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ion: Impossible (8)在科技風暴中守住信念!
周末,去電影院看了剛剛上畫的男神阿湯哥的係列大片:不可能的任務(8):致命清算。看完2小時50分的驚險刺激的大片,我久久不能平靜。不是因為片中那些令人瞠目結舌的動作場麵,也不僅僅是因為湯姆·克魯斯又一次完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真跳真拍”,而是因為這部電影在驚險刺激的背後,給我留下了更深的思考——當科技越發強大,我們是否還能守住最初的信念與人性?
這一次,伊森·亨特(湯姆·克魯斯飾)不再隻是麵對某個敵對組織或恐怖分子,而是迎戰一股看不見、摸不著的“超級智能”——一個叫做“實體”的人工智能係統。它能控製全球的信息網絡,入侵武器係統,操縱數據甚至“真相”。這一設定讓我不禁聯想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人工智能的依賴:手機、社交媒體、搜索引擎……我們越來越習慣讓技術替我們做決定,卻很少思考,當有一天這些技術脫離控製,我們該怎麽辦?
影片開頭的潛艇沉沒和神秘“鑰匙”的引出,迅速把我帶入了一個充滿懸念的世界。每一個場景都節奏緊湊、高潮迭起:阿布紮比機場的追逐、羅馬街頭的飆車、火車上的生死搏鬥……我幾乎從頭到尾都在屏住呼吸地看。而最讓我震撼的是那一幕,伊森騎摩托飛下懸崖,在空中完成跳傘。他不是在演,而是真跳。作為觀眾,我知道那一跳背後,不隻是驚險和刺激,更是一個演員對電影極致的熱愛和對觀眾的尊重。
但真正讓我動容的,不是這些“高燃”場麵,而是影片中伊森·亨特身上的一種堅持。他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而是一個會犯錯、會痛苦,但始終把“保護無辜”放在第一位的人。他不願意犧牲一個人來換取所謂“更大的勝利”,也從不因為任務的艱難而退縮。這種執念,讓我在屏幕前不自覺地思考:如果是我,在一個人人都向效率和利益低頭的世界裏,是否還能像他一樣,堅守內心的正義和信仰?
影片中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角色——格蕾絲(由海莉·阿特維爾飾)。她一開始隻是一個為了利益而行事的盜賊,卻在伊森的引導下,開始學會信任、承擔和選擇。這種人物成長的變化非常真實,也很打動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這個充滿虛假信息和技術幹預的時代,變得越來越稀有,而影片Mission: Impossible (8)卻提醒我:信任,仍然是最有力量的東西。
當然,影片也留下了許多懸念。那個“鑰匙”到底能打開什麽?“實體”真正的目的是什麽?伊森最終會選擇犧牲自己來拯救世界嗎?這一切都沒有給出答案。
看完電影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不可能的任務》不隻是“爆米花大片”,它其實也在用一種娛樂的方式提醒我們:當我們沉浸在技術帶來的便捷和快感中時,別忘了去思考,它是否已經悄悄改變了我們判斷對錯的方式。真正值得信任的,不是無所不能的係統,而是一個人內心的選擇。
謝謝Tom Cruise 的精彩演出,願你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
作者簡介:張允遐,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合作作家,【滾滾紅塵美利堅】作者。該書被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美國公共圖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