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公眾號 “水解諸相” 原創文章 《凡夫最大的特點 》

(2021-06-03 10:06:08) 下一個

凡夫最大的特點

 水解諸相

五月份即將過去了,記得不久前520那天,正當甜蜜的日子到來之際卻傳來了著名導演陳某與其妻子離婚的消息。娛樂圈中明星離婚過去還是新聞,經過多起大事件之後,民眾的接受心理越來越強,現在對明星離婚已經不太驚訝,相處不下去就離,不要苟且,不要矯情,不要互耗。
當年文章和馬伊琍離婚的時候,網絡一陣陣討論:“你還相信愛情嗎?”。幾年過去了,似乎問題還沒有定論的答案,癡情的男女們還是會不斷地執問下去。

當我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回答是:“我相信環境。”

為什麽這麽回答?且看《地藏經》中的一段經文。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複遭網。”

經文中最重要的八個字是“為善為惡,逐境而生”。“為善為惡”字麵的意思是心念和行為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我把這句話更進一步理解,把“善”理解為“陽”,把“惡”理解為“陰”,“為善為惡”也就是陰陽的兩麵。如果用一條波形圖來理解,那麽“陽”是波的上升部分,而“陰”是波的下降部分。

由此來看,“為善為惡”其實說的是一個人心念和行為的波動。

那麽一個人的心念和行為是靠什麽產生的呢?《地藏經》一語道破:“逐境而生!”翻譯成白話意思就是一個人的心念和行為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

用四個字高度概括就是“心隨境轉”,這就是凡夫最大的特點。與凡夫相反,佛菩薩的境界則是“境隨心轉”。

記得當年讀大學,大一的時候有一個舍友每天都得跟他女朋友聊一波電話。兩人在讀高三的時候認識相好,上的大學城市不同,隻能每天聊電話以解相思。他聊電話的時候,因為每次時間都比較長,手機拿著累,所以他會開外播。幸好我聽不懂潮汕話,要不是每天在宿舍裏聽到他聊天的內容,真的煩人。

然後大二的某一天,突然這個舍友情緒很低落,原來分手了,提出分手的是女方。我聽了覺得很正常。大家處好的時候是高三,這是一個什麽時候?彼此為了前途努力學習的時候,拚搏中難免有苦悶和勞累,這時候男女聊聊天,談得來一是因為學習的壓力,二是因為共同的生活環境有共同感受的話題可以聊。這種明明由環境決定的感情,雙方往往不明成因,而誤以為真的是心靈交匯,兩情相悅。

大家在新的大學環境中認識新的人事,沒有了高三的學習壓力,沒有了共同環境塑造的同感話題,本身又不是三觀相合,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天一天地消耗原來的那點感情,一旦某一方在新的環境中找到更好的情感支撐,原來的感情便難以為繼,分手是必然的結果。

這個舍友分手時候的傷心是真的,不過必須清楚,這個“真的”隻是當時的“真的”。他沉溺在這種分手的情緒中的時候並不意識到,其實真相是女朋友在新的環境中先找到了心安之處,心隨之而變;如果是他先於女朋友在新的環境中找到心安之處,那麽先提出分手的人應該是他。

我常看到媒體報道一些老夫老妻的愛情故事,說兩人相愛多年,現在都八九十歲了,生活上還相濡以沫,相敬如賓。這樣的報道讓人看了感動,但是我發現往往有一些特定的背景,例如這樣的老夫老妻一般生活在鄉村裏,很少在大城市中。

我想讓這些老夫老妻在年輕的時候,結婚之後生活的環境是現在的深圳看看,恐怕就沒有那麽美好的故事了。鄉村的環境單純,需要互相幫助才能生活得好;大城市就不同了,環境誘惑多,有錢就能得到別人的幫助,互相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

有時候,我在街頭看到一些小孩幫父母擺地攤,非常孝順,很能幫忙,畫麵讓人感動,但是理智告訴我這孩子長大之後不一定還會這樣對待他的父母。因為他小的時候是一種環境,他長大了是另一種環境,環境變了,他的心就會變。

作為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跟自己和諧相處、誌同道合、享得天倫之樂,然而一旦子女開始上學讀書接觸外界就會接受不同於原生家庭的想法輸入,一旦他們去了另一個城市讀大學,他們就會有了更不同的想法,再加上年齡差,於是父母隻會發現跟子女越來越難聊到一塊。

我至今對龍應台在《目送》中寫的那一句話記憶猶新,因為當年第一次讀到的時候真的太受到震撼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陳奕迅有一首歌叫《最佳損友》,其中有一句歌詞:“被推著走,跟著生活流,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每次聽這首歌,我都有很大的感慨。曾經的好朋友一起走過很多日子,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隨著大家各奔東西去讀大學,環境不同了,慢慢就各自疏遠了。一年難得相聚一下,已經很少共同的話題。

再加上我信佛和信中醫,他們覺得我迷信、迂腐,最後終於沒有了聯係。一開頭我還會難受,直到《地藏經》的這段經文讓我徹底明白,一切是環境決定的,讓過去成為過去,美好留下在心中即可。心隨境轉的不隻是他們,我也如此,彼此都無需責怪對方。

我還見過或者經曆過下屬跟領導表忠誠,員工跟老板表忠心,徒弟跟師父表孝敬,排除那些一開始就虛情假意之人,有一些我知道他當時是真心的,但是當環境變了,他會有新的想法,他會另謀出路。

我還見過……

很多年前,我在讀《地藏經》的時候就已經認清了人性。凡夫最大的特點是“心隨境轉”,每個人都隻不過在特定的環境中逢場作戲,隻是當局者迷,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逢場作戲罷了。

對方變了也並非他主動的,他根本也沒覺察自己在變化,因為每個心念和行為都是當下自然發出來的,沒有矯情造作。這當中不要用道德來評價對錯,不要用人情來評價好壞,一切隻是客觀。

看清凡夫的最大特點之後就不會過分要求別人了,當別人變心之後無需驚訝,一切都很正常,不要執意維持曾經的狀態,坦然放手。這裏說的“別人”,不僅指情侶和夫妻,還包括子女、朋友、師徒等等關係的別人。

現在看所有的人事,我都盡量要求自己保持客觀的態度對待,不要帶著道德去綁架誰,不要用人情去為難誰,一切人都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相應的心念和行為,環境變了人就會變,無可厚非。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lkbwwh1-kgXwprsyjMiHi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