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再讀三國誌魏誌 鍾繇華歆王朗篇 感王朗事

(2020-06-07 20:16:59) 下一個

再讀三國誌魏誌
鍾繇華歆王朗篇

感王朗事

小說家言不足評,
文章細讀自分明。
司徒未被丞相罵,
青史終垂千載名。

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編出一段“諸葛亮罵死王朗”的事情,史上不是真實的。

王朗生於156年,去世於228年,活了76歲,在 “人生七十古來稀” 的古代,是高壽之人。三國誌魏誌記載,王朗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226到228年在魏國官至司徒,封蘭陵侯,在當時就是丞相,一品。有關於易,春秋,孝經等書的著述傳世。其中易傳,作為學者課試的書。古代的官員,大都同時又是有大學問之人,對於經典有所治,有所著述,不像現在當官的,隻知權術,不懂學術,胸無點墨,連個字都識不多少,說起來寫起來都是白字連篇。

下麵講王朗的幾件事。

王朗曾以通曉經籍而拜郎中,任菑丘縣長。後因老師楊賜逝世而棄官服喪。後來獲舉孝廉,被征辟,都不應命。現在有很多當官的,沒有人味,親爹親媽去世了也不會耽誤他當官。可見王朗的師尊大義,後世人不及。

王朗在當會稽太守的時候,到任後見當地人以木刻秦始皇為像,與夏禹同廟。他認為秦始皇是無德之君,不應獲得人的祭祀,於是把秦始皇的像去掉了。他居郡四年,惠愛在民。可見王朗心中有天地正氣,有教化屬民之德。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渡江掠地,王朗的功曹虞翻建議避其鋒銳,因為力不能拒。但王朗以為自己是漢吏,保守城邑是自己的職責所在,就領兵對抗。後來被孫策擊敗,退卻之後遭到追擊,逃不掉了,隻好去見孫策。孫策因王朗儒雅詰讓而不加害,還派王朗的好朋友張昭私下勸王朗歸順,王朗誓不屈,孫策忿而不敢害之。之後王朗流離窮困,朝不謀夕,但仍然接濟親人舊友,行義甚著。可見王朗對國家是講大義的,對親朋好友是講情義的。

王朗年青時與沛國名士劉陽交友,劉陽以為漢室衰微而曹操有雄才,恐怕會給漢造成麻煩,意欲除掉曹操。但沒有成事,因為劉陽還不到三十歲就病故了。劉陽死後,曹操通緝追殺他的兒子。劉陽的兒子惶窘出逃,卻無處躲藏,因為劉陽親舊雖多,沒有一個敢收藏的。而這時王朗卻仗義而出,收留了他多年。後來見曹操後又多次代為求情。最後曹操赦免,劉家一脈才得保全。可見王朗是多麽仗義勇為,為朋友不惜兩肋插刀。

黃初中,文帝曹丕下詔,要公卿大臣推薦賢良。位於三公(司空)的王朗就推薦了光祿大夫楊彪,然後自己稱病,讓位子給楊彪。曹丕不允,說:朕本來是向君您求賢的,賢還未得,您倒說有病讓職,我這不是不但沒得賢,反而開了失賢之路嗎?曹丕專門為楊彪設了個位置,僅次於三公,還給楊彪府第置吏卒。

文帝時分王朗食邑,要封他一子為列侯,王朗卻求文帝把這位子封給他兄長的兒子王詳。兄弟之情誼,這在古時是士大夫之美德。

史載,當劉備托孤白帝城之後,蜀國大權握於諸葛亮一人之手。魏國的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仆射諸葛璋,各有書給諸葛亮,陳述天命人事,意欲勸他舉國稱藩。諸葛亮沒有一一回複,而是作“正議” 文章表示漢曹勢不兩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