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釣魚

臭豆腐釣 魚=海 畔有 逐臭之魚
(雜說有趣,來來來,姑且聽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談談無妨!)
個人資料
lovecat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猴“雜交”胚胎首次存活20天!

(2021-04-17 06:26:38) 下一個

撰稿 | 菲尼克斯

  如今,能存活20天的“人-猴胚胎”已經來了,希望全球公認一致的倫理以及法律的清晰界限,不會來得太晚。

  人類第一次製造出了存活20天的“人-猴胚胎”!4月15日,這項中美科學家合作得出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Cell上發表。

  有人把它看作科學研究的顯著進步,稱讚它具有提高全人類的生命健康水平的潛力;有人認為這有巨大的倫理風險,無異於把人類推到了“製造怪物”的懸崖邊緣。它究竟是福是禍?

  同類研究的“裏程碑”

  該聯合研究的團隊來自中國的昆明理工大學和美國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人的多能幹細胞具有分化成多種組織和器官的潛能,這次的研究就是把人的多能幹細胞注入食蟹猴(又稱“長尾獼猴”)的胚胎中,培養出“人-猴嵌合體胚胎”。

食蟹猴食蟹猴

  研究者選取了132枚體外受精、發育到第6天的食蟹猴胚胎,在每一枚中注射了25枚來自人的多能幹細胞。

  注射一天後,全部132枚猴胚胎中都出現了人來源的細胞。嵌合體胚胎發育到第10天,有111枚能正常生長。之後,這些胚胎的存活率逐漸降低,在第15天出現了銳減。

  第19天,存活的嵌合體胚胎隻剩下3枚。第20天,所有胚胎死亡,實驗結束。

  這次實驗中,不僅嵌合體胚胎的存活率比之前的類似研究有了提升,人細胞在“人-猴胚胎”中所占的比例也達到了2%-7%。

“創造亞當”?圖中的彩色球體是“人-猴嵌合體胚胎”的圖像。圖源:季維智,昆明理工大學。“創造亞當”?圖中的彩色球體是“人-猴嵌合體胚胎”的圖像。圖源:季維智,昆明理工大學。

  這項研究很快引發了爭議。研究論文於Cell發表的同一天,同為國際科學頂級期刊的Science和Nature各自刊登相關文章:前者的報道文章中, 耶魯大學的幹細胞生物學家Alejandro De Los Angeles 說:“該論文是幹細胞和種間嵌合體領域的裏程碑。”

  而後者的報道文章指出:有人質疑使用靈長類動物進行此類實驗的必要性——與鼠、兔等齧齒類動物相比,靈長類動物受到更嚴格的研究道德規範的保護,他們擔心這樣的工作可能會引起公眾的反對。

  初衷為造福人類

  那麽,為什麽要做這樣的研究?

  培養人和動物“雜交”的嵌合體胚胎,很容易被聯想到是懷有製造怪物、“生物兵器”的邪惡想法;實際上,科學家做這件事,主要是為了解決人類器官移植遇到的現實問題。

  以中國為例,每年國內因終末期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就有約30萬例,但實際上隻有1-2萬例最終完成了器官移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器官供體十分有限。因此,科學家試圖尋找一些其他的方式來解決難題。

  可選的方法包括3D打印、在體外培養類器官、從動物身上移植器官,或是讓嵌合體動物“長出”人的器官。例如,豬長出人的心髒,那麽用於移植時,排異反應可能比直接使用豬心髒小得多。

  此次存活20天的“人-猴胚胎”的研究團隊裏,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教授正是近年來致力於研究上述的“嵌合體胚胎”。

  在動物和動物之間,類似的實驗已經成功。2010 年,東京大學的中內啟光團隊製造了“大鼠-小鼠嵌合體”,讓小鼠長出了大鼠的胰腺,而且這些胰腺能夠正常分泌胰島素。

從左到右:小鼠、與大鼠嵌合後的小鼠、與小鼠嵌合後的大鼠、大鼠。圖源:中內啟光等,東京大學/斯坦福大學。從左到右:小鼠、與大鼠嵌合後的小鼠、與小鼠嵌合後的大鼠、大鼠。圖源:中內啟光等,東京大學/斯坦福大學。

  接下來就是“人-動物嵌合體”。2017 年,Belmonte率先開展了“人-豬胚胎”研究,向1400個豬胚胎中注入人類的多功能幹細胞。實驗中,他們成功在豬胚胎中檢測到人類細胞的存在,不過比例隻有不到十萬分之一,嵌合體胚胎中大部分還是豬的細胞。

  這樣的比例是不可能順利形成人的器官的。Belmonte認為這可能是由於人類與豬的差異性太大,隨後他決定在與人更接近的物種上開展研究。

  2019年,他的團隊率先培養出“人-猴嵌合體胚胎”。不過,由於倫理上的考慮,在胚胎發育的第14天,也就是即將生成中樞係統時,他們終止了實驗。最近與中國團隊聯合開展的研究,可以看作是他2019年研究的“升級版”。

  Belmonte表示:“深入研究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的胚胎嵌合體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人-動物胚胎嵌合體的生長阻礙,同時也有助於幫助我們尋找破除阻礙的方法。”

  規範約束待完善

  對於本次研究麵臨的倫理和法律風險,昆明理工大學團隊的譚韜表示:研究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進行的。中國現行規定並未禁止嵌合體胚胎的實驗,但研究需要得到倫理審批。這是一項跨國合作研究,在研究的前期、中期和結束後,中國和美國方麵都對研究的科學性和倫理進行了數輪谘詢和審查。在論文中,研究者們還附上了接受倫理審查的詳細過程。

  可以看到,本次實驗是在體外進行的,且隻培養了20天就終止,沒有進一步移植進入體內並出生,這沒有跨越目前的倫理紅線。但這無法避免它帶來的巨大爭議。

“人-猴嵌合體胚胎”的研究模式。圖源:Cell雜誌。“人-猴嵌合體胚胎”的研究模式。圖源:Cell雜誌。

  因為人們一定會繼續聯想。假如“人-動物嵌合體胚胎”繼續生長,最後出生成為獨立的生命體,ta們該如何被定義?是“人”還是“動物”?是否會擁有智慧?是否能擁有智慧生物的權利?

  如果這樣的生命體被認為具有哪怕隻有一部分“人”的屬性,那在倫理上人們還如何接受“製造”ta們隻是為了“獲取器官”?

  尤其是,當嵌合體胚胎中的動物是靈長類動物,問題就更為複雜:由於與人類親緣關係更近,靈長類動物具有更高級的智慧,它們是否要擁有更多的權利?

  各國現有的約束尺度各不相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規定:有關“人-靈長類動物嵌合體胚胎”的實驗不能得到他們的資金支持;2015 年,該機構宣布暫停資助此類研究。

  日本曾經規定含有人細胞的動物胚胎不能培養超過14天。但在2019年,日本新的規定表示:在科學合理且必要的條件下,嵌合體胚胎不僅可以在14天後繼續培育,而且允許被移植到代孕動物體內,但不能與人的生殖細胞進行任何結合。

  再看看“人-動物嵌合體胚胎”的創建過程:首先,利用“基因剪刀”之稱的CRISPR技術,刪除豬胚胎內形成器官的關鍵基因,創造遺傳“空位”;然後,把人類的多能幹細胞注入豬胚胎內。

  “CRISPR”“基因剪刀”這些名詞,讓人們不難聯想到2018年引起輿論嘩然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事件中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正是使用了該項技術,宣稱讓嬰兒“先天免疫艾滋病”,並讓“基因編輯嬰兒”出生。《新民周刊》曾對此事件做過封麵報道。

《新民周刊》對“基因編輯嬰兒”的報道。《新民周刊》對“基因編輯嬰兒”的報道。

  2019年12月30日,“基因編輯嬰兒”案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法院審理認為,賀建奎等3名被告人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追名逐利,故意違反國家有關科研和醫療管理規定,逾越科研和醫學倫理道德底線,貿然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人類輔助生殖醫療,擾亂醫療管理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行醫罪。賀建奎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其餘兩名被告人也分獲有期徒刑和罰金。

  此事件促進了我國相關立法的進程。於今年3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增添了相關內容:“將基因編輯、克隆的人類胚胎植入人體或者動物體內,或者將基因編輯、克隆的動物胚胎植入人體內,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新情況有新對策。Nature雜誌的報道表示: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年會可能將於下個月公布修訂後的幹細胞研究指南,對“人-靈長類動物嵌合體”做出規範。

  如今,能存活20天的“人-猴胚胎”已經來了,希望全球公認一致的倫理以及法律的清晰界限,不會來得太晚。

  部分資料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果殼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ovecat0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江郎山閑話' 的評論 : 是拉圾,沒錯!
江郎山閑話 回複 悄悄話 "2019年12月30日,“基因編輯嬰兒”案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法院審理認為,賀建奎等3名被告人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追名逐利,故意違反國家有關科研和醫療管理規定,逾越科研和醫學倫理道德底線,貿然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人類輔助生殖醫療,擾亂醫療管理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行醫罪。賀建奎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其餘兩名被告人也分獲有期徒刑和罰金。" 好!
人猴“雜交”這種研究真是垃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