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搖滾與我

(2022-07-27 09:40:58) 下一個

這兩天的我有些小興奮,因為我訂了張搖滾音樂會的票,它是瓊斯海灘夏季音樂會的一場。(它不是很熱門的的音樂會,但時間點剛好和我的配合。)

因此由頭,我不禁會想要穿什麽去聽音樂會,和怎樣才算真正Involved in Rock concert。

由此一下子打開了我的記憶魔盒,心裏翻江倒海地憶起那些曾讓自己激動跳躍的搖滾明星,主要是自己在做學生時,欣賞的中國搖滾明星和他們的歌曲。

頭一個推的是崔健,二個是竇唯。

尤其是那時的竇唯,自帶一種孤芳自賞,唱得極好,帥得不要不要的。我那時反複聽他和黑豹樂隊的磁帶,應該是那盤[無地自容],有一個月之久。他們錄製的M TV(無地自容),也是我多次在KTV裏點唱的歌曲(我雖然老唱不完唱不上去。。。)、但那歌詞給我的驚豔的感覺曆久彌新。。。竇唯留著長波浪頭發,一臉不羈的樣子,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曾一遍遍的聽著一遍遍的聽著他的歌兒,從心底覺得他真是有才。。。

 

至於後來的故事,竇唯及黑豹的沒落,都有時代的原因。我大約90年代中去北京出差時,還專門去某音像店買他的新專輯(黑夢),還被某個同好的北京姑娘追問聽他新音樂的感覺。。。我有點姍姍沒說出什麽話來。可是那北京姑娘,我曾多麽羨慕你們,能在“黑豹樂隊”“崔健”等搖滾樂隊在北京工體開演唱會時能親自到場擁泵偶像的幸運啊,那萬人齊唱的共情場麵,很青春大氣的好嗎?(那時那種好的演出,多數隻在北京上海深圳演出,我老在報紙上看消息,想往。但我從沒想到請假逃班去看演出,迷偶像程度不夠吧,口袋也不厚.哈哈!我在西安南門外演出場曾看過一場綜合演出,聽崔健唱過三首歌也挺激動的(那應該叫走穴演出吧。同台的還有齊秦,航天棋等人)。我在美也認識幾位北京姐妹,她們在90S在北京,但似乎並不關注什麽搖滾演出,很多人在積極辦出國,更實際)可惜他後來的音樂可能過於縹緲,個人化,像實驗音樂,我聽不懂了。。。而且,就在剛才,我查了”黑豹樂隊”的維基詞條,才發現他們搞的是金屬硬搖滾,在當時中國很少,故而獨樹一幟。隻能說我葉公好龍了,喜歡的樂隊和歌手居然沒查過他們的樂隊類型。。。

也罷也罷,要不是在美國,在電視頻道的MTV台中,有分鄉村,硬搖,60S,70S,80S慢搖,及靈歌啥的頻道區分,讓我略知一些分類好選頻道(一般聽點兒60S70S的慢搖和古典音樂,關於靈歌,是我前黑人同事們愛聽)我從沒上心研究過這些音樂流派,關於搖滾的也不太清楚,知識一直模糊下去了。。。

我在前公司隔壁公司的一位工作鄰居,是個六十幾歲身體很好挺熱情有禮的白男。我有次跟他請教紐約上州1969年Wood Brook搖滾音樂節的事兒時,他給我詳細解說了一下。另外他說他就隨身MP3裏有700多首搖滾歌曲,我遇到了不起眼的資深愛好者。。。

在紐約這裏我看過一些影片,說高中少年的搖滾夢,(也看過現場的老歌手模仿英國搖滾歌星Red Steward的秀),結論是富裕些的階層的孩子有能力有支持去買貴的裝備,玩一把音樂,釋放青春的衝動和活力,中國孩子能玩這些的太少。。。故而知識也少。。。以後國力上去了,會有不同吧。。。

近日我又在網上搜有沒有關於竇唯的文化衫賣的,咱也擁甭一下自己的前搖滾偶像。我發現網上有他年輕時照片的手機屏保圖咯(我即可下載),有簡單的頭像文化衫,有漫漫海運路到紐約來,等不了了。。。我也順路去當地人的Vintage店裏看有無我喜歡的美歐搖滾歌手的文化衫賣,結論是那明星們我大多不認識,文化也相隔甚遠。。。我還去街上印刷店看即時印文化衫得多久,也是不能”立馬””現在”。。。得了,有顆傾慕搖滾的心就好,不據形式了!

另外,我也考慮了搖滾代表了什麽,似乎是年輕人的反抗精神。我現在人到中年,還是對搖滾音樂會有種小渴望,是否有點“過”有點“傻”?管它呢?先看了再說。這種當地的音樂會很難碰上,也能讓平靜的生活有點兒小漣漪。。。期待我的搖滾之夜!

最後,引用某記者采訪訪問唐朝樂隊丁勇時的一段話“雖然曾經是搖滾青年,但丁武認為,搖滾並不是年輕人獨享的音樂。搖滾是一種“核”,它是硬的,有分量的,有故事的,和年齡沒有關係。當一個人老了,隻要他的“核”還在,哪怕它變得脆了,人也依然可以搖滾起來。不是隻有年輕人才有資本,隻要願意改變,在任何年齡都可以追隨搖滾樂的激情,重新出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