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anti-說文解字係列(4):弱就弱吧

(2023-12-25 05:50:34) 下一個

弱這個字,怎麽說呢,我印象裏如果說,這人比較弱,那大半意思是弱(智),不是體力上的欠缺,是心智上稍微不太好的意思,低於平均水平吧。陶三這裏硬要為它正名,強調(能)勝剛強什麽的,以顯示所謂中華文化(精髓)。

這種邏輯和思路,如果我說千瘡百孔也許誇張了點,百瘡幾十孔應該不太過分。

第一點,其實文化,culture,沒什麽可吹的,或者說,誰的文化都不值得吹。

Culture is a concept that encompasses the social behavior, institutions, and norms found in human societies, as well as the knowledge, beliefs, arts, laws, customs,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of the individuals in these groups. Culture is often originated from or attributed to a specific region or location. (Wikipedia)

我想這句話的關鍵是兩個字,region和location。也就是說,無論你生活在哪裏,都有自己和普世共通的文化,當然也有自己獨有的,因為那本身也是對你自己的determination和definition。

人人逃不掉。如同中文裏很愛用的,我們,兩個字(這是我剛上中文網最不習慣的表達方式之一,永遠分不清那個人是想說自己的想法,還是表達大眾的觀點)。

孩子們再小一點的時候,小學幼兒園的年紀吧,每個星期五下午我會早一點給接回來拖到市裏的圖書館,由她們在那裏隨便看隨便挑隨便玩。公立圖書館,除了書之外還有很多遊戲可以借也可在那裏玩,帶過孩子的都知道。而我自己,也因為沒目的,在各個書架間東看西看見識了很多沒聽過沒見過的各類雜書,特別是不熟悉的兒童讀物。

記得看過一本講非洲的,前言說那個作者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我實在是孤陋,根本拚不上來那個名字。是短文集,Essay那種吧。他講了一個故事,大意是一隻鳥被當作雞在農家飼養,因為種種不合群被同伴羞辱嘲笑,然後終於有一天長大了,飛到房頂,並最終飛向天空。

那個作者最後說,鷹永遠是鷹啊,哪怕曾經被當成雞,但終究是圈不住的。

當然他旨在宣揚他們的民族文化比喻他們非洲人是雄鷹什麽的,也的確字裏行間都是自豪。他文字很好,我讀了很感動,所以過去好幾年還記得。但是我的感動和記憶大半是因為他的文字,夠美夠厚重,能讓你讀到心裏去。

這裏我想說的是,文化這件事,自己(subjective)驕傲我不會說有什麽不對,就像一個人覺得自己長得賽天仙比潘安超小賢,那我覺得也很好,也算是自信的一種,但是要求別人信(服),並且一定要和別人比,說我就比你長得好,作為成年人來說,實在太幼稚了。

想一下,如果你穿在別人的鞋裏,用他的眼去照鏡子,看見的那個自己?

現在大家說到非洲,特別是(不太容易容忍異見的)中文輿論,那種腔那種調,真讓我鄙視。

這是我想說的第二點,中文輿論裏不是很分得得清文化和文明,civilization,的區別。其實他們想歧視的,大概是非洲因為文明發展的不太好,所以從普通人的教育水平,到日常衣食住行,到科技有研究都和世界文明不(太)同步。

這是文明的定義。

A civilization is a society characterized by its advanced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Civilizations have urban areas, a surplus of food, a writing system, and a division of labor. Civilizations also have monuments, religions,governments, a share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nd ways to trade goods and services.

對比上麵對文化的定義,有重合的部分也很容易看出差別,我不重複。

相對來說,非洲那種很樸素的生活方式,那種對family,community的依賴並且願意為之付出的習俗,恰恰是(冷漠的)現代社會所缺少的。而那些,是他們文化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BBC有一個關於非洲的係列節目,有興趣的可以去youtube找)。

回到陶三的題目。

他強調的是,“他們”中華文化的大智慧是弱勝強,柔勝剛這一類(理念)。我的天!關於這一點我早說過很多遍了,但凡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類似的思考,這有什麽值得拿出來說的?這裏麵的關鍵不是強一定勝弱,也不是弱一定勝強,是,達,到,目,地。

Das Ziel。而陶三這裏的Ziel,是,勝,那個字,不是弱或者強。或者說,弱或者強,不過是subjective定義而已,objective的結果,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換句話說,作為人做重要的,不過是fokussieren auf你能kontrollieren的那一部分(這個我前麵講過了),然後向你的目標走(陶三說的不能追求的功利,也被我前麵辟掉了)。這一點在工作或者日常中尤其重要,該示弱時侯示弱,該示強時候示強,屬於communication或者Handlung的基本規則,作為成年人每天都會遇到的,我提出來都覺得慚愧因為怕大家覺得羅嗦。

我沒看出來(他們)古人把這裏的關鍵說清楚,起碼從陶三講的,我沒看出來有這個意思。

連這一點也想不明白,我anti錯了嗎?脫什麽子,家,門出來有用?這麽簡單,我一介以買菜做飯帶孩子為己任的家庭婦女都明白的道理。真是對不起,如果不表示鄙視,那是在太對不起我自己了。

溫柔的沉默是智慧的源頭。這句應該是我們這裏的一句諺語,我在孩子們的書上看來的。我一直有一個可能不是很成熟而且比較私人的觀點。想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作為異鄉人)最簡單最直接的是看他們給小孩子的書,因為那一定是文字寫的最直白道理講的最簡單的,最重要不會象陶三那樣繞文字,比如,我這麽說其實不是想這麽說,我是想那麽說。

土豆提到一點,說陶三非常有華夏風範。這裏我其實有點含糊,因為我不太了解華夏風範的實質。但是如果你說是想太多,做太少,我是同意的。因為這是我看中文網最大的感覺。難道都是生活在真空裏的?怎麽什麽都沒試過,沒看過,沒經曆過一樣?難道天天坐在那裏,想?對著四麵牆,一個字,研究當時造出這個字的人到底想說什麽。

我刻薄了,也許是幾千字。

因為前一段看Leonardo da Vinci的傳記,比較有感觸的一點是他被稱為Universalgelehrter(好像中文裏隻說是畫家?)直譯就是,博學者。這個概念的定義是,Als Universalgelehrter wird ein Gelehrter mit ungewöhnlich vielseitigen Kenntnissen in verschiedenen Gebieten der Wissenschaften bezeichnet(博學者是在各個科學領域擁有異常多樣化知識的學者)

這裏很關鍵的一點,我想是,各個領域。有比較,有分析,有綜合,有結論,靠的是(生活裏的)Erfahrungen才能生成(生活裏的)智慧。

其實根本不理凡塵俗世也挺好的,就念經說念經,幹脆簡單明了,不過需要有承認,我就是念經,的勇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