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我心中

遊走世界,開闊眼界,一直走到世界的盡頭
個人資料
世界在我心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度其實沒有鼓浪嶼一遊南印度(9)

(2024-06-08 07:22:08) 下一個

  科欽(Kōchi)被稱為印度的"鼓浪嶼",我相信這一定是中國人給起的名字。可是,中國人哪一位,什麽時候,為什麽把科欽上這一美名,我查遍了中英文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和網上介紹科欽的各類文章,僅在窮遊錦囊的文章中看到了這一提法。

  科欽市是喀拉拉邦最大的城市,市區人口67.7萬,麵積為94.88平方公裏。科欽大都市圈人口為210萬,麵積為440平方公裏。現在的科欽市分為兩部分,東部的科欽堡(Fort Kochi)和麻坦徹裏(Mattancherry),西部的埃爾訥古勒姆Ernakulam) 

   我很喜歡鼓浪嶼,盡管二三十年前去過,鼓浪嶼獨有的美還深深印記在心裏。沒到科欽之前,我想科欽一定很像鼓浪嶼,否則它絕不會稱為印度的"鼓浪嶼"。我抱著這個想法而去,結果讓我大失所望。我的結論是印度沒有"鼓浪嶼",把科欽稱為印度的"鼓浪嶼",其實並不準確,也不恰當。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在此提出來僅供大家討論。

  我從科欽的工業和交通中心埃爾訥古納姆乘高速船來到了科欽的老城科欽堡,一下船就看到在又髒又壞的路麵上行駛著大小車輛,馬上直覺地告訴我這哪像既幹淨又整潔還沒有機動車的鼓浪嶼呀。

     窮遊錦囊裏寫到從地理位置上說兩者(即科欽和鼓浪嶼同樣是伸向大海的一塊孤地。實際上鼓浪嶼是一個小島,稱得上是一塊孤地。我的理解是科欽伸向大海的部分是指科欽的老城區。老城區是建在瀉湖土地上的,它不是孤島,與印度大陸相連,特別是從印度大陸的科欽東部的新城區有鐵路公路大橋與老城區相銜接,此橋名為Venduruthy bridge,於1936年建成,近年又重新翻建了。科欽怎能稱得上一塊孤地呢,它一點也不孤獨。

    窮遊綿囊中寫到兩者曆史上曾被各國列強殖民而形成了如今雜糅東西的獨特風格。曆史上科欽長期被列強所占領,1503年到1663年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664年到1813年被荷蘭人占領,1814年到1946年又成了英國的殖民地。科欽的殖民地曆史長達443年。而鼓浪嶼的殖民地曆史非常短暫,1842年英國軍隊占領了鼓浪嶼,1845年英國軍隊從鼓浪嶼撤出了。1902年清朝政府害怕日本侵略福建沿海地區,宣布鼓浪嶼為外國公共租界。1941年日本戰領了鼓浪嶼,1945年鼓浪嶼被國民黨收回了。鼓浪嶼兩次成為殖民地,但作為殖民地的時間不到十年。實際上殖民地和租界在土地所有權和治外法權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要說雜糅東西的獨特風格科欽和鼓浪嶼還有一點點像。科欽有十五世紀中國鄭和下西洋留下的中國漁網,有十六世紀初建的印度第一個教堂,有450多年前建的葡萄牙宮殿,還有曆史悠久的猶太社區。鼓浪嶼島上的建築三分之二都是二十世紀初至二三十年代建的民居。這些建築有外國人建的,有華僑建的,更多的是本地富人建的。這些鼓浪嶼百年曆史老宅與科欽四五百年前的宮殿和教堂是無法相比的。

  隻有1.8平方公裏麵積和2萬人口的廈門市思明區的鼓浪嶼與喀拉拉邦最大的城市科欽在體量上也相差太大了。

  在我的眼裏印度的科欽真的不像中國的鼓浪嶼。

           鼓浪嶼的位置。  科欽的地理位置。鼓浪嶼的照片,源自網絡科欽的教堂科欽皇宮的內部科欽猶太街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關注和鼓勵。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長見識,多謝世界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