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豬的澳洲生活

主要介紹我的澳洲生活,也有世界上其它的遺聞軼事,還有技術類。
正文

關於創業那點事

(2020-02-28 03:01:40) 下一個

在大學畢業幾年後,創業的激情還在我心頭燃燒,後來還真有個機會,讓我和一幫朋友一起經曆了創業的嚐試,借此文紀念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因為隱私緣故,文中所有都是假名。

豪森公司是我和一幫朋友在2003年底建立的,起因是一位叫做老幺的朋友接到了一個做網絡數字語音教學軟件的項目,於是經過我一個最好朋友的介紹,我和老幺談了談,感覺就是水泊梁山的江湖英雄,大家說造反就造反,一拍即合。實際上,那時候大家都很窮,都是技術入股,資金來自一個溫州老板,他主要做學校裏的生意。


大家的特長都是技術,對付這個項目應該是沒問題的,我們教唆了一個最年輕的人辭職全職投入,其他人都是兼職,因為大家都有家室,我們要看公司發展情況,逐步全職出來做。我們租用了一個民宅作為辦公室,又買了些辦公桌和辦公椅,幾台電腦在裏麵組了個局域網,操作係統,數據庫,開發平台,版本管理工具一應俱全。參考了很多知名公司的同類產品情況,對數字語音教室進行了肢解,每個人都負責一塊,由於我們以前沒做過數字語音方麵的東西,所以各自對裏麵一些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畢竟大家經驗豐富,經過一個月的樣子,我們就基本了解了裏麵的東西了。開始一切進行得還是很順利,大家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去開發這個係統,家裏的,甚至單位的時間都用上,然後一起到那個民宅裏聯合調試,在skype上開會交流,基本大的框架和核心功能都已經做出來了。


但是接下來事情發生了變故,首次是合作關係出現問題,那個小夥子要結婚了,急於要錢,於是在項目進度到一半的時候,他開始三心二意,一度試圖找自己的朋友合作做看似更賺錢的項目,這時候就開始出現裂痕了。我們一直開些可有可無的會議來解決這個問題,結果都是無功而返。我和另外一個哥們試圖對外推銷我們產品,但是發現這個市場競爭何其激烈,也有人打電話想看我們的產品,但是我們沒有一個像樣的產品,結果都是不了了之。我們開始在一起商量市場策略,我曾和另外一個哥們到溫州的教學軟件會展去參觀了解,試圖找到潛在客戶,也了解這個市場狀況。這個項目的出資方,中遠已經墊付一半的項目經費了,他們那邊也出現問題,原來的負責人離開了,換了一個,這種民營企業,說翻臉就翻臉,於是這個項目出現僵局,他們不想投錢了,希望看到完整產品。後來老幺在那個小夥子的唆使下,把公司搬到了莘莊的一個商務樓上,租金倍增,說這樣有利公司形象,另外一個哥們和我堅決不讚成的,一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二來那個地方離我們居住處有些遠,我們都兼職,跑過去不方便,於是我們也很少去了,這是第二個裂痕,我認為這是我們真正分手的開始。後來,老幺給我們帶來一個噩耗:對方不想做了,說我們產品不好。我覺得這時我們真正土崩瓦解了。最後,老幺把資產打包,買了給小嚴,他自己估計也收點,大家正式各奔東西。這個公司失敗了。


我覺得這個公司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幾方便我需要從中學習到的:


一.內部不團結,導致我們一直就沒有一個像樣的產品拿出來向別人推銷的;

二.我們不知道市場需求,也不知道這個市場有多大,也不知道市場推銷難度,沒做過認真的市場調查,卻想自己做,結果可想而知;

三.我們的設計開發過程,基本就是拷貝現有市場的軟件,如淩極等等,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市場上的需求,所以也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意在裏麵;

四.項目的領頭人能力不夠,導致大家崩潰;


當時我的一個公司領導看出來我在幹嘛了,他還找我私下談了談,沒談公事,主要談人生,談創業,談股市投資,他告訴我,他以前也跟一個大老板創業,後來失敗,大老板跳樓自殺了,再後來,他接觸了價值投資Ben. Graham的理論,一直做得很好,他覺得創業比投資的風險大多了,創業是把時間金錢精力都投進去,如果失敗,可能不但失去的是金錢時間,連生活都有巨大影響,而投資,大不了失去金錢。這位領導對我一生的價值觀影響巨大,無論以後如何,我感謝他。

 
【最近讀了一本企業生命周期的書,對此失敗感悟更深,在企業的孕育期,一定要有一個主要領導人敢於擔當義務,敢於承擔風險,在工作家庭和創業之間,要有所取舍!猶如起義造反,如果不能一心一意,失敗可能性就非常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