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的魅力

道成了肉身,豐豐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魅力四射,令我折服
個人資料
正文

牧者的健康

(2020-10-13 15:35:34) 下一個

牧者的健康 (2012.7)

這是我2012年七月在恩福家人退修會上所作的一個專題講座。恩福基金會是一個致力於基督教文化傳播的福音機構,創始人為陳宗清博士,目前已支持五十位神學生,除一位是台灣背景,其他都是從大陸來的,絕大部分都已經是文字精兵,我是例外。2002年初,蒙恩福文化基金會同工的錯愛,我被接納成為恩福神學生。每年七月下旬,恩福都會召開一個為期三四天的退修會,地點在恩福的總部洛杉磯,隻要沒有特殊情況,我都會盡量參加這個恩福神學生和畢業生的盛會。感謝恩福大家長陳牧師師母,以及各位董事多年的關心、扶持與代禱。

引言

容許我先給健康下一個定義,我在這裏所談到的健康,是希伯來人頭腦中“Shalom”的概念,是指我們跟神;跟他人(包括跟同工,跟配偶,跟子女,跟姻親之間);跟自己甚至跟自然之間有一個暢通丶和諧的關係。

十年前我還在神學院念書的時候,曾經上過一門名叫《牧者的心理健康與成長》的實踐神學課程,但因為在此之前並沒有在牧會的工場上實際地打拚過,聽歸聽,思想上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時過境遷,如今已經在牧會的路上摸爬滾打九年有餘,驀然回首才發現,《牧者的健康》這個課題實在太重要了,每一位牧者都應該予以高度的重視。原因很簡單:牧者健康了,所帶出的教會也健康,神的名得榮耀;牧者不健康則遲早會殃及教會的弟兄姊妹,導致教會的不健康,讓神的名受虧損,那是非常讓人痛心的事,但願牧者們為了神的緣故認真地看守自己的健康。

一丶嚴酷的現實

1. 08年的經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那年暑期我和太太以及兩個孩子很榮幸地被教會差派到地震災區三個月,幫助災民重建家園。沒有想到在三個月中,神讓我在災區遇到超過一百位來自四麵八方的家庭教會牧者或者是福音機構的領袖,他們愛神丶愛人靈魂的心日月可鑒,讓我欽佩不已。但相處久了,就發現不少人的生命是孤單和破碎的——用今天的術語說——就是不健康,這讓我驚訝不已。

2. 最近的見聞

最近有機會在洛杉磯讀書丶休假近一個月,聽到了不少教會屆秘而不宣的事情,其中包括好幾位我所認識的牧師“因著個人原因”離開了多年服侍的崗位。所謂“個人原因“,不外乎犯罪了,受傷了,或者是迷失了,總而言之是不健康了。聽到這類負麵的新聞,我痛心不已。

3. 統計的數據

多年前行為科學家Roy Oswald做過牧者健康方麵的研究,他的結論是:在美國有六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神職人員在經曆Burnout(燒盡)。研究還指出,師母通常遭受的壓力更大。在中國大陸的情形是怎麽樣的呢?根據我有限的了解,比例肯定更高,形勢更加嚴峻。

二丶可能的原因

牧者不健康,原因很多,我這裏隻從工作性質的角度來做一個初步的分析:

1. 頻觸苦罪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了破碎丶絕望丶無助的世界。牧者就是被神呼召來幫助在這個悲情的世界裏掙紮的人們找到一條活路。不可避免地,我們會頻繁地接觸苦難和罪的課題。耳朵裏聽到的負麵信息太多了,不免沮喪和憂鬱,因為我們自己也是人。比起心理輔導專家更具有挑戰性的是,人們指望從我們這裏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麽這個世界上有苦難?為什麽有罪惡?良善而公義的神為什麽容許不法和苦難存在?

2. 要求甚高

2000年前,使徒保羅曾經感歎,猶太人是要神跡,希臘人是求智慧(林前1:22)。其實,今天我們所牧養的會眾也不外乎這兩種期待:要麽是神跡——能真正解決他們所麵對的又大又難的問題;要麽是智慧——能滿足他們的好奇的心。可是這兩樣都不是牧者本身所能供應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做牧師真不是人幹的職業!“mission impossible!”

3. 隨時打岔

牧會的第三個特點,乃是比較容易隨時被打岔。在北美,牧者每一年都會做一些事工的計劃,就是每一個禮拜,我們也有一個行事曆。我們盡量預先安排探訪丶禱告會,預備講道,教主日學等等。我們挑戰自己善用時間,不浪費光陰,但“計劃沒有變化快”,羊群的生丶老丶病丶死以及其他一些突發事件,讓牧者處於隨時被打岔的情形。這樣的生活形態自然會導致壓力指數高,而壓力指數高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4. 永無休止

第四個特點是:沒完沒了---會友生命的改變基本上不容易有一個截止日。如果你在公司上班,公司的經理分配給你一個項目,要你幾個月完成,當截止日到來的時候,基本上就結束了,即使因為有某些特別原因要延期,也不可能是永無休止的。可是,牧會則不同,以輔導一對夫妻為例吧,你花不少的時間和精神陪伴他們,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的關係好了,你心裏為他們感謝神,心想肩上的擔子終於可以放下了。但過一段時間,你被告知他們的關係又有反複,怎麽辦呢?你再次陪伴他們,可是你一直在接新的需要輔導的人,而舊的人並不能完全像公司的項目一樣,有一個真正的了結,這樣,牧者一直處在一大堆沒完沒了的生命工程項目裏,不容易有成就感。

5. 眾目睽睽

最後一個特點:金魚缸的生活---跟一般的會友相比,我們會比較少有秘密,私人的空間比較有限。我們住在什麽社區,我們開什麽車,我們穿什麽衣服,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很乖,有沒有禮貌,我們對會友的態度如何,大家都一清二楚,這給我們這些牧者---特別是第一代的牧者---帶來極大的壓力,因為生命是急不得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經不起仔細的審視。可是會眾會根據我們的表現來給我們打分,而我們常常被暴露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接受形形色色會友的評判。

三丶 我們的出路

那麽我們的出路在哪裏呢?下麵是我個人的一些體會:

1. 美好的信念:雖然現實不容樂觀,但我們不是憑眼見,而是“因信得生”。牧會是有很多的挑戰,但有神的呼召和神同在的應許,牧者們就要相信:我們可以不辱使命!事實上,神所應許的不僅是得勝,而且是得勝有餘!要常常提醒自己:我可以而且能夠喜樂地服侍,健康地服侍。“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我凡事都能做!“

2. 苦罪難題耶穌已經解決。罪是很嚴重的事情,絕對不能輕忽,因為它要了神獨生兒子的命!但另一方麵,我們一定要知道而且深信,罪的問題已經被耶穌徹底地解決了,任何人隻要真心相信耶穌,他過去丶現在丶將來的罪都被赦免了。牧者不必為罪的觸目驚心所壓垮,乃是在耶穌那裏找到出路。在輔導時,如果我們以別人的罪和軟弱來喂養我們的心靈,而不是去享受贖罪祭牲(feed on sins of others, not on sin offering), 我們一定會憂鬱沮喪。作為牧者我們有祭司的職份,當“罪人”來到我們麵前的時候,我們自己不要丶也不要引導他去關注他的罪和軟弱,而是引導他看那個完美的祭牲---神的羔羊耶穌!至於苦難,確實是一個奧秘,我們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去解釋。如果誰(包括我自己)因此懷疑神的良善與公義,我會叫他思想加略山上的十字架,以及十字架上的耶穌。基本上,我們的基督教信仰不是為了解釋苦難,但確是可以幫助我們承載苦難。

3. 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有自知之明。一方麵,不要扮演神。我們不是老板,不是主人,乃是神呼召和揀選的一個器皿,我們不能也不應該試圖提供給會友那些隻有神才能供應的東西,諸如神跡,諸如智慧;另一方麵,我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我們是神所呼召的工人,是神邀請我們成為他的合夥人,他本來可以不用任何人做事,但他選擇使用軟弱的我們成就他的救世計劃,所以我們不要妄自菲薄。當我們在他的旨意裏行事,就一定有奇妙的事情發生,真心尋求神的人會得到實質性的幫助;最後,我們不需要跟其他的牧者比較,特別是不要跟那些“有名的布道家,或者培靈講員”比較,隻要忠心於神所托付的,相信神給每一個他所呼召的牧者都有獨特的那一份恩賜,把那一份發掘和發揮出來就好了。

4. 立誌隻討神的喜悅,而不是迎合人的胃口;確定傳講的信息是從神的寶座而來,不是人的高言大智:前麵提到保羅的感歎,猶太人是要神跡,希臘人是要智慧,但接下來,他馬上就說: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1:23-25)。隻要我們把釘十字架的耶穌傳講出來,對於那些接受的人,就一定會見證神跡,也一定會擁有屬天的大智慧,超越地上一切人的計謀。

5. 健康從更新跟神關係開始。人本質上是一個屬靈的存有(spiritual being),所以追求健康要先關注跟神的關係。跟神的關係對了,靈裏就健康了,接下來談情感丶人際關係和身體的健康才有根基。作為牧者,我們應盡早找到適合自己的屬靈操練,不僅僅是把自己跟神綁在一起,讓神參與我們生命的每一樣活動,更是讓他做主,讓他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成為我們生命的第一優先,就像早晨起來我們穿衣服扣扣子,當第一個扣子扣對的時候,下麵的就比較容易扣對,否則,總是別扭丶難看丶不和諧,哪有什麽健康可言?

6. 設立優先順序,設立界限:真正合乎神心意的優先秩序是什麽樣的呢?我現在的了解,第一是神丶第二是家庭丶第三是教會。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把教會置於家庭之上,讓配偶受了很多的冷落,吃了很多苦,幾年前才開始調整,跟配偶和孩子的關係才健康起來。其實,保羅早就告誡過我們:“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提前3:5)

優先秩序一旦定了下來,接下來就是落實它。如何落實呢?先從設計界限開始。如何保證靈修時間不被打攪?如何保證家庭的時間不被剝奪?界限真的很重要,每個人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設立界限,有必要的話,要跟會友分享,讓會友們跟你配合。

7. 建立身丶心丶靈全人健康觀:身心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彼此影響。如果身體出狀況,心靈也會受受到影響。反過來也一樣,就是當我們的情緒,靈命有軟弱,我們的身體也往往容易受影響。我們需要建立身心靈全人健康的概念,不可偏廢。筆者多年隻關注所謂的靈命,忽略了基本的身體保健,結果身體漏洞百出。現在發現,這是有失偏頗的,願意同路人引以為戒。

這裏我要介紹一個常見但可能大部分人都不大重視的屬靈操練:守聖餐。很多教會一個月守一次聖餐,我自己從半年前開始,每一天至少守一次聖餐,發現對自己幫助很大。有什麽聖經根據嗎?使徒行傳2:46說:“他們(初期教會的信徒)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我個人相信,常常守聖餐將對我們的健康有極大的裨益。總體上,我們可以稱聖餐為身丶心丶靈疾病的屬天良藥,消極方麵它是屬靈的排毒養顏口服液,積極方麵它是維生素Love(專門治療愛的缺乏症)。先說這個維生素L:每一次守聖餐,我都在重溫那個最基本的事實:我是被宇宙的主宰深深地愛著的,而且這份愛永不止息;再說屬靈的排毒養顏口服液:聖餐時,我每次都會默想並領受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帶來的各種神聖替換,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羞恥感丶罪疚感消失得無影無蹤,我重擔脫落,身輕如燕,心靈舒坦。

8. 連接同路人,孤單滾開:神呼召我們服侍他,他賜下聖靈與我們同在,但同時也賜下一批同路人,他不希望我們獨善其身,孤芳自賞;他也不希望我們驕傲自滿,目中無人;更不喜歡我們形單影隻,各人自掃門前雪,乃是希望我們彼此連接,彼此守望,彼此扶持。讓我們通過連接,跟孤獨說永別。

9. 要傳講並活出恩典的信息。我們知道:“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丶公義丶良善的“(羅7:12),但律法和誡命本身並不能使我們成為聖潔丶公義丶良善,唯有從耶穌來的恩典和真理能改變人心。所以,牧者當常常思想丶教導丶並活出恩典的真理,常常用耶穌基督恩典的眼光看待會友,用恩典對待軟弱的會友,遲早會友們也會用恩典來對待我們,這樣即使我們在金魚缸裏生活,我們也不必緊張兮兮,背負過重的壓力。

結論:

深深的企盼我的牧者同工們能重視和留意自己身心靈的健康,竭力維護,為神珍重,目的是充滿激情地,同時也是喜樂健康地走更遠的路,完成神在我們身上的托付,活出得勝的見證,榮耀主的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