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遠,看淡,看透

(2022-07-10 06:25:55) 下一個

有人說:

人生有三重境界:

一是看遠,要有遠大的人生奮鬥目標,不被眼前事牽絆;

二是看透,能夠透過紛壇複雜的百相,看到生活的本質;

三是看淡,看淡世間名利與表麵浮華,從容地麵對人生。

一是看遠,要有遠大的人生奮鬥目標,不被眼前事牽絆;

二是看透,能夠透過紛壇複雜的百相,看到生活的本質;

三是看淡,看淡世間名利與表麵浮華,從容地麵對人生。

對於一個人來說,這三重境界正是他從成長到成熟的過程。

從20歲到30歲,再到40歲,就如同這三重境界的一扇扇門,

一一地推開它們,人生就會擁有不同的體驗與收獲。

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著名的小提琴家譚盾,初到美國時,隻能靠拉小提琴賣藝賺錢。

後來他認識了一位黑人琴手,很幸運的是,兩人一起爭到了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

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那裏人流量很大。

可是在賺取了一些錢之後不久,譚盾就和黑人琴手道別,想去音樂學院去深造。

因為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 成為世界級音樂大師。

多年以後,譚盾再一次路過那家銀行,發現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依然在最賺錢的地盤上拉琴,臉上還帶著陶醉與滿足的神情。

當黑人琴手看見譚盾突然出現時,便問他現在在哪裏拉琴。

譚盾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的名字,黑人琴手反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很好賺錢嗎?”

這位黑人琴手所不知道的是,此時的譚盾已是世界級的小提琴家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一個人的見識有多遠,就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目光短淺的人很容易被浮雲遮望眼,隻看到眼前的現狀,或者沉迷於金錢,或者耽於舒適,而就此止步不前了。

目光長遠的人卻是另外一種狀態,就像年輕時的譚盾一樣。

不管眼前的誘惑多麽迷人,他們都會執於自己的目標,並且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

20歲雖然年輕,卻是人生最重要的起點。

在這個年齡裏,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為未來做好鋪墊。

就好像萬丈樓閣要打好地基一樣,隻有做好規劃方能成就未來的高樓林宇。

而你的當初的選擇就決定了未來的成就與否。

就如同在一本書中看到的那句話:

要好好經營你的20歲,因為它決定了你40歲的模樣和生活狀態。

前幾天,我們單位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一位三十多歲的員工看到身邊的同事都買了車,隻有自己還沒買上,覺得很沒麵子。

於是便開始加速了自己攢錢的進程。

工作之外,他又找了一份晚上開出租的活計,經常白天晚上地連軸轉。

終於身體吃不消了,有一天他突然昏迷,倒在了工作崗位上,被人送到了醫院搶救。

這件事很讓人深思:

如若少一些與人攀比,少一些不必要的虛榮,想清楚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這個道理,是不是就不會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了。

都說三十多歲的人是最焦慮的,早晨睜開眼就是:車貸、房貸,工作、孩子……

究其焦慮的本質原因,其實就是他們對未來不可控的恐懼,也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活著的茫然。

他們時刻活在與比別人的比較之中。

看到別人買了房子、車子,就覺得那是人生標準,自己也著急過標配的人生。

看到自己家孩子學習不如別人家的,就忙著給孩子報補習班,用各種激進的育娃方式,來尋求心理上的安慰。

而其實深度地想一下,每個人過的都是自己的日子,何必和別人去比,讓自己活得那麽累呢。

孩子也有各自的成長規律和節奏,有自己生命密碼和前途命運,大人又何必瞎憂心呢。

人生自有定數,就像人在等公交車。

無論你把行李扛在肩上還是放在地上,公交車該什麽時候來還是什麽時候來,你再焦慮也是沒有用的。

人得越活越通透,保持頭腦清醒,學會安心隨緣。

這才是歲月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饋贈。

在一期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中,嘉賓在一起聊天時,何炅拋出一個話題:

暢想一下,你們40歲覺得自己在幹什麽?

24歲的李子璿傷感地說:“我想活到40歲就夠了。”

黃磊不同意她的說法,告誡她時,有一段話說得很讓人深思。

他說:

等你到了40歲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活到140歲都不夠了,因為時光太快,生命太短,事兒都不叫事兒。

活到最後你就會發現人生最感動的事情就是一食一餐,一頓火鍋,一碗飯,特別簡單。

等你到了40歲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活到140歲都不夠了,因為時光太快,生命太短,事兒都不叫事兒。

活到最後你就會發現人生最感動的事情就是一食一餐,一頓火鍋,一碗飯,特別簡單。

黃老師的話其實道出了一個樸素卻深刻的人生道理:

人活到一定年齡,最好的狀態一定是不懼與敬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回歸素與簡,擁有為一食一餐而感動的簡單幸福。

收藏家馬未都曾經說過:

人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時趨名。

第三個階段就是安放靈魂。

所謂的安放靈魂,就是回歸自我。

每個人到了這個階段,最應該做到的就是:

學會了淡定地看人生,寧靜地看自己;

分清了生活重點,看開了身外之事;

活得不累了,也更懂得了如何愉悅自己了。

所以,有人總結:

中年以後最大的妙趣就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

能夠看淡一切,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幸福。

人生有三看:看遠,看透,看淡。

看遠,讓我們閱曆人生;看透,讓我們開悟、生慧;看淡,讓我們寧靜致遠。

如此這般,此生便可稱得上圓滿了。

作者艾秒針,十點簽約作者。

主播安東尼,朝鮮冷麵下藏著一顆韓國燒烤的心。

圖片| 視覺中國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