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優婆塞戒經 卷第三 淨戒品第十五

(2021-08-05 09:22:25) 下一個
優婆塞戒經 卷第三
淨戒品第十五
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譯
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雲何當令是戒淨耶?”
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淨是戒:一者、信佛、法、僧,二者、深信因果,三者、解心。
“複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無貪心,四者、未有恩處,先以恩加。
“複有五法:一者、先於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見怖懼者,能為救護;三者、求者未索,先開心與;四者、凡所施處,平等無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緣。
“複有四法:一者、終不自輕,言我不能得菩提果;二者、趣菩提時,其心堅固;三者、精進勤修一切善法;四者、造作大事,心不疲悔。
“複有四法:一者、自學善法,學已教人;二者、自離惡法,教人令離;三者、善能分別善惡之法;四者、於一切法,不取、不著。
“複有四法:一者、知有為法,無我、無所;二者、知一切業,悉有果報;三者、知有為法,皆是無常;四者、知從苦生樂,從樂生苦。
“複有三法:一者、於諸眾生,心無取著;二者、施眾生樂,其心平等;三者、如說而行。
“複有三法:一者、能施眾生樂因,二者、所作不求恩報,三者、自知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三法:一者、為諸眾生受大苦惱;二者、次第受之;三者、中間不息,雖受是苦,心終不悔。
“複有三法:一者、未除愛心,能舍所愛,施與他人;二者、未除嗔恚,有惡來加,而能忍之,三者、未除癡心,而能分別善惡之法。
“複有三法:一者、善知方便,能教眾生,遠離惡法;二者、善知方便,能教眾生,令修善法;三者、化眾生時,心無疲悔。
“複有三法:一者、為令眾生離身苦時,自於身命,心不吝惜;二者、為令眾生離心苦時,自於身命,心不吝惜;三者、教化眾生修善法時,自於身命,心不吝惜。
“複有三法:一者、自舍己事,先營他事;二者、營他事時,不擇時節;三者、終不顧慮辛苦、憂惱。
“複有三法:一者、心無妒嫉;二者、見他受樂,心生歡喜;三者、善心相續,間無斷絕。
“複有三法:一者、見他少善,心初不忘;二者、毫末之惠,輒思多報;三者、於無量世受無量苦,其心堅固,無退轉想。
“複有三法:一者、深知生死,多諸過咎,猶故不舍一切作業;二者、見諸眾生無歸依者,為作歸依;三者、見惡眾生,心生憐湣,不責其過。
“複有三法:一者、親近善友,二者、聞法無厭,三者、至心谘受善知識教。
“複有九法:遠離三法,三時不悔,平等惠施三種眾生。
“複有四法,所謂慈、悲、喜、舍。
“善男子,菩薩若以淨法淨心,要在二時:一佛出時,二緣覺出時。善男子,眾生善法,有三種生:一從聞生,二從思生,三從修生。聞、思二種在二時中,從修生者,不必爾也。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如是淨戒,是不為難;在家淨戒,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