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讀醫學院的瑣記

(2021-06-01 21:45:04) 下一個
我讀醫學院的瑣記
 
年輕時,四十一年前,在醫學院念醫療專業,也就是說,學完後可以去醫院當醫生,手拿聽診器,處方妙筆生花如天書,能為人治病。
 
印象中,在學醫過程,大家隻會【念經背經】,跟著老師念,開口都說一樣的話,因為人體的解剖結構、生物學特性是固定的不變的。另外政治課大家還要統一再念一樣的【經】,感覺學醫非常沉悶,甚至有點想吐。有時連續逃幾節課,也沒有覺得什麽不適應。這就是醫學的特殊性,死記硬背,五年下來,腦子全麵生鏽僵化,無法抽象思考。
 
為何我會覺得醫學很另類奇葩?因為我是在工作之餘,靠自學數理化考上大學,喜歡公式推導演算過程,入大學前,我的自學甚至還涉及高等數學入門教程。
 
我是屬於智商平平的那一類,關鍵是,心能靜下、屁股坐得住。我無論如何努力,隻是能考入普通大學那類人。真的讓我學理工,可能我會畢不了業,因為我的腦子反應慢,恐怕課堂吸收消化不良。原因是,首先課堂上我會打瞌睡,另外我已經習慣了磨洋工的自學方式。捫心自問,我算是幸運,選擇了學醫。雖然那年我進大學,高考物理考了90分。
 
民國時期、或解放後的文革前,在中國報考大學,按三類出題分開考試,理工、醫農、還有文史類。一般數學物理強的,報讀理工科大學,而醫農類對數學物理要求低。因此,過去那年代,學農不是某偉人的愛好,而是,不得已接受的次選。若是學農哥有什麽突出的貢獻發明,千萬別誇他天資聰穎智慧等等…,隻能說運氣好,並且抓住機會,持之以恒而己。
 
總之,像我這樣不成材的隻好讀醫學,強過去學農。還是在學校北院,有位77級的學霸,遜儀,如今是傑出校友,曾在晚自習時對我說,“你我都是被重點大學招生那檔刷下來的,我們智力都一樣,努力吧,將“牢底”坐穿”。大學招生入取時,那些學霸,念得好的都應該讀理工科去了。那時候都覺得,沒出息的才去念文科,這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順便說一句,某名聲大大大的醫生,50年代由廣州北上念醫,可以推斷,他當年報考中山醫落榜,那個年代,廣州人隻認中山醫,招生門檻高。還有,他畢業後沒有去臨床當醫生,隻留在學校搞編輯,說明,他學業仍差火候哦?!人一旦成功,隻挑好處說,往高處讚。
 
學醫當然比學農強,至少與人打交道,人是屬社會群體的,醫生好歹有人脈,辦事效率高,有社會關係網,所以自古有,寧做良醫不當良相。我中學同學的父母,1953年由江蘇醫學院本科畢業後,分配在醫學院做基礎教學工作。他們對我說,“沒當醫生,一點社會人脈關係網也沒有,我們同屆、或上下二屆的,在大醫院行醫的,兒女還能被推薦去念工農兵大學”。然後他們倆手一伸,顯得很無奈!
 
記得,某省年輕人同鄉聚會,學農哥追求學醫妹,妹懟,站在農學院校園外,就感覺糞香撲鼻,哥則不平,說,醫學院裏散發著福尓馬林的屍體味。
 
雖然,學醫的日子難熬,好像直覺地、模糊地,又非常肯定地認為,“戰爭”一定會勝利,勝利以後一定會是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一定能過上非常美好的生活。
 
人總是靠著希望生活的,希望能畢業去大醫院當大醫生,可以治愈一切疾病傷痛,所以那時候在大學,雖然物質生活苦,可是覺得非常的幸福。 總幻想未來,有點像情人眼裏出西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tmp 回複 悄悄話 所謂成熟的穀穗低著頭。
憨大頭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家庭醫生,一位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的移民,各位應該知道,能在香港讀醫,可是人中尖子中的尖子。他對我說,“我就像條狗一樣,沒什麽能耐,能治的病自然會好,不能治的病誰也沒辦法。”。他非常坦誠,從不賣關子。
憨大頭 回複 悄悄話 協和有開學典禮,沒畢業典禮,因為大家中途都出國了。另外,外科醫生是天生的,八路軍解放軍老軍醫,經過培訓,手術實踐多,手術快又漂亮,正規醫學院畢業的在他們下麵當助手,還被用手術鉗打手,這是我親自看見的。我的同學手術做得好,酒也沒少喝,而且麻將手氣也好。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這麽說是不是有點妄自菲薄呀?80年代時,我的最聰明的學生都去學醫,爭考協和,哪像現在,最聰明的學生去學圈錢。
業餘廚子 回複 悄悄話 我也一樣,從來不知道銀行卡密碼,從來沒有自己取過錢。沒有現金了就去老公錢包裏取:D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很坦誠。人們過去不喜歡學醫是要學5年,值夜班,很辛苦。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有續篇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