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係之舟

在世界行走中的隨想和隨筆,耕耘為一塊自留地,送給自己,奉給天地,結識一起同行的夥伴們。。。
個人資料
正文

前進中的台灣(4):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共性; 慰籍英烈和忠魂

(2024-04-09 01:01:22) 下一個

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共性

這是一個艱難的話題,因為是在揭我們自己的傷疤。而且恐怕是很難真正表達清楚。

兩岸的政治製度是分道揚鑣了,然而一個民族的某些特征是融在血液中,還有那麽相似之處。這個問題牽涉很多方麵,我在此隻想說兩個話題。

一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執念。我們住在台北的中心,我們處在補習一條街的中心,住在旅社中很多就是來自全台灣來到這裏補習中心的中學生。他們的父母負擔昂貴的住宿費,學費,就是想讓他們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吧,看到這些孩子疲憊的麵容,匆忙的身影,簡單的“便當”。。。想到自己熟悉的多年前在大陸的景象,不禁很感慨,自由民主的製度下,在自己的本土(不是移民初到其他陌生的國度的艱難),難道自己的孩子也一定隻有上大學這一條“幸福”路嗎? 也許還是和這個島的安全感相關?

另是“崇洋”的心理和眼光。無論是在厲害國,還是在這裏,任何商品,隻要沾上一點洋味,價格立刻就上去。像食品,許多手工精細加工的傳統小吃,一份就是台幣NT60-70,價格遠遠低於一杯最普通的咖啡NT120(這種價格差距,在我前些年回國看到得更離奇和誇張);而稍稍帶一點“洋式”的簡單帽子,圍巾,價格都不會低於NT1000,而很多本土很有新意,很時尚的衣物,低到NT 200-300。。。這般的定價應該是市場結果,也就是顧客的選擇?那麽也就是顧客的眼界和欣賞取向了?。。。

這兩個問題,由我這樣一個在海外讀書,生活了幾十年的人來說,似乎有點諷刺,但我還是提出了,也許正因為從一個海外華人的角度,才敏感到這兩個現象是一個民族如何建立幸福感,價值趨向,和如何有真正的民族自信和自尊問題?

 

 

慰籍英烈和忠魂

台北的忠烈祠,是1969年建的。無論是大門還是內部的兩座祠堂,都非常莊重嚴謹肅穆!

牌坊大門是以白為基色的牆麵,墨綠色琉璃瓦和紫紅拱頂,紫紅色為三個拱門的白色輪廓增添了淡淡的悲哀,在最重要的三個閣樓的空間,淡藍色的大理石上,金色的“忠烈祠”(老蔣公寫的)居中,右邊是成仁,左邊是取義;而在背麵,中間則是萬古流芳,右邊是忠義,左邊是千秋。

一個長長寬寬的廣場步道後麵的大門,祠堂大殿是兩座中式的宮殿式建築,黃色屋頂,墨綠為框架的牆體和大紅的立柱。兩邊的植物也格外的整齊和安靜,所有的一切都在述說著中華民國1949年前的曆史上的這些仁人誌士的故事,都在向這些英烈們默哀!

駐守的禮儀衛兵們無論有沒有遊客,都在每一個整點用特有的步伐和禮節為英烈們站崗和致敬。中華民國沒有忘記他們,這塊大地沒有忘記他們!相比在CCP曆史上的各種冤魂,各次黨內鬥爭中的犧牲品,上至元帥,下到士兵,他們的靈魂又何以安放?

主體祠堂大殿據說是仿故宮的太和殿,的確宏偉!我們在祠堂大殿中,才知道,所有為中華民國犧牲的人,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以犧牲時的位階,都有記載。隻不過將軍是單人排位,校尉級的是百人牌位,而士兵則是以靈冊記載放在盒子中,但每一個人都有名字可以查找。這裏包括了辛亥革命,護法,討袁,東征,北伐,剿共,抗戰,堪亂/國共交戰,1949年前的所有時期,按時間順序,從右到左。同時,整個大殿,左側位文烈士,而右側為武烈士。總之,凡為中華民國做過貢獻的人,都沒有被忘記的。他們的靈魂得到了最好的慰籍。

這裏介紹的曆史,特別是抗戰之後的國共交戰,敘述是有模糊之處,作為最後敗退到台灣的老蔣公和KMT將士,是可以理解的,而現在在海外反觀曆史,我們明白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實。

圍繞忠烈祠的四周是大約是一萬多平方的青草地,在後麵群山的拱衛中,清幽,肅穆,更顯現了建築的莊嚴。在這裏,我不會再追究曆史的細節,我已經明白曆史證明“烏托邦”式的共產主義給世界帶來的貧窮,獨裁者之下的災難。。。我也明白,CCP不僅沒有這樣崇敬為它們犧牲的烈士,而且多少為它們獻身的人的靈魂都被踐踏和侮辱。。

在這裏,心中隻有一種對奮鬥了一生的逝去靈魂的尊重,一種無比單純和神聖感情油然而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友梨江莉' 的評論 :
謝謝江莉,有幸於你的參與,我同意你的分析,謝謝你把我想說的表達的很清晰。可能我沒有表達清楚我的問題,我要說的就是CCP催毀了中國文化的生靈,而將文化的沉渣發揚光大。。。看看今天社會的現狀,就明白了。這次在台北認真地看了林雨堂先生,胡適先生的故居。。。感慨萬分,想讓自己好好沉澱一下自己太多的思緒。我最近幾年一直在尋找,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什麽?我從小被灌輸的價值是什麽?。。。自己為什麽能很自然地接受西方的自由民主普世價值,象你所言,任何一個民族要挖自己民族的傷疤都是大手術。。。太難了!可如果要走向真正的對世界有貢獻的文化,這是過不去的坎兒。
友梨江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夢回西藏' 的評論:“可民國時期似乎不是這樣的,是誰徹底摧毀了中華文化?”
-------------------------

我覺得您指出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崇洋”這些中華文化的特征(不怎麽美麗叫作糟粕也不過分)民國時代也存在。一個文化裏麵不美麗並影響進步的東西被摧殘掉也並不是什麽壞事。
遺憾的是,中華文化裏的許多糟粕被CCP珍存了下來並加以發揚光大,而那些真正值得留下的卻被他們徹底地摧殘殆盡,這才是影響民族進步的大問題。

說句可能令許多中國人不爽的實話,其實所謂“中華文化”,也是魚龍混雜、沉屙多多的文化(當然這話也可以適用於幾乎所有的“文化”。哪個文化,都有些自己獨有的東西,包括積弊),並沒有璀璨到令全世界公認是最優秀的文化的程度。換言之,隻是地球上眾多文化中的之一。往好裏說,是延續下來了的文化,因為確實已經延續了幾千年,而且大概一時半會兒也不會消亡,仍會延續下去。
人批判自己的文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不作揚棄,真成不了能為世界作貢獻的民族。
至少500年來,看看這所謂偉大的中華民族,並沒有因為有璀璨的文化而為世界有過什麽貢獻。
有些勇敢和有見識的前人,譬如胡適、林語堂、梁實秋、魯迅等百多年前就一直從事著給自己的文化“找茬”的事情,這對這個國家或曰民族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但1949年以後,又徹底的複了辟,什麽髒什麽黑,弘揚什麽。現在依然還是這樣。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友梨江莉' 的評論 :江莉, 謝謝你透徹地講解了中華文化中的弊病!“唯物是舉,唯錢是重。整個中國,人欲橫流,想變也難。”,總結得非常精煉準確,可民國時期似乎不是這樣的,是誰徹底摧毀了中華文化?
友梨江莉 回複 悄悄話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

中國人喜歡讀書不是因為要享受讀書的快樂,尋找創造的inspiration,都是為了“用”和“出世”--- 功利。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此之謂也。
世界各地的華人文化,港、澳、新、台等等,究其根,都源自中華中原,都篤信“書中自有黃金屋”。
而且華人都願意給自己找個好的說法,叫作“重視子女教育”。
但看遍世界,中國人的重視子女教育,和西人都不同,實質都是投資與投機而已。
舉個有趣的現象:
隻要經濟狀況稍微能夠擺脫吃飯的拮據,有孩子的華人家庭都給孩子買鋼琴 --- 華人家庭的鋼琴擁有率大概世界最高。
爹媽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夢想”(其實不過是賭上一把?):萬一運氣好,家裏出個朗朗或王羽佳呢?

至於孩子是否喜歡,那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覺得那樣會對孩子的將來“有用”。

秦以前,讀書除了“出世”之外,還有著書立說、究天俯地、探索真理的快樂,所以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秦以降,基本上就惟餘“用”了。即使是讀書,無“用”之書,都被罷黜了。
到了紅朝,就更把這“出世”與“用”發展到了極致,名字也取的更有洋味兒了,叫作“唯物主義”。
唯物是舉,唯錢是重。整個中國,人欲橫流,想變也難。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花似鹿蔥,我們同感,我們都崇敬阿靈頓公墓。八寶山,我們的父親可進,但我們將他安放在一個更安靜更自由的墓地,這才符合老人的一生。台灣保存了每一個為中華民國犧牲的人的名字,並一起供奉,也是很人性的。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向田老弟,是的,有華人之地,一定是補習班林立,我們這裏特別是在2008年之後。”唯有讀書高“,奇怪的是,我們出那麽多博士,書生,可怎麽就幾乎沒有創造和發明,特別是0-1的突破呢?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將軍士兵都葬在一個墓地,沒有等級,就像阿靈頓國家公墓,不像八寶山。。。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隻要是華人多的地方就卷得厲害,美國華人居住區也是如此。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