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夫椒戰鼓墩 突兀起風雲
百舸接舷戰 千帆遭火焚
揮戈沾碧血 披甲染紅殷
水麵浮屍滿 湖邊腥氣薰
艦船沉沒處 野水照斜曛
【注】
接舷戰,用己方船舷靠近敵方船舷,士兵跳幫進行格鬥的水戰法。
夫椒古戰場懷古
吳越君王互釁讎 積屍十萬未甘休
三千裏浪時漂赤 七十二峰常帶愁¹
傾敗徒增諸越恨² 完勝遽忘句吳仇
吳山越水同歸後³ 方識夫椒血白流
【注】
1. 七十二峰是太湖北岸的一座山峰名稱,位於廣福寺上方。
2. 諸越,即春秋時期越國,也稱百越。
3. 同歸,歸順、歸附、含一統意。
【背景材料】
夫椒之戰發生的地點,曆史上爭論不休,一說是蘇州洞庭山,二說為無錫馬山,三說為浙江紹興。其中以第一說影響最廣。其主要理由是洞庭山接近蘇州,勾踐攻擊目標應該是吳國的首都,不應該是偏僻的太湖西北湖麵。從而輕易否定了第二說。其實從曆史資料可見,吳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在梅裏泰伯城,蘇州是新建的國都,決不可能立即發展起來的,成為吳國的經濟活動中心。從衛星圖上觀察,太湖西北地區決不偏僻,比洞庭山更接近吳國的心髒地區。另外史料明確記載,闔閭城是軍事重鎮、現有考古發掘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勾踐先獲知吳國要報仇,就先發製人、發動夫椒之戰,意在消滅吳的軍事力量,這種情況下攻擊吳國的軍事要塞,消滅吳國的水師,當然是首要任務,夫椒之戰發生在太湖西北水麵,也就不足為奇了。實際上,曆史上長期誤解的是夫椒山這個地名,無論是洞庭山或者馬山,都沒有可靠的史料證明,它們曾用過夫椒山這個古名。恰恰是另有夫山(又名拖山)和焦(椒)山在馬山附近湖麵上,激戰發生在這裏,並留下了大量有關這次戰爭的傳說和遺跡。
曆史上有馬山當地文人耿敬霽,乃唐寅同窗好友,號“夫椒山人”唐寅有詩雲“澤中有山七十二,夫椒最大居其一。夫椒山人耿敬霽,與我十年為舊識。”一個馬山文人,怎麽可可能用洞庭的“夫椒山”為號呢?有人硬說夫椒之戰發生於蘇州洞庭,那是太不了解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