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的梨

鏡頭捕捉、笨筆補拙
正文

2016年3月14日,“書皮”記憶

(2021-07-03 11:32:57) 下一個

偶爾讀了一篇關於“書皮”的文章,想起了童年時的記憶:

小的時候,或許是因為物質並不豐富,對“書”有一種近乎偏執的珍愛。

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新的課本發下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給新書包書皮,是雷打不動的傳統。最小小的時候,是父母幫我們包,我和姐姐端坐在旁邊,眼巴巴地、帶著期待地看著爸爸媽媽“妙手”翻飛,給每個課本穿上漂亮的“新衣裳”。興奮之情,不亞於過年時盼望自己的新衣。稍微大一點兒,我和姐姐便被允許在旁邊打雜:或者是幫忙剪下不需要的邊邊角角,或者是幫忙折這折那,很有參與感。再大一些,我和姐姐就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包書皮的任務,我們常常會動腦筋想各種不同的花樣,試圖在小小書皮上展現我們的聰明才智 – 那是多大的成就感啊!

那時,牛皮紙是比較低檔的包裝紙,最喜歡的還是那或印著美人頭或印著美景的、挺括括、白淨淨的掛曆。嶄新的書皮包在嶄新的課本外麵,爸爸媽媽再在封麵上用或蒼勁或娟秀的字體寫上我們的名字。我們如獲珍寶一般小心翼翼地放在書包裏,拿到學校去,上課的時候拿出來,在小朋友們豔羨的眼光中,得意洋洋。。。

正因對“書”如此珍惜,在書本上描描寫寫,是我從來不肯做的事情 - 那麽幹淨整潔的書,那麽漂亮的印刷體,那麽潔白的紙張,怎麽可以用來描描畫畫呢?! 每個學期結束,媽媽常常會毫不掩飾地當著人的麵誇我“學習成績還不錯。關鍵是那課本啊,學了一個學期,還是幹幹淨淨的,跟新的一樣。。。”

電子產品泛濫的當代,紙張印刷的書籍已快成古物,誰還會靜心、精心為心愛的“書”穿上“美麗的衣裳”?

寫著寫著,濕潤了眼眶,思念了家鄉,想我遠方的爹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