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這樣的母親有多少

(2024-02-23 06:40:18) 下一個

這樣的母親有多少

今天上街辦事,回家時在公交車上看到了令我感動的一幕。

我身邊坐了一位四十開外的中年婦女,中國人,兩腿中間夾著一個六七歲乖巧的小姑娘,身邊站著一個比她大一點,個子高挑的姐姐。前麵隔著兩叁個座位,站著一個中國男孩,戴著一付眼鏡,一頭黑發老老實實地向前梳著,有些怯生的臉顯得格外的平靜與低調,一看就是個在校的高中生。

我本來沒注意到他和這家人有什麽關係,後來看見這位媽媽從購物袋裏往外掏,掏了半天摸出一盒餅幹似的中國小食品,交給了身邊的女兒,往前一指,示意給那男孩遞過去。這小女孩兒撒嬌地向媽媽翻了一個白眼,穿過人群把餅幹遞了過去。我這時才知道這男孩子是哥哥。他接過餅幹,稍皺了一下眉,放入了口袋裏。他沒吃,也許不餓,也許是不好意思在公共汽車上吃東西。我這時才發現這個男孩兒一直在母親眼睛的監控之中。車一加速,或刹車猛了點兒,她立即歪過頭,看兒子是否站穩了。母親的眼睛一直在為他找座位。汽車到站,開前門的時侯,一位老人起身下車,讓出了一個座位,這男孩子可以坐下,但他沒坐。老媽一看急了,隔著兩個人四條腿,給他使眼色,努嘴,示意叫他坐下。他沒坐,把座位留給了一位剛上車的韓國老太太。車開出幾站遠,她又從袋子裏掏出一瓶礦泉水,示意叫大女兒給哥哥遞過去。全程沒一句話,全憑肢體語言傳遞信息。

於是我開始憑我的經驗進行推理。這男孩兒一定是老大,中國人在美國頂多三個孩子,他是全家重點照顧對象,戴眼鏡,說明他一定學習很緊,參加了不少補習班,看了不少書,熬過不少夜,現在眼睛近視了。家裏收入不算充裕,但有好吃好喝的一定先緊著他。這孩子在上高中,全家的希望是他能考上名牌大學。做母親的在學業上幫不上忙,隻能在生活上盡量對他多照顧。這和國內差不多。孩子快考大學了,一定要實行戰時全家體製,集中力量辦大事。

母子女四人先我到站。老媽提前打了一個電話,雖然聲音很大,但我聽不懂,不知是那裏方言。到站時隻見一男士在路邊等侯。他接過兩大包買回的食品,拎在手裏,他一定也想不到應該叫兒子學著幫家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這是華人家裏很普便的現像。家務事父母全包,子女受到過多的嗬護。特別是男孩子上了大學或工作後生活不能獨立,連雞蛋都不會煮。汽車上那位母親看到上高中的兒子沒座位,心裏都不安。今後如果遇到點什麽大事,她將如何!美國有研究指出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比做家務的孩子成功率低。

我們這一代人十來歲時,在農村的下地幹活,在城裏的揹孩子,做飯、攥煤球樣樣都會做。那時候勞動最光榮,不會擦玻璃的孩子都入不了少先隊。回想當年,看看今天,中間如同跨躍了幾個世紀的代溝。社會有進步,也有退步。隻是沒意識到罷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孩子跟孩子不一樣,有些孩子即使在父母身邊啥事都不幹,結婚生子之後樣樣拿得起(我所有的家務技能都是婚後學的),也有一些孩子從小就會幫著父母幹活,自己單獨生活後,沒有任何過渡期需要適應,比如我兒子,哈哈哈。元宵節快樂!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本來我和你想法一樣,我兒子在家什麽都不幹,真是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把,上大學後,每天自己做飯,就第一次不會煮米飯,炒雞蛋什麽的,後來都做得比我好,我問他什麽時候學的,他說我做飯的時候他看見了。所以我覺得不必為孩子們操心,等他們一單獨過啥都會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