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忘不了這個楊冪十年前的角色

(2021-10-14 07:46:26) 下一個

 轉載自:時尚COSMO

  原標題:OMG | 忘不了這個楊冪十年前的角色

  “國產經典女性角色盤點之《北京愛情故事》楊紫曦。”

  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人性有時處在幽暗的灰色地帶。在千姿百態的女性角色裏,有一種角色在熒屏上是越來越少的,比如“撈女”。

  撈女,拿青春折現。

  撈女並不少,但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是撈女。《北京愛情故事》裏楊紫曦的故事就與此有關,在“物質與愛情孰美”的選擇中,她帶給女孩們的警示意義大於一切。楊紫曦也是楊冪在演員路上的一個重要角色,雖然《北京愛情故事》是屬於80後的故事,但楊紫曦是屬於90後的回憶,也是最像“狐狸”的角色之一。

  楊紫曦的故事不複雜。大學時代,吳狄是學校裏的“男神”,楊紫曦是在台下給他舉著手幅加油的小女生。

  吳狄把蠟燭圍成心形,向她表白,他們就在一起了。

  一轉眼,大學畢業三年了,兩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對於吳狄來說,學生時代的光環褪去,心愛的女孩子想要的安全感變成了物質,而他隻能說:再給我一點時間。

  26歲的楊紫曦,仿佛可以看到他們以後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她就“開竅”了。她搭上了富二代Andy,他給她買了名牌首飾、名牌包包,還許諾北京戶口、三元橋的房子、夢想中的花店。楊紫曦的資本是什麽呢?她還年輕,她很漂亮。

  站在人生的選擇路口,楊紫曦放棄了愛情,選擇了麵包。在攤牌的這一天,她向吳狄說明了自己的想法,青春我也給了,但我也要走了。

  吳狄懇求說,再給我點時間

  楊紫曦說,“我已經給過了呀。”

  “我26歲了,別再給我畫大餅了。”

  “我不能靠夢想活著啊。”

  “你再愛來愛去的,我都老了。”

  對於吳狄來說,在一個最一無所有的年紀,遇上了最想保護的人,但卻不能給她想要的生活。他的真心在物質麵前似乎越來越沒有說服力。

  楊紫曦也像所有拜金女孩一樣,開始信奉金錢的力量,“愛,能當信用卡刷嗎?”

  閨蜜勸她,要想清楚了,她對林夏說,“我是一個女人,我對自己好一點有錯嗎?”

  “反正跟誰談戀愛,都是女人受傷,那我幹嘛不找個有錢的啊。就算我靠不住他們,我還可以靠住他們的錢。”

  她帶著Andy的卡走遍所有高檔消費商場,提著大包小包的名牌手袋,享受贖賣青春的酣暢。午夜夢回時楊紫曦也會糾結,以前的她貧窮且快樂,此刻的她富有卻痛苦。

  物質雖可貴,愛情價更高。她也變成了一個吃著碗裏,放不下鍋裏的人。

  另一方麵,Andy愛不愛她是一回事,她隻愛對方的錢。但是她卻沒有想到,這場戀愛也不過是花花公子的“短擇”,短得不能再短了。那些許諾,都是沒影的事,新鮮感才是最不值錢的。

  很快,楊紫曦被Andy拉上酒局,去陪生意夥伴和兄弟。她忍了。他帶著新的女人來到他們的“愛巢”裏,楊紫曦又吵又鬧地讓他們滾出去,扇了男人一個巴掌,而他動手打了她,他說“到底是該誰滾出去,這是我的房子。”

  一切如夢幻泡影。前一刻的楊紫曦或許還有一些隱隱的僥幸,至此終於清醒。從別人手上拿來的東西,人家張手要就要還回去的。她曾以為物質能帶給自己安全感,但君子愛財,取亦有道,撈來的錢終究不踏實,她不能為了這些出賣自己的靈魂。

  《北京愛情故事》裏最經典的鏡頭之一是楊紫曦流著眼淚擦睫毛膏。即便“非主流”,但想要傳達的感情卻很形象。

  於是楊紫曦回頭了,而這種回頭似乎是必然的。無論是內心持久陣痛,還是拿著手電筒在刺骨的水裏找吳狄的求婚戒指,楊紫曦從來沒有放下過愛情。而這也是角色本身令人又愛又恨的原因,她誤入歧途,她迷途知返,她也愚蠢,她也天真。

  她問吳狄,我們還能在一起嗎?你是不是嫌我髒了?

  吳狄說自己不懂愛情了。

  楊紫曦說愛情很簡單,不就是“我愛你、分手吧、在一起”

  他們最後的結局還是美好的。

  楊紫曦這樣的角色,因為複雜,反而有記憶點,因為轉折,所以不扁平。所以演員不應該去排斥演“壞角色”,成功的壞角色,往往也令人覺得可悲可憐。

  人性中總是存在僥幸和貪婪,楊紫曦也曾希望吳狄和Andy可以兩全其美,但終究是要選一個。她到底是一個浪漫主義的女人,就像她的夢想是開花店一樣。你以為星星上燦爛,其實走近一看它也有砂石和土礫,和地球一樣。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