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化園

一個分享獨特育兒法、另類英語學習法、最新心理學知識和教育學研究成果以及英國風土人情的園地。
正文

飲饌調攝,形與神俱 --- 英國抗疫偶感: 以食搭構身心橋梁

(2020-10-13 13:53:39) 下一個

飲饌調攝,形與神俱

英國抗疫偶感 -- 以食搭構身心橋梁

 

 

禁足期似乎才剛結束不久,近六個月的半封閉式生活仍曆曆在目,疫情的反彈在英國又再度掀起軒然大波。英政府頻頻頒布各種管控措施,規定也越發嚴苛。然而,所有英國學校已重啟,餐飲業開門營業,不少行業亦已複工。新冠病毒無疑有許多傳播的途徑和機會。

 

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新冠病毒將與人類共存。盡管疫苗的研發已有很大進展,但其功效和安全性有待驗證,而這個過程將是漫長的。長期封閉、隔離也顯然是不可行的。那麽,既然我們無法遁逃,不如就迎刃而上。

 

所謂“迎刃而上”,並非鼓吹以一種魯莽、置生死於度外的態度處之,而是以平和積極的心態對抗疫情。我們曾在前麵的文章中探討過調適群體與個體心理在抗疫中的重要性。身與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恐懼、焦慮和擔憂等負麵情緒不僅僅影響心理健康,而且能引發軀體疾病。

 

在這漫漫抗疫路上,我也曾經曆過驚惶和迷茫,但一路走來,我逐漸感悟到,憂慮與逃避隻會令在疫情陰霾下的生命更為黯淡與脆弱。唯持久的心理韌力和強大的免疫力方為在與新冠病毒對弈中的製勝之策。意外之事往往能給人帶來巨大的心理衝擊,而對最壞情況作好準備則有助於心態的調適。麵對感染率的不斷高升,對患病作好心理和生理的充分準備也許便是取得平和積極心態的最佳途徑。

 

疫情爆發可謂是一場病毒的突襲。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麵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都不知所措。大半年下來了,盡管還沒有找到攻克病毒的方法,但我們卻已對此病毒知之甚多。回顧這大半年的抗疫,我們許能從中找到一種適合自己應對疫情反彈或是二波疫情的方法。

 

∞∞∞∞∞∞∞∞

 

 

一場疫情令英國恍如時光倒流六、七十年!禁足令頒布後,英國上空飄起了久違的炊煙。不少社會調查發現,大量英國家庭重拾家庭烹飪的樂趣。市麵上各種烹飪原材料銷量激增。我的麵書朋友圈也成了美食博覽會,各色美食紛紛登場,讓人垂涎欲滴。自耕是禁足期英國的另一熱潮。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42% 的英國人在禁足期間進行花園農耕。自耕曾是英國人的一大驕傲。二戰時期,英國農業部發起了一場稱為“Dig for Victory(為戰爭勝利而耕作)”的運動。從1939年起的短短3年間,英國民眾就開辟了1.7百萬片自留地,而家庭自耕園就達到5百萬個。這場運動不僅幫助英國人解決戰時的糧食短缺,也使花園農耕成了英國人的一種民族喜好。

 

這場疫情的到來使很多英國人開始反思過去這幾十年的生活。過度緊張繁忙的生活讓我們喪失了許多生存的技能。健康的家庭菜肴被各種快餐食品和外賣所代替。不少中青代對烹飪一無所知。五花八門的零嘴兒常常敗壞了人們的胃口並引致各種健康問題。我們也越來越依賴於大規模生產的農作物以及進口糧食,以致備受掣肘,難於掌控自身命運......

 

疫情使人們對原本安穩的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憂慮。疫情的持續和反複難免令人產生悲觀情緒。消極悲觀者怨聲載道,焦慮抑鬱;而積極悲觀者則在沮喪於現狀的同時謀求變通。除了個別樂天派,其實大部分人麵對疫情都是積極悲觀者。從各種行業的轉營和人們改變了的生活、工作方式便可見一斑。

 

我們家的生活也跟大多數英國家庭一樣發生了許多變化。疫情初至,我已匆匆備戰,購買了許多蔬菜種子。當政府頒布禁足令,我們一家便在園中“開荒”耕作。

 

盡管2020年世界性災難頻繁,英國春夏兩季的天氣卻十分宜人。這無疑是上蒼對英國的眷顧。我們園中的蔬果長勢可人!大家在《英國抗疫(二)-- 自我心理幹預方略》一文中看到繁花似錦的春季園子在和煦的夏日中又換了一幅景象,萬綠叢中增添了許多嬌豔欲滴的果子。夏日裏,我們即使足不出戶都可日啖新鮮的櫻桃、草莓、覆盤子(raspberry)、紅加侖(red currant)、醋莓(gooseberry)和波森莓(boysenberry)。

 

 

 

夏末,一樹的李子把樹枝都壓彎了,親朋共享也無法吃得完。到了秋季,我們又喜迎蘋果、梨子和榅桲。夏秋的水果太多,但多出的水果也沒被浪費掉。我們將其做成李子酒和櫻桃酒,以及草莓果醬,還把大黃和醋莓冰凍起來,留待冬季缺少蔬果時享用。

 

帶有一股清香的榅桲

 

青梅的味道一流

 

 

(李子杜鬆子酒)

(櫻桃白蘭地)

 (自製的草莓醬和自己烘培的麵包)

 

禁足的幾個月,我們的生活中減少了許多為完成各種任務而產生的焦躁,多了料理飲食、調養身體的時間。幾個月下來,除了暑期無法遠遊度假留下了一些小遺憾,生活上並沒有多少什麽缺失。反而經過休養生息,咱一家四口的精神狀態甚佳。

 

放緩的腳步在我的頭腦中拓展了許多思考的空間。這種史無前例的生活給我帶來不少啟悟,值得總結與記錄,也許還能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中給我提供一些彈藥。

 

∞∞∞∞∞∞∞∞

 

在園中開荒耕作本是為抵禦憂慮與恐懼對內心的侵濁而實行的自我行為療法,但農耕的過程和收獲引發我的更多思考,把我引上了食養食療之途。

 

在選擇種子之前,我作了一番研究。由於自己不是農耕的行家裏手,我刻意尋找一些易於生長、生命力強的蔬菜。又由於疫情引發對食物短缺的憂患意識,那些能填飽肚子的植物也就成了我的目標。我最後的選擇條件就是看植物所具有的營養價值。這是因為我素來信服於:“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堅信恰當的飲食可調養身心。

 

由於英國人的自耕風盛行,英國市麵上出售的種子類別數不勝數,不僅有常見的英國植物,還有許許多多異域品種。我種下了胡蘿卜、土豆和菊芋這三種既能給人飽足感又易於生長的植物。除了偶爾除除草,我對這仨幾乎沒有怎麽照看,然而它們的產量卻極高。哪一天想吃,我就在做飯前到園子裏挖出幾根胡蘿卜和幾個土豆或菊芋,既新鮮又方便。

 

 

胡蘿卜和土豆的營養價值高就不必多說了,而這菊芋在中國和英國都不是常見之物,卻是非常值得種植的品種。菊芋原產於北美洲,它含有菊糖、粗纖維和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鐵含量頗高。菊芋中的菊糖含量較高,因此備受營養學界的推崇。

 

 

(菊芋能長至2米多高)

 

 

菊糖又稱為聚果糖, 是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它不被消化道係統吸收,所以不會轉化為熱能,而是會變成我們腸中益生菌的養分。這有助於增加腸道中有益細菌的數量,同時抑製導致腹瀉的細菌數量。它對於調節機體平衡、恢複胃腸道功能、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各種疾病、維護人體健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菊芋胡蘿卜燜牛肉)

 

(菊芋蒜香火雞

 菊芋最令我這種懶人心動之處是其野草般的頑強生命力。菊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再生力極強。一次種植,它就會永久繁殖。它耐寒抗旱,無需施肥、打理,無病蟲害,甚至連除草都不需要。這樣令人省心又健康的食物,又豈容錯過?

 

在病毒橫行之際,蔥屬植物自然也是我的選擇。蔥屬植物不僅受中國人的青睞,也極受西方人器重。營養學家對蔥屬植物的營養成分進行分析,醫學界也有不少就其藥用價值所作的研究和實驗。研究發現蔥屬植物富含有機硫化物和黃酮醇,因此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這類植物中的大蒜素則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免疫促進等作用。我選擇了洋蔥、小洋蔥(shallot)、大蔥、韭菜和大蒜五種來栽種。它們都耐寒且易於種植,沒怎麽讓我操心。

 

薑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也想嚐試自己進行培育。因為薑是熱帶、亞熱帶植物,不適宜在英國的戶外栽培,我便在室內盆栽。當時並沒抱多大期望,隻是作為一種嚐試而已。誰知栽下的一小塊薑竟在盆中蓬勃發展。這塊長芽的小薑被埋進土裏沒多久,芽苗便破土而出。這芽苗嗖嗖地往上竄,而且越長越粗壯。一眨眼的功夫,枝葉竟觸碰到了天花板。翠綠的枝葉使其成了室內的觀賞性植物。後來,薑的根莖肥大,露出了土麵。我挖出一塊薑,做了三款食品:薑絲炒西蘭花和雞肉、薑蒜蓉及小洋蔥蘸料,還有糖漬薑作零嘴兒。

 

我們夏秋兩季的日子過得十分滋潤。除了水果,新鮮蔬菜也生長旺盛,從荷蘭豆和菠菜,到紅花菜豆(runner beans)、紫球花椰菜(purple sprouting broccoli)與寶塔菜花(Romanesco cauliflower),每日源源不斷。

 

然而,冬季的腳步漸近,這些蔬果即將離我們遠去。冬季缺少新鮮蔬果,這導致人們飲食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大量減少,不利於人體免疫係統。趁著秋季的豐收,我開始忙乎於備冬了。

 

夏季裏,我已把吃不完的水果做成了果醬和酒。到了秋季,正是到野外覓食的好時節,可以為冬季儲食。英國野外處處可見野玫瑰果、山楂果、黑莓和黑刺李(sloe)。這四種果子的維生素C含量都非常高,而且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其他營養成分。我和孩子們采集了大量的野玫瑰果、山楂果和黑莓,製作成蘸料、調料和果醬。待黑刺李成熟,我會采摘它來泡酒。盡管在製作食品時,有些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受到破壞,但在新鮮蔬果短缺的冬季,這些食品是上好的營養來源。況且,采集到果子後盡快製作會減少其維生素C被氧化,很可能比那些久經存放的水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還高。

 

野玫瑰果

 

山楂果

 

 

(我家種的山楂果)

(此豬排僅用山楂醬料和薑、鹽、糖作調料,味道卻受到高度好評!)

 除了果醬和蘸料,瓜子、堅果和豆類也是極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來源。芝麻、葵瓜子、南瓜子、花生、核桃、腰果、杏仁、榛子和巴西堅果都是我們家平日的零嘴兒。中國有這麽一句話“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其實不但中國人知道豆類的營養功能,西方營養學家也大力提倡多吃豆類。英國市麵上的豆類多得讓人目不暇給,我根本就記不清它們的名字。隻要能辨認為豆類,我便買回家來。下圖是我家的部分豆類。我用各種豆類做成類似八寶粥的食品,但家中三位對此並不感興趣。我隻好給它們改頭換麵,攪拌成豆泥,做成豆糕。如此一改,豆類竟成了家中新寵。

 

 

 

寒冬肅殺,是抑鬱症的高發期;再添疫情的陰霾籠罩,可謂雪上加霜。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英國6月份的抑鬱症患者數目幾乎是2019年7月到2020年3月的抑鬱症患者總和的兩倍。

 

飲食調理能影響人的心理狀態。食物中的一些元素,如鈣、鉻、鐵、鋅、鎂、Ω-3脂肪酸、葉酸、維生素 B6和B12 和維生素 D等有抗抑鬱和提高情緒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雜食,葷素搭配,且食不厭粗,那麽自然也就能比較全麵地獲得各種養分。

 

我們還可以借助食物進行臆想來改善心情。臆想法是我極力推薦給谘詢者的一種療法。在提供引導式冥想時,我會結合語言、音樂和氣味把谘詢者引入一個靜定的世界。

 

     夏季明媚的陽光與宜人的溫度給人愉悅的心情。在晦暗寒冷的冬季回想夏季之美有振奮情緒之效。我在花園耕種雖致筋骨勞累,但那滿園的姹紫嫣紅卻讓心情十分雀躍。蔬果雖為食物,其花卻亦不亞於觀賞性花卉。

 

一日一枯榮的南瓜花

 

被稱為“歐洲貴族菜”的菜薊,美得驚豔

 

(大蔥紫色的花球一枝獨秀)

(土豆花散發著一股純淨美)

 

(豆花霓裳異彩)

 

睹物可憶景,品味能生情。我把夏季盛開的花朵曬幹做茶。下圖是我製的玫瑰、薰衣草(lavender)和西洋金菊(chamomile)花茶。這三種花都有一定的安神抗抑鬱功效以及多種藥用價值。而且,在寒冬泡上一杯花茶,幽幽的花香把人引回夏日的和暖之中,一切煩擾焦躁皆淡然而去......

晾曬玫瑰花瓣

 

剛采摘的薰衣草

 

在身與心的雙向調攝下,我們麵對嚴冬與病毒或許就不會再感到弱小無助了。

 

任隨前路風雨飄搖,願爾亦能篤定前行。

 
更多圖片可前往“英國文化園”公眾號觀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