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邑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連載】再訪廣島【45】

(2023-01-23 08:28:52) 下一個

再訪廣島

 

【德】麥考·帕默  著

郎倫友  譯

 

第六章  第五節

 

6.5 新的改進的檢測方法:一切終於真相大白

 

   在第6.2一節中記錄的DS86 所計算的中子射程與觀察到的射程差異是引起重大疑惑的原因。整個1990年代,許多筆墨都耗費在試圖調和固執的數據與官方認可的理論上,但最終都沒有成功。(腳注14)於是,人們顯然隻好讓步。在常規的科學中,這當然是在理論上的。因為正如著名的物理學家、曼哈頓項目的參與者理查德·費曼簡練的說法那樣:“如果它與實驗不一致,那它就是錯誤的。”然而我們現在應該很清楚了,這裏處理的不是普通的、一般的科學問題——有一些比純粹的科學真理更重要、更寶貴的東西正岌岌可危,於是實驗數據不得不妥協,相應的,新的改進的數據就出現在DS02報告的實驗章節中。【87】

 

6.5.1 修訂的熱中子檢測值

 

   由熱中子產生的同位素主要包括氯36、鈷60和銪152。對於所有這些同位素,一個係統性的偏差最初是從DS86中觀察到的;那些數據與T65D的數據非常一致,(見6.2一節),盡管相關文獻中沒有明確承認這一點。為了支持修訂後的劑量檢測法,需要更多的符合要求的數據。早期的關於氯36的檢測值在DS02報告中被否認了,並歸因於表麵的汙染。然而,在修訂的研究結果中【87,第502頁】,新樣品中氯36對“背景”的貢獻數值

 實際上與原來解釋為背景的內容幾乎相同,【96】所以仍然不十分清楚為什麽就不承認這些早期的數據了。事實上,DS02報告隻是用在花崗岩上取得的新數據取代了早期在混凝土樣品上的檢測值,以此聲稱與DS02的距離-中子流量的計算非常一致。同樣,對於鈷60,對一些新的數據組進行了篩選,以便更好地顯示比早期的檢測值更符合DS02的計算值,但對舊的與新的結果之間的差異沒有進行明確的說明。【87,第456ff頁】

   雖然關於氯36的原始報告【96】的作者們很樂意合作否定他們自己以前的結果,但提供大部分早期關於銪152數據的研究人員中西和四十萬【93,94】並不是這樣合作的,堅持他們的檢測值是準確的,是可以重新獲得的【87,第482ff頁】,因此就必須甩開他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一係列據說是四十萬以前檢測過的樣品組分被送往四個不同的實驗室,在那裏對這些樣品再次進行了檢測。新的結果與DS02的計算十分接近。這個結果的不同當時被歸因於早期的研究【94】未能正確地說明背景情況;然而,仔細閱讀該研究報告表明,應該適當注意背景和檢測靈敏度的局限性。四十萬等人理所當然地被排除在這一出色的工作之外,這在DS02的報告【87,第578ff頁】和一個單行本【100】中都有記述。對於讀者來講,這是一個人的說法與另一個人的說法相互抵觸的現象,他需要對這些說法進行判斷。

    總而言之,DS02報告介紹的新的熱中子放射性檢測值同他們自己計算的距離-中子流量的結果是一致的。對於所有三種同位素——氯36、鈷60和銪152——利用方程式2.11,鬆弛長度136米,計算結果非常接近。這與圖6.3(見B圖中的紅色曲線)的分析結果一致。對於為什麽早期的所有這些同位素的檢測值與T65D一致而不是與DS02一致,沒有太多的解釋。另外,DS02中所介紹的所有新的數據隻適用於單一的同位素,沒有關於同一個樣品中多種同位素同步進行的檢測值。因為信息量越大,越容易暴露令人尷尬的問題和矛盾。

 

6.5.2 新的快中子檢測值

 

   在DS02的報告記錄了一個令人感興趣的發展是用質譜法檢測長壽命的鎳同位素——鎳63,是由銅63同時 通過中子俘獲和發生一個質子噴射形成的。到目前為止,唯一能夠檢測到快中子的同位素是在硫中產生的磷32。磷32的壽命非常短(見6.3一節);因此這種方法的出現標誌著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

   從廣島五個不同的地方收集的金屬銅樣品都找到了。據說所有的樣品都在直接對著爆炸點的一條視線上,因此應該給我們一個不受樣品之間輻射屏蔽不同影響的距離-中子流量的精確的圖表。如圖6.8所示,五個樣品與爆炸中心之間跨越了一個很大的距離,而且排列得相當有規律。然而我們注意到,實驗的鬆弛長度比計算值稍高一些。我們可以通過把起爆高度從600米提高到692米使兩者相等(假設的炸彈當量也隨之變化)。雖然這個結果肯定在與官方的說法一致性上比硫的放射性數據所顯示的數字更好,但它很難支持DS02報告確定的把600米作為起爆的“真實”高度。

 

圖6.8 通過在金屬銅中產生的鎳63檢測的廣島快中子流量。

A:Ni atoms/g Cu:鎳原子數量/每克銅;Ground range(m):地麵距離(米);

       DS02 Calculations:DS02計算值;Measurements :檢測值。

B:Ni atoms/g Cu*s²(dpm*m²):鎳原子數量/每克銅*s²(dpm*m²)

       【s—斜線距離,dpm—每分鍾衰減】;Slant range s(m):斜線距離s(米)。

       λ:鬆弛長度。

A:根據DS02報告第677頁的圖表重新繪製。【87】B:根據方程式2.11對A圖的數據的分析。λ的值是由擬合線的斜率確定的;斜線距離是利用方程式6.2由地麵距離計算的,采用的起爆高度為600米。

 

 

【腳注】

 

12:在一項特具想象力的研究中,河西等人【99】提出,中子並不是穿透完整的外殼或以某種均勻的流態以及膨脹方式逃離炸彈的,而是通過一個斷裂的外殼上的一個剛好3厘米寬的離散環形裂縫逃逸的。他們還自作主張地把起爆高度提高了100米。然而即使把這兩種技倆結合起來,也隻能縮小而不能消除計算與檢測數據之間的差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