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雲想衣裳花想容·

(2020-05-25 13:35:55) 下一個

      我在國內時很喜歡一個叫“漁”的服飾品牌。它設計裏有一種新古典的味道在裏麵。衣料大多棉麻,廓形穿著也很舒適。我大約買穿了十年,在紐約是見不到這種設計的,受眾太小哦。分享圖片如下。

      某日與友人聊漢服,聊古風,才發現紐約也有些內秀的女生,有些年紀的,買來古意服飾在家穿著,喝茶照相,自得其樂。她也推薦我一個微信公眾號去購買。可是,我沒那麽多時間等一兩個月寄來,也不讚同她“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方式。

      疫情期間,我在家附近公園看見西裔一家,四五個女眷,穿著釘亮片的墨西哥式半身黑裙,樂融融地坐在草地上曬太陽。她們自得其樂,也感染周圍人很開心,秉承自己的文化,又不打擾別人,何樂而不為呢·?我國的女性怎麽這樣磨不開呢?文化?傳統?有些人在紐約已三十年了。

      由此我想到在本地機構工作時參加年末聚會的情形:我參加過兩三次年末大聚會,有吃有玩有表演看,還可以跳舞照相。我的同事很多黑人拉美裔亞裔。大多男西裝,女晚裏服(沒誇張的啦,大多是便宜的亮片一件式)看著有些女同事專門趕回家做頭發做指甲頭麵一新地來參會,秀舞技,蠻開心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愛美愛秀才是精彩人生嘛。

      我的重點是服飾風格:大家都盡量服裝符合老美的調子,大露背,短款長款啥的,沒自己特色。關鍵是有些黑人同事很高大粗壯,穿緊身亮片短裙,不好看。我倒真願意看見她們穿民族風的大非洲裙子,豔麗熱情,很配襯她們的皮膚身段。隻是。。。我僅在公休之餘,見過一次她們開心試穿非洲裙的樣子。

     那次在機構裏工休時間,我見一個黑人女士拿著一大包東西進了護士休息室。一會兒其他女工作人員一個個溜進去。我按耐不住好奇,鑽了進去。嗨!非洲裙的大賣場。原來那女士是個裁縫,拿著自己縫製的非洲裙在兜售。看樣子她們是老相識了。女士們一個個拉著裙子往身上套,有上下兩件分開下半身魚尾裙似的,有一件套的,各種顏色,號碼主要是四號和十號的。比較貼身款的裙子。我頭一次見我的黑人同事們個個煥發出生機,不自覺地露出像姑娘一樣的笑容。平時是沒這麽歡樂的。印象深刻。

      我問過其他一些黑人女士,為啥我見到街上,如傑梅卡區,基本上是中老年穿傳統非洲裙?她們自己不作為節日服或禮服穿非洲裙嗎?她說,有些黑人是近些年才移民過美國的,她們會穿,像她自己是美國生的,才不會像到穿非洲裙。我聯想到參加聚會的黑姐妹實際也是隻認同自己是美國黑人。

    衣服是身份的認同。驕傲於自己是美國人,和驕傲於自己的非洲傳統,亞裔傳統,都是自尊自得的事兒。紐約是自由的城市。我何時可以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穿衣愛好而不用顧及周遭,避免徹底被同化而失根,這還是個問題。回望中國人移民紐約應該有150多年曆史了,從《賽金花》到《喜宴》我們的文化特殊性又該由誰來發揚傳承呢?是你?是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雨弦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頭兩件,如果這裏能買到,我會穿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