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錫山水名勝詩鈔》卷一 吳越春秋 之一

(2020-02-24 18:10:40) 下一個
 
泰伯奔吳     
 
.   泰伯是吳地文化始祖,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子,泰伯、仲雍、季曆。季曆有子姬昌。太王認為季曆和孫子姬昌,將會成就一番大事業。 泰伯明白父親心思,偕同二弟離開岐山,來到荊蠻,斷發紋身,含辛茹苦,披荊斬棘,另辟錦繡江山。
 
 (一)
 
秉承父誌避荊蠻 斷發紋身示不還¹
 
三讓周基成帝業² 世居梅裏飭河山
 
首開伯瀆通江海³ 更立吳邦建隘關?
 
農牧蠶桑由此始 千秋至德照人間?
 
【注】
1.斷發紋身:當時荊蠻風俗,頭發剪得很短,身上刺龍蛇花紋,中原人認為是野蠻。
2.三讓周基,指泰伯多次讓出王位,由更合適的賢者主政,得以完成消滅殘暴的殷商王朝、建立八百年周王朝大業。
3.伯瀆,這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條人工運河,長四十二公裏,有航運灌溉之利。
4.吳邦,吳地的村鎮、市集。關隘,指城門關口,有城垣,可防衛,從而建立了政權。
5.至德,就是最高德行,這是孔子對泰伯的評價,孔子在《論語·泰伯》中讚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最後一句的意思是:老百姓縱使沒有得到實惠,也無不交口稱讚。
 
【背景材料】
    泰伯,姬姓,岐山周原(今陝西岐山縣)人,生於殷高宗武丁四十年,古公亶父之長子。因禮讓王位,與弟仲雍托言采藥而南奔荊蠻,定居梅裏(今無錫梅村),隨鄉入俗,斷發紋身。泰伯德行感人,荊蠻義之,歸附者千餘家,被奉為吳地君主,自號“句吳”。 
 
    泰伯治國有方,將中原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傳授給吳民,教之識字、耕織,大力發展農牧生產,興修水利,開鑿運河,逐漸興起了製陶和冶鑄工業,境內黎庶殷富,國泰民安。
    泰伯卒於武乙四年,在位49年,壽9l歲。卒後葬梅裏東北皇山(今稱鴻山)。
    東漢桓帝永興二年(公元154年)命吳郡太守麋豹監修泰伯墓,並在泰伯故城中(以宅為祠)建造泰伯廟。
    晉明帝追封泰伯為“三讓王”,宋哲宗追封泰伯為“至德侯”,後宋徽宗追封為王,明太祖敕封為“吳泰伯之神”。泰伯廟、泰伯墓建立至今曆一千八百餘年,祭祀未斷。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為泰伯生日,“泰伯廟會”習俗沿襲至今。農曆三月初三,為泰伯忌日,百姓來自四麵八方,到泰伯墓前設酒祭祀,懷念、祭奠這位三讓天下、開發江南的吳地始祖。司馬遷《史記》中,把他列為《帝王世家》之首。  
 
【評論】
    泰伯,自從孔子給予推崇以後,曆史上諸多名人碩儒,寫過無數詞章進行歌頌,大多著重頌揚其仁讓高風。這篇詩也頌揚泰伯“千秋至德照人間”。 這裏所指的至德,除了仁讓岐山周原的王位,以致周文王有機會施展才能,創建八百年周基,完成大周“帝業”;詩中更強調他另辟錦繡江山,“長居梅裏飭河山”從而對吳地農牧、蠶桑、航運、水利、市墟、關隘建設,作出了實質性的貢獻,除了道德層麵,更有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方麵的長遠貢獻。
    有些骨肉同胞,為爭遺產反目成仇;古來多少次宮廷爭端,無不釀成血雨腥風!同泰伯相比何其渺小!泰伯不爭一朝一夕,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目光遠大,這個王位有人要,就去另外的地方尋找機會,另外去開拓、創立一番事業。這是我們要向泰伯學習的地方。詩中強調“首開伯瀆通江海,更建吳邦立關隘。”、“農牧蠶桑由此始”交通、關隘、農桑是農業社會的立國之本,泰伯抓住了根本問題, 創建了自己的千秋大業。
 
 
 
《泰伯》     明•建文帝
遠隱停驂泰伯鄉¹ 仰瞻墓宇法先王
避荊不為君臣義 采藥能全父子綱
八百周基無足貴 千秋爼豆有餘香²
深慚今日爭天下 遺笑句吳至德邦
【注】
1停驂:驂cān 古代指駕在車輛旁的馬  。
2爼豆:爼zǔ 和豆,古代祭祀時用以載牲的兩種禮器。
【背景材料】
   明•建文帝,朱元璋嫡孫,因叔父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帝室勁旅被殲,國破家亡,1402年六月初,在逃難途中路過無錫,有感而留詩。
 
 
 
(二
 
奔吳另構天  四望盡人煙
  
百裏城垣沒  千年古井寒
 
山河依舊好  人事已非前
 
風俗如今異  爭權不讓賢 
 
 
《詠泰伯》
宋•李崧(1166―1243)
三讓成周業  東南文教開 
句吳冠中夏  陵寢仰崇台 
古道不複見  斯氏良可哀 
空山聞落木  清響自天來  
 
 
(三)
 
仁讓高風千古敬  紋身斷發辟蠻村
 
江南今日繁華地  全仗奔吳泰伯恩
 
 
(四)
.
西別岐山五十春      嘔心瀝血化蠻村
 
秉持周禮冰霜操  陶沐豳風雨露恩 ¹、²
 
荊地昌明應貴本³ 三吳發達莫忘根
 
 請看伯瀆清清水 萬古流香照月魂
【注】
1.《豳風》,是《詩經》中《國風》之一,有詩七篇,其中多描寫農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這裏既是指文化如詩歌、文字,又是指泰伯帶去的中原先進風俗習慣、禮儀、生活方式等等。
2.陶沐:謂蒙受德澤教化。
3.貴本:謂重視根本的、重要的事物。
 
【背景材料】
  泰伯定居梅裏,推行農耕、教化民眾,興修水利、栽桑養蠶,飼養雞鴨牛羊,改一熟為兩熟。改散居“搭棚為窩”為建立村巷,改半生食為熟食,改善了生活條件、提高健康水準。這一切為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
 
封麵封底
封2 沁水齋人書法作品  靈山大佛
張永祥書法作品 黿頭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