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溪邊

美麗的自然世界,小國寡民的生活,愜意人生!
正文

狗與詩詞

(2021-10-08 13:14:22) 下一個

狗與詩詞

一,前言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狗與人類在遠古時期就生活在一起了。有科學家認為狗是由灰狼馴化來的。山東膠縣出土的狗形鬶,造型生動逼真,使我們得見新石器時代狗的形態特征。在中國吉林榆樹縣周家油坊等地層中,即舊石器時代的更新世晚期,約在公元前2.6萬~公元前1萬年,發現了大量哺乳類化石,除人類的化石之外,出現了家狗的頭骨“半化石”。這類舊石器時代的家狗遺骸,可以表明中國東北地區的居民已開始將狗家化。也就是說,東北家狗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出現。

還有一個中國人該引以為傲的事實。目前世界所有種類的犬都起源於約1.6萬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南部馴養的狼。(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科學家彼得·薩弗萊寧確認了犬類的起源地點和時間) 。

中國的詩詞從一開始就記錄著大量的狗的存在。

二, <<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裏有大量的狗的詩篇。
<<小雅·巧言>>
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毚(chán):狡猾。這最後一句講的是,即使是狡猾的兔,獵狗也會將其擊斃。

<<國風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尨(mang忙):長毛狗。這首講的是男女約會的故事。最後一句說約會時候不要驚動了我的狗,使其吠叫。

三, 屈原的詩歌
中國詩歌的下一個裏程碑就來到了屈宋時期, 即屈原宋玉時期。象詩經一樣,屈原的詩歌用了大量的動物植物來指代心中的意願。屈原是中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驅, 他的詩歌用大量的香草來指代自己的崇高品格。如下所說,他也用動物指代好人壞人。
《九章·懷沙》是屈原創作的絕命詞。
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傑兮,固庸態也。
文質疏內兮,眾不知餘之異采。
其中講到犬吠的那兩句, 是屈原在發泄心中的不滿。他對楚國當局已經徹底絕望,準備沉江自盡。他說群犬咆哮的人是犬認為的怪人。屈原受群小的排擠, 他在這裏用群犬代指朝廷內的小人。

四, 漢朝時代
自從周朝設立采風官去采集民間詩歌以後, 秦朝設立了類似機構樂府去采集民間詩歌。漢朝承秦製,也設立了樂府。於是有了流傳後世的大量漢樂府詩歌。
<<十五從軍征>>
【作者】佚名   【朝代】漢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鬆柏塚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這首樂府詩寫的是反戰。15歲參軍,身經百戰,所幸未死。80歲還鄉。家裏人都死光了,隻剩墳墓, 狗也不在了,狗洞被兔子用來出入。做好飯,找不到人來一起吃。淚流滿麵。

五,唐朝詩歌
唐朝是詩歌的時代。唐詩達到了詩歌的高峰。
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是詩仙李白。李白繼承了屈原的浪漫主義風格。

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蘇軾說王維的作品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我看李半仙這首詩也是詩中有畫。詩一開始就給我們了一幅畫。狗在山泉聲中衝陌生人叫,經過露水的桃花更加嬌豔欲滴。不過我不讚同他的愁。找不到人愁個啥。正好欣賞風景,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隻處。"

唐詩中另一首小學課文中關於狗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劉長卿 年代:唐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在這裏,狗有了家的感覺。這是一隻看家狗在本能地衝著夜色中的異動吠叫。讓詩人感覺到被保護的安全感。

六,宋朝時期
唐是詩的高峰,宋則是詞的頂點。
首先來讀一讀蘇軾的豪邁詩篇:
《江城子·密州出獵》
  作者: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38歲,自稱老夫。老夫有年輕的心, 帶著黃色的獵狗,呼叫著蒼鷹,縱馬馳騁掠過山崗。看到了吧,我老蘇還可以上陣殺敵。廉頗不老,黃忠仍是神采飛揚。

宋朝以詞最有名。但是宋朝也有好多詩的名篇。況且一直以來,人們總以詩為正統,詞為雕蟲小技。愛國主義詩人陸遊詞寫的好,也作過大量的詩。陸遊和蘇軾一樣都很會享受生活,在吃的上都是實打實的吃貨。陸遊養狗也養貓,很會生活。陸遊活了80多歲(老蘇可惜隻活了60多歲), 80多了陸遊還去唐婉的墳上去流淚(他20多歲就休了她)。
《舍北行飯》陸遊
飯飽逍遙信所之,芡塘蔬圃遍遊嬉。
梧楸凋落風高後,瓜瓠輪囷雨足時。
犬喜人歸迎野路,鵲營巢穩占低枝。
晚來嬾複呼童子,自掩柴門上扊扅。
這首詩裏陸遊記錄了一個由衷欣喜的狗,感知主人回來,狗跑來老遠的野路迎接。這也是我在小時候我家的狗所做的,這讓我非常開心,狗真是人的知己。

七,大清朝時期
袁枚的《絕命詞》:“兩腳踢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如今不受嗟來食,村犬何須吠不休。” 袁枚這首絕命詩,與前麵講的屈原的絕命詩一樣,用村子裏的狗來指代當朝的排擠人才的小人。袁枚不去做官(他開了一個私人會所,賺了很多錢,開餐館的經驗他寫了一本菜譜書), 小人還要對他吠叫。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濰縣竹枝詞》裏寫道:“水流曲曲樹重重,樹裏春山一兩峰。茅屋深藏人不見,數聲雞犬夕陽中。" 鄭板橋這首又類似前文提到的李白的訪道士詩。李白的是犬吠水聲中,這裏是犬吠夕陽中。

八,結語
狗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位置。自古以來的詩詞都講了。現在以另外一種方式給文章收尾。突然想起來我是學法律的。談點法律吧。狗曾經進入過中國的根本大法憲法中。

1975年憲法第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任務,是保衛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保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顛覆和侵略。"

1978年憲法第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根本任務是:保衛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保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社會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顛覆和侵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