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戲說科學

(2022-04-01 10:22:54) 下一個

湊熱鬧,談科學,東看戲說。

我是50年代末出生的,算是很幸運,趕上了80年代“科學的春天”的那批人,我年輕的時候也可以算一個科學教教徒,而且是清教徒!認為科學說的就是對的,科學就是絕對真理的代名詞。可是當我開始深究什麽是科學的時候,才發現科學本身從來就沒有那麽神聖,科學並不等於真理?其實,還有很多政治遊戲。

科學教教徒就得去美國“朝聖” ?當然我也免不了,就如,為了防範病毒攻擊,就得接種疫苗現。美國學習經曆,是為了防範招人質疑你的“科學經”真偽。其實,從事科學工作,對於大多數從業者來說,尤其以念學位早期出來的那一批,隻是一個謀生手段和飯碗,而不是真正對探索未知世界奧秘有興趣,這種人寫了幾篇壓箱底的大論文,自命為精英,高大上。因為語境的弱勢,文化的衝突,他們在國外的大眾傳媒場合和平台,難有“廢話”的機會,隻能回本國受人追捧。科學其實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攻擊對手的一個手段而已。他們可能異化為科學官僚或者完全與科學不沾邊的政客,及各行業的成功人士。但他們需要維護科學在普通大眾中的神聖性,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以科學的名義來操縱大眾,所以也經常愛指責對方反科學。科學家其實也是人,也經常會為五鬥米折腰。尤其在今天社會,科學家也越來越多的牽涉到利益集團裏麵,所以輕鬆信科學家往往就會上當。

就我在國外所見,國人並不很喜歡自然科學,真正願意學自然科學的很少。“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華人是一個盛行實用主義的群體,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海外華人本質上也很實用主義,我接觸過苦苦掙紮中的學者,他們在成功前,說,科學是個GAME,“賭博”,下一代,千萬不要touch這個game。即使很多海外華人說,不回國是因為在國內創造性的教育環境比較差,影響孩子的教育。但仔細看海外的華人,包括我所知的饒姨科學大叔,阿琳,等等,他們的第二代大部分人是學實用的職業,按當地賺錢為標準,其中學醫算高尚的有道德的賺錢,從事忽悠行業的華人子弟比較普遍,學自然科學、以自然科學為學術生涯的海外華人的第二代、第三代比例相當低的,顯示我們中國人萬變不離其宗的實用主義。中國人表麵對科學的較高興趣,其實科學在中國、在華人裏都相當弱,它沒有成為文化。

科學技術對於我們來說,可能迄今主要作用還是培養可以山寨國外成果的人員。科學在本土國產生的原創性工作不多,能直接支撐產業的不多。從學校研究生培養,到科研機構經費申請,無不是帶著強烈的功利心和短期的目的,也就怪不得哪個導師沒有眼光。見過很多海歸,吹牛皮的多,真正有科學精神的少,多數就是懂外語的高級技術人員,鑽漏洞做投機倒把倒是厲害。奉行拿來主義。

科學家既想站在科學真理的道德頂峰,就當自律,切忌當科學家又當圈錢資本老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