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同題作文”有感

(2024-05-16 12:28:24) 下一個

近日稍有空,看了一些文章,多組同題作文同題作詩,也聽了一些歌曲_同題情歌。頗有感慨,小述一下。

先說同題作詩。我聯著一位同鄉的微信,他是個活躍的詩歌寫作者及詩集組織人。我平時見他基本日日有創作,甚而會把自己的詩弄成音詩畫形式,總沒時間點開聽看。故有空時特地點開他微信,發現他有些詩是由專人搞成視頻,由專人朗誦中英文詩句,並配上較優美的風景圖片或人物相片。看了視頻製作相關人介紹,是原在中國某大學學生時代,就在大學播音室工作過的播音活躍分子,在久居美國後與同道者組織的小組,專門搞這類包裝。挺好的。讓我私見,我同鄉的詩寫得一般,但他及他的小組弄得音詩畫形式倒是挺新穎,讓人領會配音朗誦之美,配圖配樂的樂趣。讚!一個小作品陶冶了三五位同好的情操。另,他組的詩集,很多也是同題作詩,如讚頌母親節,或讚春天等等。你看,天南地北的詩歌愛好者卯足了勁兒磨拳擦掌,想巧思想驚人之句,各寫佳篇,很是“謂為一觀”。海外華人弄詩歌,是個排遣鄉愁的事兒。大家這麽有熱情有幹勁兒,弄這麽些詩歌合集,挺好的。

其中也有些是國內詩人們。如有個國內的詩歌愛好者,也是書法愛好者,還是個自己作詞作曲演唱的收費短視頻博主。真厲害!(就是他的歌我不愛聽,網絡可免費聽一分鍾,歌唱家鄉湖南啥的。但你想,他是自己作詞作曲演唱全包的創作者,真是有能量啊!) 我同鄉的微信讓我確實領略了一把詩歌朗誦之美。

順帶著,我也聽讀我連接的微信公眾號“名家散文”.它的散文多是合著節氣合著中國人的節日編輯的,很多俊逸的當代散文家作品,如汪曾祺,蔡瀾,沈從文等等。特別是汪曾祺,聽讀起來,別有一種生活美的味道。他散文寫得極好,其實是他生活極散淡,專門會留很多時間觀察日常生活的點滴之美。比對當今的浮躁大氣候,他老人家真是前朝遺夫子啊。我看他的文章,心下想,自己得修煉多久才能得到這種靜兒氣。返身查了一下汪老先生的生平,其父就是江南才子式的醫生,他自己也是受過些磨難,但堅持要寫生活之美(如他有三個孩子,文革中陸續被派農村或北京煉鋼廠爐前工,他無力改善他們。文革後是他太求人,才把孩子們安頓回北京好一些的崗位。汪老先生一夫子,處理起這些問題來沒有辦法。。。)。讓我看到了作者如何生活與寫作分隔開。寫作為了於人有益,生活的難隻能自己忍受。

另外,因著我近日看過的大學舞蹈會,我在會場記牢了一首英文歌歌名“ Walk Away”.近日網查居然是1967年由Matt MORNE唱的一首動人情歌。他的聲音很美,歌曲很美,他演繹的方式也是我喜歡的老式唱法,是成熟男子的演繹。很棒!同題搜索,結果優酷搜出好幾位同歌名歌曲,一個是位八九十年代女搖滾歌手Kelly clarkson,一個是Celine deion "just walk away",還有位拉丁年輕女歌手演唱“just walk away". 我意識到隔代人審美不同表達不同的問題。一。1967年那首同名情歌,MTV拍攝背景就是海濱加主唱深情款款的樣子。二。到女搖滾歌手,她有各種造型(1990S),背景基本是演唱會現場,美國甜心的樣貌,還是挺老派挺能接受也養眼的。三到那拉丁女歌手演唱(當然歌詞不同,曲風不同,2020S),背景是女主騎車著BMW自行車在公園遊戲園,是我很意外她會選擇的拍攝場景。

總之,一個同題演唱歌曲,幾代歌手表達及表現形式大為不同。實在讓我暗歎時代在變啊。可我的欣賞還是停在老派情歌。不錯了,已經不鬱於中文歌了。美國當代流行文化這一波我可是趕不上了。

我還想到(紅樓夢)裏麵海棠起社的情節,賈寶玉和紅樓十二釵做海棠詩的情景。上文中提到的同題作詩,及同題演繹歌曲,與海棠起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回想起文城文友母親節競寫回憶文章,這也有海棠起社的功用啊。

總歸,替同鄉及他的詩友們,及其他文友高興。大家有閑有幸時,比著競出好文,活躍華人文壇。真是樂事!

僅以此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