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妹

"Art is the depth, the passion, the desire,
the courage to be myself and myself
alone."
~ Pat Schneider
個人資料
正文

小說連載《東莞舊事》21.不太功利的大都會

(2023-06-18 10:50:00) 下一個

“那華月現在好嗎?”我問。其實我心裏想知道的是:“賀先生你跟華月兩個人是什麽關係,不像普通朋友啊?”

泰德思索了一下,“薛姨你沒去過紐約,要說清華月的現狀需要先介紹一下大背景。很多東方人去紐約旅遊的時候,最大的感慨是——也就那麽回事兒啊?高樓林立但都比較陳舊,地鐵破破爛爛臭氣熏天,還不及好多東方一線城市繁華。他們隻有在當地生活一個階段才能體會到,紐約的國際大都會地位是靠它的金融運作和文化藝術來奠定的,而這兩者往往占據了社會的兩個極端。”

說到這裏,泰德雙手做外分之勢。

“富有與貧窮?”我問。

“對,不過需要澄清的是,我們現在不是在討論貧富分化。紐約的窮富群體比起其他國際大都市,例如中部的芝加哥,略有不同。一般說來,貧富決定一個人的階層,窮人常常會自慚形穢,時刻向往過富人的生活。然而在紐約這樣的藝術之都,我們不能拿經濟狀況來揣摩一個人。很多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藝術家,他們根本不願意成為銀行家或房地產商,寧可為藝術貧窮一輩子。在他們看來,把大好的生命和創造力浪費在掙錢上,這一輩子就白活了。”

原來如此啊,我笑了,這番話果然隻有熟悉紐約的人才能說得出。

泰德接著說:“比如曼哈頓唐人街以北的幾條路上,固然能見到傳統的無家可歸者,也就是你們說的‘要飯的’,冬天挑塊有熱氣出口的地麵睡覺,一身臭味。可時不時也會碰到打扮體麵的畫家、音樂家露宿街頭,他們或者住不起紐曼哈頓昂貴的酒店,或者就是想省點兒錢,覺得實在沒必要把原本可以買油彩畫布的錢花在酒店上,他們不在乎路人怎麽看。”

“明白了,”我說,“這些人就是奔著藝術來的。”

“對,除了這些短期交流訪問的,據估計整個紐約市區有五六萬名常住藝術家。這些藝人早些年還能住曼哈頓東村紐約大學附近,後來那裏房價飆升,隻能往外圍搬遷。有意思的是,十幾年前有家名叫兩棵樹的房地產公司盯上了這些藝術家,想出一種‘雙贏’方案。

“那時這家公司剛好在布魯克林某區有塊很爛的地皮,房子蓋好了也沒人買,賣出去也掙不回成本。於是就跟這些藝術家們簽合同,有兩年、五年十年的,以極低的價格把樓層租給藝術家們做工作室。便宜到什麽程度呢?每平房英尺隻要六美金。不是一個月啊,是一年六美金,五百尺的公寓平均下來月租才二百來塊。同時還替藝術家們打廣告,請民眾周末來這些工作室免費參觀作品。”

是嗎?我心道,這對那些原本居無定所且沒機會開個人畫展的民間藝術家們來說,無異於天堂啊。問:“後來呢?”

“十年不到,整個社區換了個樣。原本蕭條的大街上都是人,各種餐廳啊、時裝店的,全跟過來了。別的地產公司也有樣學樣,紛紛跑到附近蓋房子搞藝術,結果就把布魯克林的頓波區生生搞成了藝術中心。最後房價也漲上去了,兩棵樹賺得盆滿缽滿,生意越做越大,真的實現了雙贏。”

“賀先生,”我感慨地長出一口氣,“不是我崇洋媚外,紐約的模式在我們這裏就複製不了。自古以來人分三六九等,時代變了這當中的等級也跟著調整,比如商人連升幾級,但歧視鏈永遠在。你想搞藝術可以,成名成腕,賣出去天價名畫,你就是值得尊重的人,別人一口一個‘老師’。可要是連畫都賣不出去,買不起房子還要堅持搞藝術的,這叫不務正業,多半連老婆都娶不上。至於房地產商們,嗬嗬,看重的就是眼前利益,十幾年後房子沒塌沒裂縫的已經算良心商人嘍!”

我二人笑了一會兒,泰德主動重牽話頭:“現在說回華月。頓波區的房價漲上來後,兩棵樹這家公司回複了正常營業。但是每年拿出五萬英尺的空間,專門資助那些有天賦、有潛能的藝術家。想要申請這些低息工作室的藝術家們,需要展現其代表作,此外還需要有參加畫展的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FionaRaws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悉采心' 的評論 : 2008年項目啟動時就是這樣的,$6/RSF per year。

現在的價錢是$12/RSF per year:

https://twotreesny-cssp.submittable.com/submit
悉采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真的啊,國內的年輕人都這樣了,我要用“驚悉”二字:)
悉采心 回複 悄悄話
每平房英尺隻要六美金。不是一個月啊,是一年六美金,五百尺的公寓平均下來月租才二百來塊。同時還替藝術家們打廣告,請民眾周末來這些工作室免費參觀作品。————真的嗎高妹,我要去看看!
FionaRaws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瓜蘇' 的評論 : 謝謝南瓜,我來美國之後確實是在各方麵拓寬了眼界,所有人都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必“羞恥或內疚”,要達到這種社會寬容度,東方還差得遠了。
FionaRaws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現在的年輕人,如果家裏沒有資本同時也沒上頂尖大學的,都相當不容易。其實還沒有經曆過塵世的人,學啥佛啊?癡人說夢,他們根本就不能理解what this is all about.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十幾年後房子沒塌沒裂縫的已經算良心商人嘍。
比鬼冤。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把大好的生命和創造力浪費在掙錢上,這一輩子就白活了。
如雷貫耳。錢是什麽,錢是驢子前麵那根胡蘿卜。
可能成功的P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ionaRawson' 的評論 : 這次去佛寺,碰見兩個年輕演員,一個36,一個27,都是不錯的孩子,拍戲空間就跟著師傅身邊,鞍前馬後。我問他們為啥學佛,現在學佛的年輕人多不多。36的那個說,學佛是正能量。如今社會不公太多,學佛能放下,能看開。好吧,那麽以後就是把不公看為是“命”,會越來越多不公的。27的那個傻傻的,看著才17. 我覺得比身邊ABC的想法要簡單。
FionaRaws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可可好!這叫民眾的“自我管理”能力,從小就被教育不能給長輩、被國家添麻煩。受了委屈要忍著,淡泊明誌不去和人家搶資源。嗬嗬,現在回頭看看那些“美德”,大部分就是要你好管理做順民而已。
可能成功的P 回複 悄悄話 又是我沙發!筆鋒一拐到這兒了!
等級觀念在封建社會最強。現在還是很多人信奉救世英雄,自動就臣服了。鼓吹要心平氣和安於現狀。要放下,要豁達,要原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