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新藝術運動,快來看看,開眼界。

(2021-04-19 06:04:25) 下一個
2021年04月15日 11:31 界麵新聞

  近幾年,不管是藝術還是時尚,似乎都經曆著一個審美變革。

  從巴洛克式的繁雜到現代的極簡。

  這種“少即是多”的風格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

  其實,早在19世紀,就已經出現了這種審美的轉變,穆夏、克裏姆特都是這一運動的代表人物。

克裏姆特《吻》

  為何當時會發生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審美變革”?它對於現代生活又有怎樣的影響?

  今天小印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場世紀末的藝術狂歡吧!

  NO.1 對抗工業力量的“審美革命”?

  19世紀末時,大家對流行的維多利亞風格逐漸感到厭倦。

  維多利亞風格的繁複和複古確實很美,可是看久了也覺得矯揉造作,眼花繚亂,不少藝術家決心對此展開突破,一場轟轟烈烈的藝術運動就開始了。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一詞首次出現於1884年的藝術刊物L’art Moderne上,這場運動以法國巴黎為中心。

  不過在每個國家各有不同的名稱,雖說在法國是叫Art Nouveau(新藝術),但在奧地利卻叫Secessionist(分離派),在蘇格蘭被稱為Glasglow Style(格拉斯哥風格)。

  正如名字所示,它實際上是一個跨越西方多國的藝術創新活動,不同國家有著各自的風格和特點。

  高迪設計的位於巴塞羅那的米拉之家,和來自維也納的克裏姆特所畫的吻似乎毫不相關,但實際上,它們又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共同誕生於新藝術運動中。

  為何不同國家不約而同地開始了這種創新藝術運動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就是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帶來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不用多說了,在新的環境下產生新的思想、技術和風格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新藝術運動放棄了傳統的裝飾風格,並在多個方麵進行創新。

  首先,“新藝術”風格從自然界尋求靈感。

  請先看一下下麵的圖案 ,我們熟悉的這種優雅流暢的裝飾曲線就誕生於這個時期。

  這種圖案是在模仿某些植物和深海有機物形態的基礎上不斷變化豐富起來,19世紀一些生物學家比如Ernst Heinrich Haeckel的研究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打樣基礎。

  除了平麵圖案,珠寶設計中也常常以植物鳥蟲為主題。

  此外,新藝術運動也重視手工藝生產。

  工業革命後大量的廉價工業製品充斥市場,不少藝術家對工業美學表示拒絕,他們堅持采用手工生產。

Louis Comfort Tiffany設計的彩色玻璃

  雖然新藝術運動鼓勵重拾手工業,但它也肯定機器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鼓勵將藝術和工業技術結合在一起,以製造出高品質的作品。

  新藝術運動同時也遵循唯美主義的“為藝術而藝術”理念,因此強調裝飾性和象征性。

  但後期由於生產的擴大化,設計也逐漸傾向於功能性。

  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們還進一步提出了Gesamtkunstwerk(總體藝術)的概念,將一切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

  由Victor Horta設計的Tassel酒店內部樓梯是典型的Gesamtkunstwerk風格,也是Art Nouveau在建築上的第一次亮相。

  注意地麵和扶梯圍欄的新藝術風格曲線,它們已經從平麵世界出來進入三維世界了。

  雖然新藝術運動在一戰後銷聲匿跡,但它在繪畫、雕塑、建築風格、家具設計、珠寶設計、產品設計等方麵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NO.2 神秘的“東方力量”如何席卷藝術界?

  明治時期後期,日本的商品得以進入歐洲市場,有少數商店專門經營遠東與日本的工藝品。

  那時日本人將浮世繪的廢稿紙用於瓷器的包裝中,立馬引起了藝術商人和畫家的注意。

  正巧當時的藝術家也在尋求一種嚴格學院派之外的美學風格,日本浮世繪也以此為契機深入到了西方藝術創作中。

  印象派畫家如莫奈、梵高的作品中都能看到這種影響, 歐洲對日本文化的癡迷還擴展到了建築、園林和服裝等方麵。

梵高《交際花》

《穿和服的女孩》Alfred Stevens

  1867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日本的工藝品、服裝、版畫大為暢銷,大家對日本文化的追捧達到頂點。

  “日本主義”的熱潮也深深影響著新藝術運動,尤其體現在平麵藝術領域。

  從思想上看,日本美學精神中的自然主義對新藝術運動有著重要影響,這種精神是指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欣賞並熱愛自然的情感。

  日本著名學者鈴木大拙曾寫道,征服自然的時尚源於西方,但“我們東方人從未把自然當做一種敵對力量。相反,自然界一直是人類永遠的朋友和伴侶。”

  從技術上,新藝術運動畫家的作品中也能明顯能看到浮世繪的影響。

  構圖上,強化視覺的幾何感。

  新藝術運動中非常具有個人特點的比亞萊茲的插畫中經常留有空白或大麵積底色,不僅使作品呈現出不一樣的動感,也營造了一種怪誕的氛圍。

  不再使用傳統透視法,趨於平麵化。

  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所繪製的海報中,效仿浮世繪以線條製造空間感,更有層次感。

  使用流暢自然的裝飾性線條勾勒輪廓。

  比如穆夏使用單線構調,注重線條的粗細變化。他在勾勒植物圖案和女性形象中使用大量的曲線,顯示出一種動態的風采。

  帶有主觀意識的色塊平鋪。

  穆夏喜歡使用明亮但飽和度卻不高的色彩,並將色彩平麵化處理。

  新藝術運動的畫家們喜歡使用平鋪色塊,色彩也不受光線變化影響,更多的是體現畫家自己的意誌。

  NO.3 “新藝術”如何改變現代生活?

  新藝術運動在西方藝術史中並沒有“正統”地位。

  由於它注重形式而非內容,因此並不符合當時的藝術評判標準。

  也就是說,沒有內涵,光樣子美,所以被拒了。

  新藝術運動的創新雖然僅僅是新的“裝飾性的風格”,卻對現代主義設計奠定了基礎,並成為極簡主義的靈感來源。

包豪斯風格

  新藝術運動中對具有裝飾美感的曲線、曲麵以及直線的運用,大膽的色彩組合和提倡非對稱性在許多領域尤其是產品設計和平麵設計方麵起著巨大的影響。

  在家具設計方麵,我們能看到新藝術運動中的直線形風格對現代主義的影響。

  比如,日本設計師磯崎新的Monore椅子是以新藝術運動時期格拉斯哥派設計師麥金托什的高靠背椅為原型。

  麥金托什的高背椅純粹運用直線結構,這種抽象的極簡造型已經和現代主義風格十分接近。

麥金托什設計的高背椅子

磯崎新設計的Marylin椅子

  新藝術運動的代表畫家亨利·羅特列克的彩色海報則是革命性的嚐試,他運用大量的色塊對比,並將文字與圖像充分結合,因而被稱為現代海報的先驅。

  不對稱構圖、簡潔幾何圖案和二維畫麵、裝飾性的線條等,都是新藝術運動為現代主義平麵設計貢獻的創新成果。

1960s 海報

當代海報

  在新藝術運動中,部分設計師已經開始強調功能性,並運用簡潔的幾何造型,這已經具備了現代主義特征。

  維也納分離派的霍夫曼(Josef Hoffmann)設計的位於布魯塞爾的斯托克列宮(the Palais Stoclet)是建築設計從傳統轉向現代的標誌。

  建築外形呈現出嚴格的幾何形態,在細節部分亦有精致的裝飾。

  德國青年派後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貝倫斯(Peter Behrens)的設計風格更是與現代主義風格聯係緊密。

  貝倫斯設計的產品如水壺、鍾表等都采用簡單的幾何造型,這種簡單又具有功能性的設計為現代工業產品設計奠定了基礎。

B&O經典極簡風格音響

  新藝術運動對新材料的探索和運用也十分廣泛。

  這一時期開始大量使用鑄鐵、玻璃、水泥等材料,不管是巴黎地鐵站的入口還是Tassel旅館的內部裝潢,都能看到基於新材料的創意。

  盡管從設計理念和風格看,新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的差別不小,但它已經開始具有抽象化、理性為主、注重功能性的現代主義風格的雛形。

  新藝術運動的創新精神是其本質,藝術家們在思想、技術和材料等方麵力求突破,這也是對快速社會變化的回應。

  而且新藝術運動的成果對我們來說也是很熟悉和易於接觸到的,這也是工業革命後機器化量產的結果,即藝術設計是為大眾服務的。

  對於我們來說,在新的技術支撐的社會環境下,如何掙脫傳統的束縛,做出順應潮流的藝術創新,也是當代的重要課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