唐時期。用在器物上做裝飾,含有吉祥、美滿之寓意。

清嘉慶 鬥彩花卉紋馬蹄碗 (一對) “大清嘉慶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本品撇口,斜弧壁,隱圈足,因碗扣覆呈馬蹄狀,故稱馬蹄碗。通體施白釉,外口沿下飾青花雙弦紋,腹部鬥彩繪製五朵團花紋飾,以石榴紋相間隔,近足處飾黃綠紅相間的變形菊瓣紋。全器造型美觀,胎體細膩潔白,青花勾繪細致,填彩準確,紋飾精美,為嘉慶官窯鬥彩精品。團花紋,乃瓷器裝飾之常用紋飾,多以團龍、團鳳、團蓮、團菊等形式出現,造型靈活多變,形式對稱工整,獨具魅力。此類紋飾最早可見於隋唐時期,以模印紋飾出現。後亦流行於明成化的闘彩瓷器中,清代團花紋再度盛行,尤以康、雍、幹三朝最盛。而馬蹄碗上繪製團花紋者,乾隆、道光兩朝較多,唯嘉慶一朝少有,尤顯本品之稀珍。

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紋杯(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青花雙圈楷書款

本品敞口,弧腹,圈足。內壁繪五組蓮紋,杯心青花雙圈內飾變形輪花紋,外壁滿繪纏枝蓮紋,線條流暢,頗有意趣。胎體輕薄,造型 精巧,青花色澤淡雅,格調清新,頗具成化神韻。雍正朝的瓷器作品正如世宗皇帝本人的氣質,外表看似樸實,但卻精華內斂,盡善盡 美。此類小杯為仿成化同類器而製,雍正皇帝擁戴纖美的成化瓷器風格,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中記載,曾多次下令燒製以成化為範本的瓷 器。本品精美非常,相比成化作品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紋碗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本品敞口微撇,弧腹下斂,收至底部,下承圈足。通體施白釉,潤潔光亮,外壁腹部以青花繪三組折枝花果紋,碗內外口沿處均飾卷雲紋 一周。碗心正中青花勾勒雙圈,內繪三桃紋,桃果圓潤,枝葉點綴下露出成熟飽滿的果實。器表外壁繪折枝花果紋,共三組紋飾,分別為 瓜果、石榴和蟠桃等物,枝葉蔓蔓,果實累累,營造出豐收圓滿之景。近足處以一周花瓣紋為飾。本品圖紋簡潔明快,繪畫筆法流暢,典 雅秀麗,寓意吉祥,盡顯完美,誠為清乾隆時期官窯佳作。

清康熙 外珊瑚紅內青花一路連科紋碗(一對)“大清康熙年製”六字雙行青花楷書款

本品敞口,深弧壁,圈足。外壁通體施珊瑚紅釉,素麵無紋。內壁口沿下飾一周青花地菱格紋飾帶,內底心青花雙線內繪製白鷺荷塘圖。外底施白釉,楷書“大清康熙年製”雙行六字款。鷺鷥、蓮花取義“一鷺蓮科”,金榜題名。此碗胎體潔白,修足規整,施釉均勻,色澤瑩潤,所繪紋飾寫實生動,集珊瑚紅釉與青花裝飾於一器,工藝精細,從各方麵均體現出官窯製瓷工藝的風采。且成對保存,珍貴難得。

清乾隆 霽紅釉雞心碗(一對)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本品敞口微斂,深腹向下漸收,至碗心下凹,造型俊美。碗內施白釉,外壁滿施祭紅釉,紅釉明豔均勻,呈色一致,釉麵顯現橘皮紋。雞心碗創燒於明永樂時期,因外底凸出似雞心狀而得名。清雍正、乾隆兩朝延續燒製,器形略有變化,仍不失秀美典雅之風範。本品成對保存,品相良好,極為不易。據成書於清嘉慶年間的《景德鎮陶魁》記載,“霽紅器,陶戶能造霽紅者少,無專家,惟好官古戶仿之。”道光時期龔洵亦在所編的《景德鎮陶歌》中說:“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畫精心合,一樣燒百不同。”可知霽紅釉是清代燒造難度較大的品種,要燒得純正之霽紅釉並非易事。乾隆一朝六十年,為單色釉瓷器的燒製工藝的鼎盛時期,在強大國力支持下,禦窯不惜人力物力,燒造出一批精美的霽紅釉瓷。

清雍正 霽藍釉鬥笠碗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青花楷書款

本品侈口、斜壁、圈足。因形似鬥笠,故名鬥笠碗。碗內施白釉,光素無紋,外壁滿施霽藍釉,釉色純正勻淨,色澤深沉,幽藍如藍寶石,又如藍色深海,賞心悅目。圈足內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本品為仿明宣德品種燒造,造型規整,釉麵不流不裂,是霽藍釉中的精品。此類霽藍釉器物多在祭祀時使用,因此又被稱為“祭藍釉”。又因清末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所說的“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劉子芬《竹園陶說》裏的“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因此也被稱為“霽青”。

清鹹豐 霽紅釉碗 “大清鹹豐年製”六字雙行青花楷書款

本品侈口外撇,深弧腹,平底,圈足。碗內及底部施白釉,釉色潔白略帶灰。碗外施霽紅釉,口沿燈芯口齊整明顯,足底削釉露胎,胎 質潔白堅實。清鹹豐朝共十一年,其間禦窯廠遭太平天國戰役破壞而停燒,又曆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劫難,留存於世的鹹豐官窯瓷 器較少。本品外壁施霽紅釉,發色均勻,同類品種存世少見。 拍品與故宮博物院藏品品種相同(參見《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頁312,圖282),外壁施霽紅釉,發色均勻,同類品種存 世少見。

(來自網絡)

現在清宮劇很多,看著電視劇裏的皇後嬪妃光鮮亮麗,有限無拘無束的,可以在真正的明清皇宮裏,幹什麽都是有著嚴格的等級,上到禮節,下到生活用的瓷器顏色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任何人不能僭越。清代宮廷稱吃飯為“用膳”或“進膳”。對不同身份的人進膳所用器皿品種,均有嚴格規定,以辯等級、明尊卑。

裏外澆黃釉錐拱海水雲龍紋碗

裏外澆黃釉錐拱海水雲龍紋碗

裏外澆黃釉錐拱海水雲龍紋碗

裏外澆黃釉錐拱海水雲龍紋碗

清代宮廷進膳瓷器釉色基本按照明代規章製度來的,用膳瓷器以全黃釉瓷器最為尊貴,除了皇帝使用內外全黃釉瓷器外,後宮隻有皇太後、皇後可以使用內外均黃釉的瓷器。那麽除了皇帝和皇後外,其它嬪妃對瓷器釉色有什麽嚴格的規定呢?

  皇太後——黃瓷盤、碟、碗、鍾,各色瓷盤、碟、碗、鍾、杯,瓷渣鬥。

裏外澆黃釉錐拱海水雲龍紋碗

  皇後——黃瓷盤、碟、碗、鍾,各色瓷盤、碟、碗、鍾、杯,瓷渣鬥。

 

  皇貴妃——白裏黃瓷盤、碟、碗、鍾,各色瓷盤、碟、碗、鍾,瓷缸。

皇貴妃使用的瓷器是外黃內白的顏色釉瓷器。

  貴妃——黃地綠龍瓷盤、碟、碗、鍾,各色瓷盤、碟、碗、鍾,瓷缸。

  妃——黃地綠龍瓷盤、碟、碗、鍾,各色瓷盤、碟、碗、鍾,瓷缸。

黃地綠彩雲龍紋尊.jpg

貴妃和妃子使用的顏色釉瓷器是黃地綠龍顏色釉瓷器,這是她們的等級待遇

  嬪——藍地黃龍瓷盤、碟、碗、鍾,各色瓷盤、碟、碗、鍾,瓷缸。

藍地黃龍盤

嬪使用的是藍地黃龍等級的顏色釉瓷器

  貴人——綠地紫龍瓷盤、碟、碗、鍾,各色瓷盤、碟、碗、鍾。

綠地紫彩海水雲龍紋碗.jpg

貴人使用的是綠地紫彩龍紋瓷器,通過瓷器顏色就知道宮廷裏女主人的身份地位。

  常在——五彩紅龍瓷盤、碟、碗、鍾,各色瓷盤、碟、碗、鍾。

常在已經是宮廷裏地位比較低等級的了,但是還能使用龍紋瓷器,但是瓷器釉色不能用單色釉瓷器了,隻能用五彩瓷器了。

  答應——各色瓷盤、碟、碗、鍾。

答應是皇宮裏最低等級的身份了,瓷器等級也是最低了,樣子收藏就不再詳細介紹了。

  皇子福晉——各色瓷盤、碟、碗、鍾、罐。
  皇子側福晉——各色瓷盤、碟、碗、鍾、罐。
  皇宮裏除了皇帝外,後宮除了皇太後、皇後可使用內外均黃釉瓷、皇貴妃可用裏白外黃瓷外,其他貴妃、妃、貴人、常在、答應以及皇子福晉、側福晉等,均不得使用黃釉瓷器。清代黃色已成為帝、後之色,其中以全黃釉(即器內、外皆黃釉)瓷最為尊貴,順理成章成為帝、後的專用品。半黃(即器外黃釉、器內白色)者次之、黃地加其他色彩者再次之、其他地色加黃龍者又次之。清代裏外黃釉、外黃釉裏白釉、黃地綠龍紋、藍地黃龍紋、綠地紫龍紋、五彩紅龍紋瓷器等,自康熙至宣統朝一直延續燒造,從未間斷。(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