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宇

好繪藝,嗜雅曲,習書寫。。。
正文

【異城憶畫】古德漢姆大廈 *

(2022-12-30 17:40:55) 下一個

[異城憶畫] 古德漢姆大廈 (Gooderham Building Toronto)

它也被稱為熨鬥大廈,之所以稱為熨鬥大廈,是因為它夾在多倫多市中心的前街(Front St.)和威靈頓街(Wellington  St.)之間,一個三角形的十字路口,建築平麵上看是一三角形,形似熨鬥。

有印象,在看《走遍中國》時,有一集介紹上海的一樓也是"熨鬥大廈"。當鏡頭掃入室內那熨鬥尖端戶時,真為那狹小的三角形空間而流淚。當時就感慨並祈福住在這樣空間裏的人能夠心理健康。但願,在這樣空間長大的孩子,今後也有寬闊的視野。

而熨鬥建築出現在地大人少(對比物是強國城市)的多倫多,多少有點讓人跌破眼鏡。然而再看曆史,1892年就有了多倫多的熨鬥建築,這隻能說明社會不同發展時期的局限性。而1892 年竣工的多倫多的熨鬥建築或許和上海的熨鬥建築是同一時代的產物,不然恐怕又要質疑這"彎道超車"的車技了。

古德漢姆大廈不僅以它熨鬥形狀而聞名,而它向西,後牆上的壁畫同樣也是名聲大燥。藝術家 Derek Besant 的壁畫,使用錯視的效果,不僅使牆壁看起來比實際有更多的窗戶,而且通過讓邊緣“飄動卷起”而賦予它更具流動性的效果。(這不是我說得,是從網上借的) 隻可惜整個建築隻有這一麵牆 (壁畫牆) 不是曆史遺產保護立麵 (Historical Facade) 這又讓人再跌一次眼鏡…。

建築物的外部,不包括西立麵(壁畫的立麵),是受到安大略遺產信托保護地役權的保護 (Historical  Facade)  。正是因為如比,百年之後的今天,你還能看到原樣的建築外觀。至於此建築的法國哥特式拱門,拱形窗戶上方的羅馬式飛簷和楣板等等的建築符號,恐怕隻能到現場近距離觀賞了。

建築內部是辦公室,酒吧等商業用途。至於三角位置的如何布局使用,由於是辦公禁地,所以也就不得而之了。當然如有朋友知道,煩請告知,來滿足一下好奇心。

熨鬥建築有三麵外牆,二麵臨街,一麵為壁畫,而壁畫牆現麵對的是後建的貝爾齊公園(Berczy Park )

Berczy公園原址,之前也是多個建築群。直到 1980 年,建築群或拆或毀,竟而變成了一個空地和停車場。 此後,在2017年成為一個綠樹成蔭的城市公園。而壁畫第一次麵向公眾也是1980年,這也解釋了為什麽這麵牆不是曆史遺址的原因。

如有機會,到多倫多 (Downtown ),在買買買,玩玩玩的同時,抽空去看看在玻璃幕大樓群中這隻"熨鬥",就如同走進抽象派畫廊,忽見一寫實畫,強烈對比,也十分有趣…,當然,記得多帶幾付眼鏡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