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邑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連載】再訪廣島【58】

(2023-02-24 08:07:40) 下一個

再訪廣島

 

【德】麥考·帕默  著

郎倫友  譯

 

第八章  第七節

 

8.7 轟炸時在廣島市外的人的急性輻射病

 

   轟炸那天住在廣島市外的有些人,後來進入距轟炸中心1公裏之內的市區,他們中出現的急性輻射病症狀是關鍵性的證據。雖然在許多資料來源【12,14,16,32,62】中都發現了傳聞報道,但隻有一項關於這個問題的統計研究,顯然我們應該把這項研究歸功於廣島的一位精力充沛的醫生大雄倉根和他的學生誌願者的主動精神,而不是由美國和日本政府為進行此類調查而組建和支持的官方機構。

  大雄的最重要的關鍵性發現要點如圖8.3所示。進入轟炸中心1公裏區域的許多人都報告了急性輻射病症狀;在那些逗留時間超過兩天的人中,受此影響的比例超過50%。蘇托【34】所提供的其他的表格和數據清楚地表明轟炸時就在廣島的人受的影響也是一樣的:當然這個群組中的許多人無論身在何處都會患上急性輻射病,不過那個時候靠近轟炸中心的人急性輻射病的發病率更高。(腳注10)

 

8.3 525 轟炸時在廣島市外,後來進入轟炸中心1公裏範圍內的人中出現了急性輻射病症狀,這是在該區域逗留時間的函數。數據源自文獻資料【34】的表7。回歸直線是針對樣品量進行了加權的。急性輻射病症狀包括發燒、腹瀉、便血、粘膜出血、脫發以及全身無力。

Percentage of ARS symptoms:急性輻射病症狀的百分比; Days spent within 1 km of the hypocenter:在轟炸中心1公裏範圍內逗留天數。

 

   諸如大雄報告的這些發現當然無法用轟炸時釋放的輻射來解釋。為解決這個問題,有三種辦法:

  1,把這些發現歸因於放射性塵埃或殘餘輻射,而且要假設得比官方估計的高得多。【34,155,156】

  2,聲明對這些發現有必要進一步加以分析,然後故意忽略。【36,第90頁】

  3,對這些發現毫無表示,置之不理。如果你猜測到了這種常用的方法,恭喜你猜對了。

  後兩種方法無需進一步評論。關於第一種方法,前麵已經說明了,放射性塵埃肯定比官方估計的要低,而不會更高。沒有任何根據過高地估計中子誘發的放射性。(腳注11)

  這本書的主題——即導致“急性輻射病”的是硫芥子氣而不是輻射——為後來進入該市的人患病提供一個現成的解釋。人們都知道硫芥子氣會持續存留,伯切特【16】在轟炸四周之後還注意到它的持續不斷的臭味。風力帶動芥子氣的說法可以解釋為什麽處於轟炸中心下風頭患“急性輻射病”的人更多【155】,患癌症的風險更大【157,158】。雖然山田和瓊斯【155】將該群組急性輻射病過高的發病率歸因於黑雨中的同位素高β-輻射,但現存的黑雨樣品中銫137的含量很低【6】,證明他們的解釋說不通。(腳注12)

 

【腳注】

 

10:參考文獻【34】的正文對距轟炸中心的距離進行了說明;然而在直接通信中,作者確認原本指的是“轟炸正下方的地麵位置”,但通常用“轟炸中心”一詞。

 

11:值得注意的是,兩種互相排斥的說法——僅在爆炸時釋放有害的輻射與放射性塵埃或感生輻射起主要作用——在文獻中和平共處了幾十年。在這個研究領域裏,難題從來都沒有得到回答,而是一直在拖延和回避——如果需要的話,就像這種情況,隻能通過使用奧威爾式的雙重思維來回答。

 

12:據說廣島的風是向西刮的。【157】山田和瓊斯【155】沒有具體說明黑雨的受害者在這個城市中的位置。然而益田在文獻資料【159】中給出了一幅詳細的地圖,這幅地圖是根據許多幸存者的陳述繪製的,表明這場黑雨在西北部最大。彼得森等人【157】發現西部的癌症發病率在增加,而吉爾伯特和大原【160】發現急性輻射病在北邊最多,但低於西部的平均水平。急性輻射病需要很高的劑量,而癌症在足夠大的人群中也可以由較低的劑量引起。因此,觀察到的差異表明是分布相當不均勻的芥子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