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逸齋主

閑情逸致弄筆墨,靜心釋然寫文章。 博文均屬原創作品。
正文

老北京的春天

(2021-04-01 12:26:48) 下一個

老北京的春天

北京的春天可說是冬天的尾夏天的頭,因為它短。月曆雖已到了“立春”可天氣還冷得跟冬天一樣,就是忽然某天氣溫轉暖了,人們正要脫下沉重的棉衣換上利落的春裝時,可天卻又陰沉下來甚至飄起了雪花。就這麽著,老天折騰幾回可就進入五月了,六月就該換夏裝了,這能不說北京的春天短嗎?再有一說,北京的春天是被大風刮來的,是呀,由三月河裏的冰開化大風就隨之而至,一時間刮得天昏地暗,地上的枯枝敗葉雞毛蒜皮,全被卷上了半天,在風中狂舞。高厚的城牆擋不住來勢凶猛的大風,護城河邊的老樹被刮得低了頭,街心的牌樓也被刮得吱呀作響。大風卷來的黃沙鋪天蓋地無孔不入,若大的老城,一瞬間就變成了一座大香爐。轟轟隆隆的大風,總要刮上幾場甚至十幾場,而後依著“風後暖雪後寒”的諺辭,天氣才會真的轉暖送來了“春”的消息。

北京真正的春天,還要等大風過後再下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雨過天晴,春天才會像靚女剛剛蘇醒雍容地睜開了星眸,明亮嫵媚地展現在人們麵前。晴暖的藍天下,西山與北山交青布綠,野禽沙鳥在山光水色間飛翔,穿梭的燕子在空中剪來剪去。知春亭畔柳樹發青的枝條將舒未舒隨風搖擺,德和園的紫玉蘭開出了水晶般的花,紫竹院的竹林冒出了鮮嫩的春筍,暢春園的藤蘿也開出了整架的花串。春意盎然,就連城牆磚縫裏長出的小歪脖樹,細細的枝杈上也掛著一朵朵小紅牽牛花。春風吹皺了高亮河的河水,吹得四野的麥田翻起了翠浪。春風吹進了城裏,庭院中的老棗樹,一夜間就滋出了油亮亮的嫩葉,繼而開出了滿枝金黃色小花。夾竹桃花開了,石榴花開了,迎春花開得像一座座花塔。日光雲影下,城裏城外的桃花、李花、杏花、梨花,全都你追我趕爭先恐後的開了, 一片片花海,紅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彩霞,蜜蜂嗡嗡地唱著歌在花間忙碌,蝴蝶盤旋起舞在花叢中倘佯。春光滿滿,市聲隱隱,小販們的吆喝更讓這無限春光,憑添了撩人韻味。

“好大個的桑葚來——!剛裝的簍兒耶——!”

“賽過李子的大櫻桃——!沾白蜜的杏兒耶——!”

天上風箏多了,鴿哨響徹老城的上空,空竹聲由胡同裏傳來。小孩兒跟在大人身後進了理發館,爺倆把頭全刮得亮堂堂的,孩子青嫩的頭皮兒泛著柔和的光,剃光頭為是出火。剃過頭再進澡堂子,在熱池子裏浸泡夠了,請搓澡師傅把全身搓得紅彤彤幹幹淨淨,這為是祛病。回家去換上新做的裌衣,裏裏外外換然一新,血脈通暢神清氣爽,這就是北京人最平常也是最符合科學的養生保健。

春三月,應季蔬菜還沒上市,可吃了一冬的土豆大白菜,又有誰不想換換口味呢?巧手的家庭主婦,會在這春花遍地的時節,選幾樣能食用的鮮花搗碎加上冰糖、果仁、芝麻、香油調成香甜的餡,或蒸或烙或烤,做出玫瑰餅、槐花餅、藤蘿餅等美味點心來。至於窮人也能拿榆錢兒、槐花,合上棒子麵蒸出榆錢窩窩頭,槐花扒拉來填飽肚子。還有香椿芽攤雞蛋,油鹽爆醃苣蕒菜、刺兒菜,這些野意也都有講究的上了餐桌。說到北京人愛吃的炸醬麵,有了香椿碼小夥子一準得多吃一大碗麵,可要說頂好吃而又在論的,那非“春餅”莫屬了。春餅是北京獨具的美食,一張薄餅,揭開為二,兩張薄如紙的小餅搭接成長圓形,先抹上少許甜麵醬打底,再鋪上兩段羊角蔥,而後依次把合菜(粉絲炒菠菜),韭黃(肉絲炒韭黃),豆芽菜(醋烹豆芽菜),鋪排在餅上,末了再把醬肉、熏雞、小肚兒、雞蛋絲碼在菜的浮頭,這麽多樣的東西要取量合適,等兜底卷起餅來才能不撒湯不漏水,吃完兩手幹幹淨淨,布碟上不落下湯汁。就春餅這一做一吃的技術,就足夠學一陣子的,現在不知還有多少人會做會吃呀,美哉斯食。

春雨細如絲,空階滴到明,北京的春雨可媲美江南的黃梅雨,細如牛毛的雨絲如煙如霧,籠罩著老城與郊野的農田村莊,雨霧中景物影影綽綽似真似幻。天晴後,經雨的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象抹上了油,鮮花璀璨逼人雙眼。清明到了“白錢飛灰圍郊野”,掃墓的人們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徘徊在山坡的墓地裏。生者懷念逝者的心情是肅穆哀戚的。可是,務實的人會把掃墓與踏青結合起來,既悲喜交集又合情合理,倘若天好呢,掃過墓幾個人還能來一回野炊。城裏人也要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舒活舒活筋骨,全家去遊香山、八大處,十三陵,甚至遠足到居庸關去爬長城,做一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壯舉。機關、學校、工廠年年都要組織集體春遊,就在“鷓鴣聲住,杜鵑聲切”的日子,歡聲笑語從花陰樹下傳來,呼喚聲引得山岡上下齊應,歌聲回蕩在水麵上。受了驚的野兔躲進了灌木叢裏,被打擾的鳥飛離了樹梢,聰明的小魚會躲在水草深處,跟小船上的人玩捉迷藏。剛長成的嫩青蜓,翹著小尾巴擦著水皮一點一點的飛,它由什刹海而北海而中海而南海,飛過金魚池,蓮花池,最終或許能到達陶然亭呢。

玫瑰色的霞光吻紅了西邊天上的雲,柳絮似雪非雪飄揚在空中,昔日禦香飄渺,宮車轔轔的禦道上,走著勞累了一天的馬車。斜跨車轅懷抱鞭杆的車把式,借助四兩燒刀子酒力唱起了春情小調:

桃柳葉尖上尖那,楊柳葉遮滿了天。在旗的明公,細聽我來言那,

我言的是,京西蘭靛廠河西濱北門外,有一個萬字輩的宋老三。

提起那宋老三,兩口子賣大煙,一輩子無有兒,養了個女兒嬋娟呀,留條根。

嬋娟女兒長到了二八一十六歲呀,她有一個奶名兒,奶名兒叫大蓮兒。

說起了大蓮兒來,實在是有人才,大蓮兒她好比是,一朵牡丹花呀,

又好像一隻花蝴蝶兒,她飛過來呀飛過去,飛過來呀飛過去,

就像那花蝴蝶兒呀。…………

五月的煦風吹得人暖洋洋也懶洋洋的,端午節的來臨,讓城裏原本平淡無奇的街市一下子熱鬧起來。一盆盆芍藥、牡丹、蜀菊襯著嫩綠的葉子抿著嘴兒在笑,美得像郎紅瓷一樣的大櫻桃,全裝在送禮的蒲包裏。那些白的、黑的、紫的大桑葚一堆堆的看得孩子們垂涎欲滴,還有染紅了嘴兒的小桃,羞紅了半邊臉的青杏,雖說不那麽好吃,可看著是足夠惹人愛的。花攤果攤間夾雜著賣菖蒲與香艾的挑子,一束束菖蒲,一把把香艾,全用紅絨繩紮著。據傳說,端午這天是地藏王放鬼,瘟神放瘟疫到人間搗亂的日子,菖蒲、香艾、蒼術、白芷這些藥材有防禦瘟疫的功效,人們把菖蒲、香艾插在街門屋門上。講究的人家,堂屋裏還要供上朱砂畫的鍾馗像,傳說鍾馗能吃鬼,鬼見了他便逃遁遠揚。老人胸前紐襻上掛個小紅葫蘆,男孩腦門上用朱砂寫個“王”字,女孩兩眉間點個彤紅的朱砂點,這些都是辟邪除祟的措施。端午一早,婦女孩子們都化好了妝,把刁式各樣的香袋掛在身上,妞妞黑亮的發辮上戴著五色絲纏的小粽子、小元寶、小老虎。小小子穿上虎頭鞋,戴上繡有五毒(蠍子、蜈蚣,蟾蜍、蛇、壁虎)圖案的圍嘴,打扮好了到街上去看耍中幡舞獅子過會的。端午還要祭祖,吃粽子。白江米的粽子叫“素粽子”,還有江米小棗的,黃米小棗的,各樣豆的粽子差不離全是自家製作。端午中午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家家戶戶全都把菖蒲、香艾、蒼術、白芷做成的煙堆兒點燃,一時間滿城大街小巷藥煙彌漫,這就是那年月北京的全民消毒運動。倘若讓詩人閉上他那隻看壞不看好的眼,不提北京春天刮大風,而用他循章覓句富有詩意的那隻眼,去看北京春天的靚麗多情,那麽,詩人一定能寫出頂美頂好的詩句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wzuo 回複 悄悄話 想念北京的春天:那頤和園和中南海紅牆外燦爛的玉蘭花;那小胡同裏飄香的槐花兒; 滿大街的黃色連翹;當然還有腦袋上包著紗巾防風沙的姑娘們。
東村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文!
春天來了,這個周末做春餅吃。好久沒有做了。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清明時節雨紛紛,又是一度踏春歸。感謝分享
harrymaa 回複 悄悄話 博主的好文讓我覺得回到了幾十年前的北京。記得在中學時,有一天下午正在操場踢球,猛然看見教室裏的管兒燈都變成藍色的了,嚇了一跳。定睛一想,原來是風刮的滿天滿地的黃土造成的錯覺,風沙甚是厲害。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在齋主的筆下,一幅60年代的人文景觀躍然紙上,很是有一番鄉土氣息,遺憾的是如今這一切已經是無處尋覓啦!最近就連伴隨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工體“都被拆除了,北京-將永遠留在我記億中、、、
太愛北京了 回複 悄悄話 北京的風沙在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裏就有描述,記得軍訓那會兒洗完頭盆底一層沙子。<探清水河>這歌您年輕時肯定也哼過,挺好聽的。我看過一訪談節目說那人泡澡時遇見幾個男的穿著褲衩泡從來不脫,後來得知是太監。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北京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美食服飾,令人回味。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又見博主的好文,濃濃的鄉情躍然紙上!見識過北京的風沙,確實挺嚇人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