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闡述了質量和能量的轉換關係,現在不討論他在得到這個方程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就對比他的說法在該概念上與道德經的表述的那個更準確。
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以說﹐但不是通常所說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 起的名。可以說他是無﹐因為他在天地創始之前。也可以說他是有﹐ 因為他是萬物的母親。所以﹐從無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奧妙。從有的角度﹐可以 看到他的蹤跡。有與無隻是說法不同﹐兩者其實是一回事。既是有又是無﹐ 這就叫玄。玄之又玄啊,宇宙間萬般奧妙的源頭!
這裏的有就是有形,也就是粒子(質量),無就是無形,也就是場(有時被稱作能量)。有和無其實是一個東西,隻是說法不同。因為粒子是由場構成的,嚴格上講他們之間是分不清的。隻有當場在轉移後造成了變化,我們才稱其為能量。能量是個功能性概念,他和質量是一個東西的不同表現。不存在一個東西變成另一個東西。隻能說一個東西的兩個形態。比方說電子外的電場是質量還是能量,這個根本說不清。光子在沒有被吸收之前隻是一個運動快的粒子,也不是能量。所以說道德經的表述更為準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