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心如

用文字記錄這個時代......
正文

在真假難辨的信息時代不要自欺欺人

(2020-08-01 06:50:03) 下一個
在以往歲月中,媒體中傳遞的信息總是魚目混雜、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其中有太多影響一個公共信息真假性的因素,比如商業利益,比如政治博弈,比如兩方競爭,等等。

傳統媒體方式,如報紙、電台、電視台等,都是被某個平台操縱,至少還有其各自的合法性和製度性,多少在真假上有所約束。

但是,在今天的信息時代,隻要是個人不管是否曝露其真實身份,都能弄個自媒體。有了世人難以辨別其真假的自媒體,就可以無所忌憚地任意意淫,任意胡說八道,任意唯恐天下不亂。把有的沒的都說的天花亂墜,亂七八糟,信口雌黃,令人招架不住。讓人宛若陷在雲霧裏,搞不懂邏輯,辨不清真假,理不清思路。

於是,太多人被糊弄成瞎子,在今天如大霧漫天的時事中,隻能瞎子摸黑,充當一個一旦被撞得鼻青臉腫都不知道為什麽的可憐人。

從心理學角度定義,當一個人不想被欺騙的時候,他就很難被欺騙。除非他先做到自欺,把保護自己被欺騙的免疫力自願解除,才能被欺騙。就像今天的新冠病毒,隻有病毒騙過了身體的免疫係統,才能讓一個人被病毒感染。

毫無疑問,在到處充滿了謊言的現今時代中,一個人自識能力的強弱,決定了自我保護能力的強弱。而自識能力來自於真理、良心、知識和邏輯。

這是一個很具有典型性的例子:一個人在一個公司工作,公司經營一般,給與他的待遇和福利也一般。但是,他天天被告知:雖然他的公司不是最好,但好過世界上99%的公司。全世界的公司都已經倒閉或者麵臨倒閉,唯有他的公司還能給他一口飯,這是他莫大的幸運。

如此天天被告知,他逐漸放棄了思考和邏輯,最終完全相信:他被告知的一切都是不能改變的真理!

直到有一天,他知道的另一個人去到另一家公司,享受了在他的所知體係裏超乎想象的優厚待遇。但是,他的公司卻告訴他:那個人是在撒謊,是為了麵子好看而炮製了一個假象在欺騙他。他無法辨別真假,就自欺欺人地相信他的公司是絕對地正確。而這種正確在某種層麵上也滿足了他的心裏虛榮和需求。

至於是否是謊言,在這種情形下已經不再重要了。人與人,或者人與群體,如果脫離了物質層麵的生存需求,單從精神層麵上說,自我滿足是一切滿足的前提。而自我滿足的最大陷阱就是自以為是。

再看另一個例子:某個大型有實力的建築公司說,他們能夠建築一個萬年不倒的構築物,這個構築物將建立在一個地震頻繁的地方。當持有這家公司股票的人知道這條消息後,都相信信息的可信度,因為這會讓他們的股票大漲。如果有人細琢磨,就能發現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一萬年中,誰知道會發生怎樣強烈的地震?誰又會知道人類社會將何去何從?除非地震任由這家公司來決定其強烈程度和毀壞程度,才可以信誓旦旦地保障一萬年沒事。

地震是人造的嗎?任何自然現象和災害是人造的嗎?如果這些都不是人造的,又何來人定勝天呢?在基督徒看來,一切都是神所造的,包括人。但是,人類社會自古以來就不乏無神論。而否認神的存在,才是最大的謊言!

和大家分享美國的羅伯特.特裏弗斯所著:《愚昧者的愚昧:自欺與欺騙背後的邏輯》,下麵是書中論述的概括:

就人類的情況來說,我們騙自己是為了更好地去騙別人。自欺的功能首先是侵略性的,而非防禦性的。一些有趣的神經心理學研究顯示,顯意識更多扮演的是事後觀察者的角色,而行為本身通常是無意識的產物。

一些哲學家認為,自欺作為一個術語本身是矛盾的:自我怎麽能欺騙自我呢?難道這不是在說我自己知道我自己不知道的東西麽?要解決這種矛盾其實很簡單,如果自欺發生在潛意識下,真實信息就會自動被存儲到無意識中,而虛假信息則進入到顯意識中。一旦人把真相從顯意識中摒除,會將那份真相在其他地方另存一份,但是一定會主動地在他人麵前刪個一幹二淨。

緊張的時候人們會頻頻眨眼,但是在騙人時眨眼次數反而減少,這一點是由認知規律決定的;緊張會令人坐立不安,但是當人撒謊的時候並不會經常感到不安。研究發現了謊言中幾種常見的言語特征:比如減少主語和賓語中“我”的使用,同時增加其他代詞的使用,這麽做好像是為了撇清和謊言的關係。我們還會減少邏輯連接詞的使用,比如“盡管”,這樣做實現了對謊言的簡化,降低了即時認知負載和稍後記憶的需求。

自欺往往以自信的方式表現出來。

隻要你會說話,那麽一般就會慢慢形成一套關於自身和他人的不客觀看法,並在這套自認為正確的世界觀指導下與他人進行交流。而且,十句真話後必有百句謊言。

盲目自信會形成自我膨脹。

自我膨脹使得人們常常把自己認作是正確的人,而把其他人歸在錯誤的一方。自我膨脹的傾向,還會在道德問題上經常認為自己優於他人。這就是基督徒經常需要抵製的“自義”:既用自己的問題經常能看出別人的問題,卻從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所有問題的問題。

自我膨脹必然導致自戀。

自戀者事先會預測自己必將有出色的表現,事後又肯定自己的表現確實精彩絕倫,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然後他們也不會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經驗,而是繼續預測自己下一次會有出色表現。一個自戀狂也就是在暗示這個人的自我增強係統已經發生紊亂。一個自戀型人格偏執的人,在其形象遭到貶低的時候,會表現出狂躁和粗魯。

當一群自戀的人形成一個群體後,這個群體會公認自己的群體比別的群體來得更優秀,所有別的群體一定劣於你的群體。一旦某些人被定義為群外者,就會不知不覺地誘發諸如歧視之類的無意識行為。

人們常說,權力會帶來墮落和絕對化的權力,絕對沒錯。這通常指的是這樣一個事實,即權力放任自私的政策,進而導致墮落的結局。心理學家說,權力會立刻腐化人的心理流程。當在人身上誘導出權力在握的感覺後,他們就不再會考慮他人的觀點,並且總是隻想著自己。結果就是,他們理解他人視角、想法、情感的能力被極大地削減,此外更會造成對他人視而不見。

道德偽善是我們天性中深藏的一部分:在自己身上可能隻是小小的品德缺陷,放別人身上就是不可饒恕的道德問題,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群內外成員的對比上。比如說,當犯下錯誤的是我自己時,我很容易就原諒了自己,並且通常不乏幽默感地為自己開脫。但是,同樣的罪行放在別人身上,我會恨不得拿他去下油鍋。

人類總是會去合理化自身的失敗。

人類會不斷地構建虛假的主體敘述。借由美化自身及貶低他人,我們又主動地構建出虛假的曆史。我們覺得自己道德更高尚,相貌更俊美,對他人更有“效用”,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一句很著名的話是:不了解曆史的人注定會重蹈曆史,或者像杜魯門說的那樣:“陽光下唯一的新鮮事是你所不了解的曆史。”

如果結果是失敗的,人們就會用各種客觀理由來美化結果。這種自欺往往體現在政治層麵上。心理學研究結果:大部分欺騙基於自欺成功的基礎上。由此得出,自欺欺人通常要付出誤解真實的代價,特別是社會層麵的真實。自欺的另一個後果是支離破碎的心理係統。

看穿謊言必須要能夠識別深藏的謊言,特別對於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社會來說,謊言是促進智力發展的主要因素。對於人來說,規律是智力越高,欺騙越容易出現,同時自欺也更容易出現;而越聰明的人比天賦平庸的人更愛撒謊,也更喜歡騙自己。

有研究證據顯示,抑製大腦中和欺騙有關部位的神經活動能夠促進謊言,也就是說人們越意識不到自己在撒謊的時候也就越容易去撒謊。

從社會層麵來說,自欺的另一個潛在害處在於你容易被他人操控欺騙。如果人家把你看透了,你還糊裏糊塗的,那麽你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別人操縱。

這就是普遍存在的自欺的一種昂貴代價。你可以在他人不了解某些事情的情況下欺騙對方,反過來,如果對方恰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那會發生什麽呢?你周圍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都對你另有所圖,而你卻因為無知和自欺而受到利用。

當一個機構開始欺騙社會這個大單位時,它就會在內部的個體中引發個體自欺。

專家認為,一個組織通常較難正確評估自己的行為和信念,是因為組織內的評估部門一定是組織的幫凶,而促進改革的人很容易被鏟除。那些被評估結果影響的人通常要比評估者位高權重,這就導致了組織內的談“改”色變,難以實現自我批評。

有人說,戰爭的第一個受害者是真相。實際上在戰爭開始之前,真相就已經被抹殺了。自欺是戰爭的一個重要成因。

實際上,過度自信和低估敵手這兩個因素通常是一起出現的,而一旦發生自欺,意識大腦就不想聽進任何反麵的證據了,就算這些證據能夠解救自己化險為夷。

斯賓塞說:“人類想保護自己免遭自身愚蠢招致的後果所害,結果卻是這個世界被傻帽兒勻質密集地分布著。”

相比個體自欺,群體自欺更是雪上加霜,因為在同一個群體內,大家都被往同一個方向誤導,就會堅定彼此的錯誤觀念。在確信偏誤的強大作用下,隻要你把你所屬群體的集體謊言再重複一遍,大家都會跟著響應你,而反麵證據也會被拿來當作正麵證據。

幻想就本質而言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人們會拒絕接受那些和幻想相抵觸的信息,不管這些信息是多麽重要,多麽真實。

自欺的兩大驅動因素:過度自信,以及主動回避已做決定的負麵因素。

可能掌權者對並不樂觀的結果有所耳聞,所以拒絕進一步聆聽細節,又或者從一開始他們就是故弄玄虛,隻是煞有介事地要讓人知道他們在認真地思考些問題。

自欺仿佛就是麻醉品:一旦開始吸食,根本停不下來。

如果我們無意識地偏向某個不公正立場,就會導致我們的認知偏向這個立場,人們的“真理”也會在其影響下變得扭曲。

真正的強者樂於接受全新的觀念並且化為己用。弱者卻從這些觀念麵前逃開,並且還經常進入離奇的思想狀態,比如相信語言,哪怕都是謊言,也具有主宰現實的力量;認為某些社會構建體可以永恒不變。

著名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曾說過:不管某個猜測看起來有多精彩,也不管做出猜測的人多聰明或多有名,隻要結果與猜測不符,那麽這個猜測就是錯的。一切就是這麽簡單而已。

而有些結果,對於略有邏輯和常識的人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

在自欺欺人的過程中,人也是在摧毀自己,因為一旦讓自己的行為建立在虛妄的基礎上,其傷害會由淺入深。

自欺的結局一般都非常慘烈,對於重大事件而言更是如此,比如錯誤的戰爭或錯誤的經濟政策。我們可能暫時從欺騙自己和他人中獲得好處,但是損失卻是長期的或是永遠無法逆轉的。

保持清醒和有能力改變自我是兩回事。自欺的矛盾和悲劇,就在於我們很多人事後反省自己是一回事,但保證不再重蹈覆轍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聖經中最著名的經句就是:立誌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

總而言之,如果從神的角度來看人,因為我們天生具有罪性,就不能靠自己擺脫掉本性中的東西。當人無法對抗讓自己越陷越深的下沉力時,隻能祈求獲得一種向上的牽引力來戰勝下沉力,讓我們不至沉淪。

在世界充滿了謊言的今天,人若要辨明是非曲直,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身的人性缺陷。一個謙卑恭謹又敬畏上帝的人,很難自欺更難被欺騙,因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