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滿大壩是一座建於鬆花江幹流上高91米、長1080米的混凝土重力壩。它運用期的安全,關係到下遊吉林、黑龍江廣大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和工農業生產的安危,特別是緊靠其下遊的有八十萬人口的重要工業城市吉林市的安全。
豐滿大壩安全主要體現在:第一,汛期遇設計洪水或校核洪水時,通過蓄水及泄洪調節,壩前水位保持在設計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及其以下;第二,在設計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下,壩的抗滑穩定滿足要求,在正常高水位遭遇設計烈度的地震時,壩保持抗滑穩定;第三,壩基揚壓力不超標,壩基、壩體滲漏不大;第四,壩基、壩體變形(水平和垂直位移,接縫與裂縫狀態)符合規律、無異常趨勢性變化;第五,泄洪能力符合要求,對下遊衝刷在控製範圍之內。大壩鑒定要對上述問題做出分析評價。其根據主要是水庫調度資料(壩上下遊水位,泄洪數據)、大壩滲透和變形監測數據以及對建築物的巡視檢查結果,還要參考大壩勘測、設計和施工資料。
修建於三十到四十年代日偽時期的豐滿大壩,施工質量不佳,壩體壩基存在許多缺陷。以後經過多年的係列加固和改造,情況大為好轉,但仍存在不少問題。1958年水電部組織了一批中國和蘇聯專家對豐滿大壩性態進行了分析評價。是為第一次豐滿大壩鑒定。1959年我到豐滿工作前,廠裏進行了第二次小規模的豐滿大壩鑒定。我在分場被安排作這次鑒定的資料整理工作,對豐滿大壩有了初步瞭解。
1960年和1962年,豐滿電廠自已先後組織了豐滿大壩第三次和第四次鑒定,外單位中僅請了東北勘測設計院的工程師參加。我的任務是分析這幾年的大壩觀測資料和編寫分析報告,到長春東北勘測設計院搜集日偽時期豐滿大壩的設計施工資料與照片,會議期間向與會者報告觀測分析結果等。這些工作使我對豐滿大壩有了更多的認識。
1963年原本計劃作第五次豐滿大壩鑒定,後來擴大了鑒定內容和規模,準備工作量增大,會議推遲到1964年舉行。這次鑒定由上級機關東北電業管理局派總工來豐滿主持,邀請了國內一些專家和幾個大型水電廠的代表參加。我仍負責分析觀測資料、編寫大壩變形和滲流兩個觀測分析報告並在會上作了匯報,還在會中參加起草鑒定報告。這次會議對評價豐滿大壩的安全和明確加固任務有重要意義,對全國水電廠的水工工作也有推動和示範作用。會後水利電力部要求豐滿廠總結經驗向全國推廣,廠裏責成我起草豐滿大壩鑒定工作總結報告,上報給了水電部。
第六次豐滿大壩鑒定是在文革動亂中的1968年進行的。整個資料準備和鑒定報告幾乎全由我一個人完成(當時領導幹部大都靠邊站,一些技術人員被抽調幹其他事情)。會議在鑽孔班休息室舉行(記得大家都盤腿坐在大炕上開會),未請廠外專家而是吸收了許多工人參加。雖然會議形式簡陋,但我所做的基礎工作是紮實的,寫出的鑒定報告是務實的,對以後幾年的大壩加固和觀測工作仍有指導作用。
第七次豐滿大壩鑒定從1972年開始準備,1973年舉行會議。這次鑒定的內容和規模都超過以往各次鑒定。我承擔的工作有: 編寫豐滿大壩設計及曆次鑒定概要,進行大壩穩定分析計算,提出豐滿大壩抗滑穩定分析報告,編寫大壩運行報告,編寫大壩觀測資料分析報告等。會議由東北電管局主持,有較多國內專家和水電廠代表參加。這次鑒定指導了以後多年的豐滿大壩運行和加固工作。
1973年以後直到我1979年離開豐滿發電廠,未再進行豐滿大壩鑒定。九十年代按照全國電力大壩安全監察中心的要求,在東北電力局主持下開展了豐滿大壩定期檢查(相當於大壩鑒定,但名稱變了,涉及麵也有擴大)。我作為被聘請的專家組成員回到豐滿,參加了第一次大壩定期檢查(1997)和第二次大壩定期檢查(2005),對一些專題報告作審查、起草綜合報告和參加各次專家組會議。但身份已不是電廠技術人員了。

圖1,日本人本間德雄所主持編寫的豐滿發電所計劃書

圖2,四十年代施工中的豐滿大壩

圖3,五十年代末的豐滿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