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飽受戰火摧殘的碾莊

(2020-09-02 19:00:37) 下一個

碾莊內的壕溝,會戰時填滿屍體

飽受戰火摧殘的碾莊

卜一

中國自十九世紀中葉起,列強侵淩、內戰不息,持續了 一百多年。慘烈的戰火遍及全國各城鎮、村落,使得生民塗 炭、滿目瘡痍。其中位於江蘇徐州附近的碾莊(現屬徐州邳 州市)乃是蒙受戰火摧殘最劇烈、規模最大、最為關鍵,且歷時最長久的戰場之一。

淮海會戰

一九四八年底至一九 四九年初,國共以碾莊為 中 心 開 啟 了 一 場 大 廝 殺——淮海會戰(徐蚌會 戰),國軍動員八〇萬兵 力,共軍出動六〇萬正規 部隊,再加上由蘇、魯、 豫、皖四省五百四十三萬 民工、民兵組成的支前補 給隊伍。

淮海會戰示意圖

 

 

共軍發動五百四十三萬 民工、民兵組成的支前補 給隊伍之一

共軍發動五百四十三萬 民工、民兵組成的支前補 給隊伍之二

土地改革使大量農民支持共軍作戰

淮海會戰前,國軍士氣低落,兵士愁容滿麵

國軍在防禦壕溝裏

淮海會戰可分為三個 階段:

一、一九四八年十 一月六日至二十二日, 共軍圍殲國軍黃百韜((臺灣用黃百韜,大陸常用黃伯         韜)  第七兵團於碾莊;

黃百韜

二、一九四八年十 一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 十六日,共軍圍殲國軍 黃維第十二兵團於雙堆 集;

共軍圍殲國軍黃維第十二兵團於雙堆集;黃維(註X 者)被俘

三、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四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共 軍圍殲國軍杜聿明、邱清泉、李彌、孫元良所率第二、第十三、第 十六兵團於陳官莊、青龍集。

杜聿明在陳官莊被俘

共 軍圍殲國軍杜聿明、邱清泉、李彌、孫元良所率第二、第十三、第 十六兵團於陳官莊、青龍集。

 

該會戰一共進行了兩個多月,其中以碾莊的第一階段戰 況最為慘烈。在碾莊的十多天激戰中,共軍殲滅黃百韜十個 師及國軍來援的部隊共十八萬五千人。這一仗已確定了淮海 會戰的勝負,在接下去的雙堆集、陳官莊之役,共軍已成秋 風掃落葉之勢。

凴吊古戰場

碾莊位於徐州市 區之東,距筆者的老 家村落隻有三十英裏 (四、五十公裏)。近 幾十年我多次返鄉, 總想去碾莊看看,卻 因諸事紛忙,未能如 願。二〇一〇年夏季 我與老妻回鄉,承親 友安排去參觀了徐州 淮海會戰紀念館、陳 官莊烈士陵園,也到碾莊凴吊了古戰場。

徐州淮海會戰紀念館

首先我們在徐州淮海會戰紀念館見到總共約兩萬八千名 陣亡烈士的姓名石碑。據碑上敍述,這乃是會戰結束六年之 後(一九五四)由各地呈報而得的三萬一千名犧牲者,但其 中有三千餘同名同姓,遂僅列一次。但徐州一帶的老百姓都 告訴我,他們認為共軍在淮海會戰中犧牲的人數應該超過十 萬以上。我在展覽館裡看到當時大批百姓,男女老幼支援前 線的相片。館裡的資料顯示在兩個月的會戰期間,共軍增補 了十多萬新兵,這印證了徐州百姓傳聞的共軍死亡超過十萬 之說。說實話,當年在徐州附近新招募的兵士:阿貓、阿狗、張三、王二,一般隻受了一兩星期的訓練,槍還打不準,卻人人勇猛不怕子彈打來,就上火線了,連造個名冊還沒來得及,就「光榮犧牲」了,誰還記得他們呢?

徐州淮海會戰烈士紀念塔

我們在展覽館裡又見到一個國軍當年使用的火焰噴射 器。這是我首次在書籍、記錄片及照片中見過的, 說明了當時國軍試圖用「火海」對付共軍的「人海」,但沒能 奏效。也見到一張相片,顯示在冰天雪地中,好些大樹都被剝光了皮。被圍多日,饑餓難忍的國軍戰士隻得用樹皮裹腹。

國軍用的火焰筒

陳官莊烈士紀念館及陵園

陳官莊烈士陵園

在陳官莊烈 士陵園見到許多烈 士的生平簡介。他 們大多是十幾、二十多歲的少年,令 我驚訝的是居然還 有幾個十三歲的孩 子。在清代,俘虜 「叛逆」及其家 屬,對不滿十六歲 者均不得用刑殺 害。試想一個十三 歲的孩子尚未能懂得人生和社會,他們應該有權利在世上多 看、多待一些日子。

共軍中十幾歲的娃娃兵

共軍傷兵

戰爭中老百姓饑寒交迫

老人在尋找他被抓去當兵的兒子

參觀碾莊淮海會戰紀念塔與粟裕墓

最後我們去了位於徐州通往連雲港的公路旁的碾莊。碾 莊原是一個僅有二百戶居民的小村,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小 鎮。我們先參觀了淮海會戰紀念塔,其旁有當年共軍總指揮 粟裕將軍之墓。他部分的骨灰埋葬在這個他為中共做出最大 貢獻的地方。紀念塔旁的展覽館裡陳列了當年支援前線用的 雞公車(獨輪車)及牛車(大車),還有許多珍貴的相片。 我們走入原有的村 落——碾莊圩(又稱「圍子」,乃指村落四周有障礙物)。如今猶為 一幾百戶人家的破舊小 村。

在碾莊的粟裕墓

粟裕在前線

碾莊圩內de的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 黃百韜率第七兵團由東向 徐州移動,未料駐防在徐 州東北方棗莊、賈汪一帶 的國軍「雜牌部隊」張克 俠、何基灃軍突然倒戈投 向共軍。共軍得以迅速南下切斷黃百韜向西去徐州的歸路,黃手下十個師的大軍被共軍包 圍,他們利用十多個原已建好防禦工事的村莊堅守待援。而 黃百韜選擇了碾莊圩作為其兵團的指揮部。 我們在村裡瞭解到,當時碾莊圩有兩圈防護水溝,寬約 八米、水深一米多。國軍沿水溝內圈設土牆及堡壘防守,火 力堅強,共軍久攻不下。粟裕當時親臨前線指揮,司令部設 在離碾莊圩僅十幾華裏之地。經過十多天慘烈的廝殺,共軍 逐漸清除國軍週邊防禦,最後突破兩重水溝,攻陷碾莊圩內 的黃百韜指揮部。

國軍「雜牌部隊」張克 俠、何基灃軍突然倒戈投 向共軍。共軍得以迅速南下切斷黃百韜向西去徐州的歸路

參觀淮海戰役碾莊圩戰鬥,黃百韜兵 團指揮部舊址

我們參觀了當年黃百韜的指揮部,一個小小的院落,門 前掛了一個牌子,上麵寫著:「淮海戰役碾莊圩戰鬥黃百韜兵 團指揮部舊址」。院落中尚留有部分當年的舊屋,院中有一口 老井,為當時守村作戰時的飲水井。新建的一所小屋內陳列 了當年國軍使用的電話、油燈、收音機、子彈箱、軍刀及鋼 盔等等。現看守這院子的是一位七十歲的老頭,戰爭時他年 方七、八歲,至今尚能記得許多當時的情景。他告訴我們, 當時國軍眾多部隊湧進村裡,極大部分的村民都逃走了。但 也有少數的老人走不動,也不願離開家園,躲在地窖裡度過 炮火漫天的十幾天。當時有一家老少五人沒離開,夜間孩子 醒來吵著要解手,大人隻得點燈,不料立即被炮火轟擊,整 家魂歸天國。

淮海戰役碾莊圩戰鬥,黃百韜兵團指揮部舊址及當年七、八歲的村民

在被圍的十多天裡,國軍糧食殆盡,遂到每家 由上樑到地窖,四處搜挖可食之物,畜口殺盡、草木不留。 老人又說,二十多年前有位從台灣來的老兵聲稱當年他 在黃百韜部隊做軍需、補給工作。他們曾在村裡埋了不少銀 元及其他物資。但村民四處挖掘,卻一直沒能找到任何值錢 的東西。

老人還告訴我們,黃百韜於十一月二十日率少量殘部突 圍向北麵的吳莊而去,兩天後(十一月二十二日)的黃昏, 走到碾莊圩西北約五、六華裏的一片蘆草旁,得知碾莊圩及 各個防禦村落大多已被攻陷,總計十八萬五千大軍幾近全軍 覆滅,感到萬念俱灰,乃舉槍自殺殉職。

尋訪黃百韜殉難之處

我們駕車到黃百韜殉職之處,見到路邊豎立的一個黑色石碑,上刻大字:「中國人民解放軍擊中黃百韜遺址」,附文: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搗黃百韜兵 團司令部,黃百伯韜率殘部逃到吳莊。二十二日黃昏,黃百 韜從吳莊突圍逃到此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擊中而死。」其 旁蘆草萋萋,倍增淒涼之感。雖然中共宣布黃百韜被「擊斃」, 但幾位村民、其他徐州老鄉和國民黨的歷史書都敍說黃自盡 而死。 其後共軍找到黃百韜屍體後,交其生前的衛士護送去南 京安葬。想來千百年後,人們還會到此凴吊忠烈的黃將軍, 同時感歎於國共之興亡交替。

黃百韜殉難處

黃百韜在南京的墓

親臨當年填滿共軍兵士屍體的壕溝

在村裡經過 那當年的防禦壕 溝時,不禁令我 想到二十年前轟動全 國的連續劇《大 決戰——淮海會 戰》中描敘共軍 進攻碾莊圩的一 段觸目心驚的鏡 頭。共軍為了攻 過這寬八米、深 一米的水溝,出 動十多個兵士站在水裡,肩上扛著門板,然後大隊兵士踏門 板衝鋒而過。突然有一個在水中的兵士中彈倒下,正在過水 溝衝鋒向前的一員戰士立刻跳入水中,繼續撐著門板,後麵 的兵士得以不斷地衝鋒過溝,奮勇向前廝殺。 我請師傅停車,走到水溝邊張望、沉思。遂問在那裡的 村民:「這就是《大決戰》中兵士踏著門板而過的水溝吧?」 他們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答覆:「地方可沒錯,但卻不是那 麼回事!」我遂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村民答道:「哪 還要什麼人站在水裡扛門板!事實上發動攻勢不久,解放軍 戰士的屍體就填滿了這水溝,後續的戰士都是踏著同袍屍體 而向前猛衝的!」村民又告訴我,如今在溝渠中或麥田裡隨 便一挖,就能找到白骨累累。

在碾莊,共軍涉水過壕溝進攻

在碾莊,共軍用人力搭橋過壕溝進攻

共軍在碾莊進攻

連戲劇-大決戰中,共軍在碾莊用人力搭橋過壕溝進攻

當年填滿共軍兵士屍體的壕溝,今日猶經常挖到屍骨

這位村民的一番話令我感觸萬千!我在那水溝旁徘 徊良久,不禁想到曾 在電視上曾看到一九六 四年六月六日諾曼地 登陸二十周年紀念 時,艾森豪威爾重回到諾 曼地海灘,眺望英倫 海峽、弔祭死難兵 士,他身旁的美國 CBS 電 視 台 主 播 Walter Cronkite 問他:「艾森 豪將軍,二十年前你 作為當時諾曼地登陸 的聯軍統帥率領大軍 在此登陸、麠戰。二十年後 的今天你又回到此 地,請問你有何感 想?要對世人說些什 麼?」艾森豪回答的 非常簡單:「我隻希望 人類永遠再沒有這樣 的戰爭!」 這也正是我在碾莊那曾堆滿兵士屍體的溝渠旁的沉痛感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上流Ma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博弈先生的現代戰場遊記,希望台海永遠再沒有這樣的血腥戰爭!誰要再挑起中華民族內部殘殺,誰就是人類公敵。
國軍幾個最高將領殊死廝殺、最後還自殺,士兵不可能是軟當。所以俺常常懷疑土共對淮海戰役自身傷亡的輕描淡寫,“壕溝填滿共軍兵士屍體”應該才是真相。共黨一直宣揚殺了“八百萬蔣匪軍”,任何語言都無法描述這樣兄弟相殘的罪孽深重。換來的卻是更加腐敗,更加獨裁的反普世價值政體,後輩再讀這段血史都會為這些先人的白死而不齒。
泥中隱士 回複 悄悄話 戰爭是政治的一部分。隻要有人就會有各種形式的戰爭。到淮海戰役時國共力量基本上是一邊倒。隻怪國民黨軍不早早投降。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希望中華民族之間再無為了幾個爭取奪利的政治野心家,百姓子弟血流成河的自相殘殺。
chufang 回複 悄悄話 我記得那裏說過,黃柏韜的部下以老廣多,所以在村子裏都是“丟,丟”的音。
Timberwolf 回複 悄悄話 當年五千貂錦埋骨無定河邊是與外族作戰起碼還有民族大義在身
這裏幾十萬年輕生命喪生於同室操戈到底換來了什麽?
想不開1 回複 悄悄話 造孽。國共兩黨都沒有懺悔過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