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浩瀚中華 之 漢服(2) (圖)

(2006-07-27 22:34:28) 下一個



伴隨著滿洲入關而來就是剃發易服令

我們的漢服是怎麽消失的?

張少炎寫道:

“1644年,這是中國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這年3月,李自成北上攻取燕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李自成派唐通招撫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吳三桂經過考慮,決定歸順新朝,並回京朝見“新君”李自成,在回京途中,因聽聞家產被抄,愛妾被虜,所以改變初衷,回師山海關,襲擊唐通部。李自成聞訊,決定征剿吳三桂,21日,雙方激戰山海關,22日晨,吳三桂情勢危急,帶隨從衝出重圍,至關外向駐紮在關外覬覦已久的多爾滾部剃發稱臣,歸降滿洲軍,雙方合兵。26日,李自成敗退回北京,旋即西撤,清軍入關,“定鼎燕京”。

伴隨著滿洲入關而來就是剃發易服令

此前,遼東漢民早已深受剃頭之荼。早在滿洲建國時期,滿洲統治者就強令投降的漢人效法滿洲人的發式,把剃發作為歸順的標誌,如天聰五年(1631年)清太宗在大淩河之役勝利時令“歸降將士等剃發”,崇德三年(1638年)又下令:“若有效他國衣帽及令婦人束發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國。自今以後,犯者俱加重罪。”

清軍入關,繼續推行這個政策。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打敗李自成進入山海關的第一天就下令剃頭。五月初一日,攝政王多爾滾率領清軍過通州,知州迎降,多爾滾“諭令剃發”。初二進北京,次日多爾滾給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別發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撫,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發,衣冠悉遵本朝製度”。這是清朝進入北京後正式下達剃發和易衣冠的法令。

但是這一政策遭到漢族人民的強烈反對,在朝漢族官員遵令剃發的為數寥寥,不過孫之獬等最無恥的幾個人。不少官員觀望不出,甚至護發南逃,畿輔地區的百姓也常揭竿而起。多爾滾見滿洲貴族的統治還不穩固,自知操之過急,被迫宣布收回成命。順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諭旨中說:“予前因歸順之民無所分別,故令其剃發以別順逆。今聞甚拂民願,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茲以後,天下臣民照舊束發,悉從其便。”所以清軍入關後,剃發、易衣冠的政策隻實行了一個月。

然而,這一政策並未就此完結。當滿洲統治者認為天下大定之時,立刻以民族征服者的姿態,悍然下令全國男性官民一律剃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