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憶金門戰地烽火

(2020-07-07 21:59:35) 下一個

筆者在金門住的碉堡(攝於四十年後)

憶金門戰地烽火                           

             卜一

1967年春,我服役的空軍高炮部隊按照計劃由屏東調防前往金門前線(註)。當時在金門每夜還有炮轟,天上才打了激烈的空戰,而越戰方興未艾,毛主席又弄出個莫名其妙的文化大革命,時局緊張、多變。 我母親十分憂慮,一直怪父親沒有早去託人把我換個部隊,留在臺灣。 但我卻很興奮,想去體驗一下前線的戰爭滋味」。

總政委」柳伯伯的箴言

臨行前,我去拜訪我們從小的老鄰居——柳伯伯。 柳伯伯當時已升任高炮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相當於中共的總政委,和高炮司令是平起平坐的高炮部隊一把手 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屏東部隊裡正在辦公,突然接到由營長室打來的電話,要我立刻到營長會客室去。 我搞不清楚是怎回事。 到那一看,柳伯伯坐在正中的沙發上,原來他到屏東來視察高炮團、營各級部隊。 我在一張凳子坐下,一句話也沒說,但從此以後,營長和個個長官都對我很好了!

我到柳伯伯家裡,他沒有給我講保防官、營輔導長那一套「忠貞愛國、奮勇殺敵、壯烈成仁的狗皮膏藥,卻很嚴肅地對我說: 炮彈是不長眼睛的,一打過來,大家都倒在地上了。 可是等打過一陣後,聰明的人就一個個地又爬了起來! 我從你四、五歲起看著你長大,你父母養育你,艱苦備嘗,總算把你養大,而學有所成了。 你要好好地去! 好好地回來! 知道吧! 我當時感動萬分,立即對他說:「謝謝柳伯伯! 我會好好! 也一定會好好地回來再來看望! 也不辜負父母的教養!

初見金門

我和同隊袍澤於下午抵達高雄,前往金門的各部隊總計五百來人陸續登上中字號大型登陸艇。黃昏時分起航,我們緩緩離開了華燈初上的高雄港。

我和許多人都沒有入倉,而在甲板上眺望,初春臺灣海峽的微風怡人。入夜後遠望台南岡山燈火,午夜見澎湖燈光閃閃如珠。次日下午約兩三點抵達金門外海。雲霧迷漫、洶湧滄海中遙望料羅灣美麗寬闊的金色沙灘。當天是單日,為炮轟開火之日。我們在船上等了十多小時,過了午夜已是雙日停火之際,乘海潮高漲,我們的登陸艇就一股勁地向沙灘衝去。砰嚓一聲巨響,著陸了。黑夜中成千的士兵急著搬運補給物資,人潮洶湧,蔚為壯觀。

料羅灣

戰地炮聲、驚心動魄

那時金門有國軍十萬大軍,任何草叢,樹林裏都駐滿軍隊。我隨車來到我部駐防的門陣地,被安插在一個樹林旁的小堡壘裏,與四五個同夥的老士官與充員兵同住。次夜我被震耳欲聾的槍炮聲驚醒,老士官告訴我這隻是金門全島每月的例行實彈試射演習,轟擊了約兩分鐘,可謂聲勢嚇人。再過一夜,聽到遠處稀疏的炮聲,對岸的匪軍」向我們發炮了。頭幾夜總被驚醒,再過幾夜,習慣了。他放炮,我睡覺,無動於衷了。

位於太武山前的我營部陣地(攝於四十年後)

 

筆者在金門住的碉堡(攝於四十年後)

記得有一天黃昏,我們的輔導長(相當於共軍的政委)到陣地告訴大家:根據情報,今晚共匪炮轟的目標是我們的陣地,這裏將會落彈,大家要加強戒備,不要亂跑!果然過了午夜。炮聲由遠而近,好幾次聽到呿、呿、呿的轟然大響,老士官告訴我這是炮彈低空擦地而來,不太遠了。聽來的確令人骨悚然,我緊張地問老士官:這堡壘擋得住嗎?他們說:如果打個正著,就不妙了,大家就一起上西天吧!」

次晨見到夜間站崗的士兵,他說:昨晚炮彈接二連三在我身邊穿過,我耳朵都被震聾了,還見到彈頭穿地,火光四閃,我被嚇得癱在地上,以為活不到清晨了!」我們照他指點,找到好幾個深洞,都是炮彈頭穿地而入打開的洞,據估計洞深有五米。那時已不像幾年前八二三炮戰時打的是殺傷彈,也就是臨空爆炸,碎片四處飛的玩意兒而早已改打宣傳彈乃是一個炮彈從對岸飛了十來公裏過來,但不爆炸,隻是彈筒底在空中脫開,彈膛也有兩片鋼板掉出來,中間放滿的宣傳單臨空而飛。但彈頭、脫出的鋼板和彈筒底,誰碰到誰倒黴。經常聽到有士兵及百姓中彈被打斷一條腿或回老家」的。

匪方」宣傳

我們陣地旁有一片高粱田,那裏落下的共匪傳單很多。我很想弄幾張來看看,但當時的規定是誰到了匪方傳單就必須上交到本營的保防官那裏。這位保防官,五短身材,專管「思想」和「打小報告」,人見人怕。得罪了他連以後找事或出國都成問題。我們營裏有位愛發牢騷的中軍官他很喜歡看,也經常撿到「匪傳單」,當然都「上交」給了保防官。但據別人告訴我,保防官早就盯上他了總是打小報告:「某某人看了匪方宣傳,---。」是以我從來不撿,也不「上交」保防官。每當我在高粱田裏看到「匪方」宣傳單時,總是站得筆直,而睜著眼朝地下看千萬不能拿 , 萬一被人看到 , 就麻煩了)。「共匪想的還十分周到,打過來的宣傳單居然都是繁體字,大多是說些:偉大毛主席--文化大革命--,形勢一片大好---。之類,信不信就由你了,據說還真有人信呢!後來有人居然信迷了,夜間就遊泳到對岸去了!

在叢林中的我營部與其前的高粱田(攝於四十年後)

共匪也整天對我們用大喇叭「喊話。我常走到高粱田裏想聽聽他們到底說些什麼?但大多因風吹音散,聽不太清楚。隻聽到大致上每天都是:蔣軍官兵們…偉大的毛主席…文化大革命…打倒美帝國主義…解放台灣」這一套。

有一天我同隊的一位軍官告訴我,他聽到如下這段共軍的喊話: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全國形勢一片大好,人民朝氣蓬勃,豐衣足食,今年過年我們軍中每人都加了一個蛋!」這是我首次得到的有關「文化大革命」的「中共官方資料」。當時我在臺灣,國民黨一直告訴大家「大陸同胞過得水深火熱 ! 」我本來絕不相信,但聽到這個喊話後就相信了,也令我瞭解到「文化大革命」搞得實在是太荒唐了!

水鬼令人心寒

我們的門陣地在太武山前,離靠向大陸的海邊不遠,可謂前線的前哨。據說前一年就有共匪水鬼摸上岸把一整班的八個士兵都殺了,連耳朵都被割去領賞了。我們當時夜間都不敢離開陣地,有急事必須外出都是提心吊膽,健步急走,一手拿電筒規定必須朝地下照,如向前、或向天空,就被認為向匪方打信號,有匪諜嫌疑),一手還不時摸著耳朵,深怕已被割掉了!

我一到金門,就領了一把手槍,正是為防水鬼的,每晚我都把它放在枕頭下。但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乃問老士官:「水鬼上來都是好幾個,而且帶了衝鋒槍,我這把手槍管用嗎?」 老士官笑著對我說:「這是教你緊急時,自己荘烈成仁用的!」

戰地風情

我們高炮部隊的任務就是隻要匪機臨空過境就開炮,打不打下來無所謂,但如果一個炮彈都沒發出去,一串官兵就得被槍斃。是以無論是炎熱日照或刮颳風下雨,隻要雷達上顯示了對岸共軍飛機臨空,我們的阿兵哥們就要守在炮架上整日辛苦,緊張戒備。

我營高炮陣地(攝於四十年後)

我們不能聽收音機,不能用照相機,看不到廣播電視。連籃球、排球、足球等可供漂浮之物均列為嚴格管製品,由輔導長及保防官管理。我當時就誇獎過五短身材的保防官,對他說:「憑您這個難得的好身材,如果去打籃球,一定是最靈活、最好的後衛!」

我們陣地旁的門村那時沒有電燈,黃昏、夜間家家要點油燈,行路需帶手電筒。村落蕭條,房舍簡陋殘破,偶見幾個殘廢青年,都是被炮轟所傷的。我們經常到村中小店買些日用品及糖果。當時我們按月領取八一四」香煙,村裏的老百姓特別喜歡這種香煙,我們常拿去跟他們交換金門特產的貢糖。那些百姓都非常純樸,與我們相處得像親人一般。

我陣地附近的鬥門村(攝於四十年後)

那時金湖鎮的山外村由於靠近料羅灣補給船艦上岸必經之道,又靠近太武山麓重兵駐守所在,非常繁華。山外有個總是座無虛席的的青山樓飯店,我曾去那裏會老友,一盤餃子,兩碟小菜,幾杯金門高粱,山外青山樓,戰地喜重逢」,其樂無窮。

山外老街

金沙鎮以前叫沙美是金北的重鎮。當時我們辦夥食,每當單日炮轟,一過午夜12時停火,就得趕快在夜裏三四點早起去買菜,晚去了,就買不到青菜。黑夜裏市場擠得滿滿的,熱鬧極了。

沙美老街

擎天廳地下大禮堂見尹俊老粗

金門的地基主要是花崗石,堅硬無比,是最好的防炮材料,所以挖了不少洞--坑道。 各主要部門,醫院,補給船進岸的水道都是在坑道裏。我到各處辦事,整天朝洞裏鑽。盛大的聚會譬如金防部司令尹俊召集大專預備軍官好幾百人,就在最大的一個地洞--擎天廳地下大禮堂舉行。還記得當天尹將軍精神飽滿、十足老粗,上來就問:大家好不好?我們幾百人大聲叫好!他說聲音不夠大,我們一起再大吼:好!他就笑了,同時告訴我們在金門要保密防諜,什麼軍事機密都不可外漏,也不要亂寫信。他到任以後金門保防做得非常好,對岸共匪連那時他是金防部司令都不知道。

坑道

擎天廳地下大禮堂

我當時就想:共匪恐怕沒有那麼窩囊吧! 多年以後回想,才瞭解到尹將軍真是個可愛的好將軍,深得曹孟德望梅止渴之真傳。當時我被他嚇壞了,寫信回臺灣給如今的老妻 什麼都不敢講,隻是有一段每次不能少:來到金門才堅信反攻大陸一定成功!其實這乃是寫給保防官那小子看的,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偷看」別人的私信。

一水之隔,國共「骨肉同胞」竟對峙數十年

馬山位於金門東北角,離我們門陣地不太遠,距對麵共匪的大伯角嶼島隻有約兩千米,為金門距共軍最近之處,那裏設有馬山喊話站。我曾去馬山辦事,見到幾位小姐,她們的工作就是每天對著對岸大吼喊話:親愛的朱毛官兵們…蔣總統…反攻大陸。我在那眺望中共大伯、小伯、角嶼、小嶝、大嶝,諸島近在眼前。當時就聽説有士兵從馬山附近遊到對岸去了。十多年後,鼎鼎大名的林毅夫先生也就是由此抱球過海投奔祖國」的,這小子真有種!

馬山距對麵共匪的大伯角嶼島隻有約兩千米

馬山喊話站

我在那裡的時候,有個部隊的一個臺灣充員兵失蹤了,但不知道是過去了? 還是死了? 弄得金門全島戒備了好幾星期,還是找不到他的下落。 我退伍以後才聽說,這小子在金門過厭了,偷偷上了來補給的登陸艇,逃回臺灣去了!

太武山位於金門中偏東部,為金門之脊樑,最高為253米。我有個老友,當時在山頂暸望站服役。他邀我去那,我登上太武山頂,瞭望料羅灣海天一色,風景壯麗,令人心曠神怡;眺望大陸近在眼底,猛一看,令我大吃一驚,距的那麼近!真難以想像國共「骨肉同胞」竟在此對峙了幾十年真有如兒戲。 戰爭是荒謬的!

太武山

太武山頂,眺望大陸近在眼底,真難以想像國共雙方在此對峙了幾十年真有如兒戲,戰爭是荒謬的!

勿忘在莒

在太武山,見到蔣介石親筆題的勿忘在莒四個大字刻在一麵豎直的岩石上,字體堅毅有力。這也就是當時國民政府決心反攻大陸」的標誌。

蔣介石於19521月來金門視察,題了毋忘在莒四個字。 最初他手下的文臣感到有點難辦。 覺得蔣介石讀書不精,引喻失義。 因為毋忘在莒的典故出自《呂氏春秋。 真諫》中鮑叔牙在酒宴中對稱霸後的齊公說:使公毋忘出奔於莒也! 意思是提醒齊桓公不要忘了當年落難,逃亡到莒國的艱苦日子。 要他居安思危,不亡其本。

蔣介石與金門太武山毋忘在莒石碑

但蔣介石把這段話弄錯,搞成田單復國的事了。 那時齊國被燕國大將樂毅攻佔了七十多個城,隻剩下即墨和莒兩城。 後來田單在即墨而不是莒,用火牛陣反攻復國。 但史書上並沒有留下典故、成語  以後蔣介石又發起了毋忘在莒運動,表示一定要反攻大陸。 不但在金門有太武山毋忘在莒石碑筥光樓;連江縣原白犬列島後更名為莒光鄉,其中的東犬、西犬兩島亦更名為東莒西莒;在臺灣,豪華高速火車叫筥光號,還有莒光路捷運莒光站;並發行毋忘在莒郵票等等,搞得轟轟烈烈。

李敖生前就曾譏諷蔣介石用錯了典故。 但天下無不是之君主,大家隻好來個將錯就錯,如今也成了個現代典故了。同我一起去太武山觀賞「毋忘在莒石碑」一個愛發牢騷的中年軍官,當場就嘆道:「哎呀! 就隻剩那麼一個,還有什麼好提的!」

烽火弔亡魂

太武山公墓在太武山下的山穀中,埋葬及祭奠1949年以來古寧頭、大擔、二擔、九三、八二三等戰役國軍犧牲的將士。公墓前立蔣介石題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後有祭堂, 祭堂之後為墓塚。我去那弔祭我的叔祖-三爺,我三爺是於1949年古寧頭戰役中犧牲的,連屍體都沒找到,是以沒有墓塚,隻在祭堂裏見到他的一個牌位。我在那徘徊良久,心中念道:三爺你好,我來看你了!不覺淚水已然盈眶。

太武山公墓

我去古寧慿吊古戰場並弔祭我三爺。那裏的老百姓告訴我,當年共軍渡海攻金,十分輕敵,夜裏過海前就對部隊宣佈:下午在金城鎮開飯!。他們想要全殲國軍,於是捨近求遠,不從距他們隻有兩千多米而又居上風的金東北馬山一帶登陸,而向下風之處的金門中部,距我們門陣地不遠的嚨口、瓊來一帶進軍,想要中間突破,直殺料羅灣,不放走國軍一個。

古寧頭戰役示意圖

當共起航之初,海麵隻有微風,但到半渡之際突起強烈的東北風,使得共軍那兩三百艘沒有馬達的船被強風吹散,分別在好幾公裏,一直延伸到西端的古寧頭登陸。金門秋冬的東北季風有十幾級強,到了古寧頭的共軍帆船是絕對沒法頂風回大、小嶝及角嶼接後援部隊的。於是從晨兩點登陸時起,就像死鴨子一樣丟在古寧頭海灘上,等退

到了古寧頭的共軍帆船無法回航被毀或被俘

潮、天亮後被軍砲轟、飛機炸, 或被俘。共軍無法增援,登陸的部隊不是被打死就做了俘虜。 (據說也有極少數帆船試著回航,卻被東北風吹到廈門附近的海域,結果被共軍誤以為國軍來襲,全被打死了。 )

 

古寧頭沙灘

古寧頭之役被俘的共軍

我去參觀了當年古寧頭戰役共軍的指揮所-北山古洋樓。最後國軍反攻,共軍在那死了不少人。當地居民告訴我們,每當夜黑風高就會聽見裏麵眾人慘吼,但從來沒人敢進去看個究竟。殘破的閣樓留下了不少彈的痕跡,幾十年來它依然默默地屹立在風雨之中,向人們述說那場慘烈的戰事。我在樓前默默地祝願我三爺及許許多多國共的英靈在金門這壯麗的山巒與平靜的蒼海安息吧!。

古寧頭戰役共軍的指揮所-北山古洋樓

古寧頭滄桑,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古寧八二三炮戰中被轟擊最慘重的的村落之一。我在金門時,八二三炮戰已過了八年之久,但還是看到許多民房被炮火摧毀的殘跡。據那裏的居民告訴我,炮戰來的十分倉促,古寧頭民房幾乎被炮彈全毀,滿目瘡痍,百姓死傷無數。炮戰最初打了4 4天,後停火,又改為單日打,雙日停。隻是兩年後(1960年夏),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去臺灣訪問。共軍在兩天之內向平靜已久的金門又發射了1 746百多發炮彈,同時廣播說這是表示歡迎」與「歡送之意。當時金門百姓苦不堪言,說道:美國總統在美國,在臺灣,要歡迎,要歡送都打他不到,受害的都是我們金門百姓!」

八二三炮戰中,古寧頭民房幾乎被炮彈全毀,滿目瘡痍,百姓死傷無數。

八二三炮戰大嶝島共軍152加榴炮

國軍240大炮

金門的戰地生活使我深深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荒謬-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那許許多多曾在深閨裏的孤兒寡婦及飽受炮火摧殘的百姓,這戰爭的餘痛永遠在震撼著他們的心靈!

歸途與思念

我的服役在夏季到期,接我們回臺灣的登陸艇來了,營長、老士官們諸多袍澤都到料羅灣海灘去送行。我與他們一再道別,依依不捨。船啟航後,隻見金門逐漸渺茫,卻是這段戰地烽火生涯留給我畢生難忘的回憶與對戰爭無比的厭惡!

 

註:   上集:憶軍旅袍澤情深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035/202007/4397.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4)
評論
信筆由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灣區金頭腦' 的評論 : 自67年,雙方就沒有實彈互射了。所謂的打炮,是打的宣傳彈。我在廈門五年,大陸方麵沒有向金門方向發射過一枚實彈。而金門地區實彈射擊也是向外海打的。隻有兩次向大陸方向。一次是小金門,向檳榔嶼水域射擊,用的是105。一次是大金門馬山後麵的某炮陣地向大嶝東北區域射擊,也是105。至於73年以後就不知道了。
信筆由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oyi0127' 的評論 : 40與90之間還有一個中口徑的高炮,忘了其尺寸。老哥是專業,應該記得吧。
灣區金頭腦 回複 悄悄話 請問為什麽老蔣要步署十萬軍隊在金門?是不是有點浪費?這麽多軍隊在金門,補及應該很困難吧?還有金門國軍六七十年代有沒有炮擊大陸來還擊?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金門加上小金門(烈嶼),總共隻有一百多平方公裏,是以高炮陣地遍布。我們營為“小炮營”,用2-字頭,稱“208營”,全是40毫米高射機槍;另外1-字頭的是“大炮營”,全是90毫米高射炮。雙乳山位於金門的“腰部”,南麵就是料羅灣,是港口(沒有天然或人工港,全是用登陸艇搶灘。);其旁為尚義機場,距北麵的瓊林也很近。向東經山外去太武山、沙美、馬山、鬥門。所以這裏是補給、交通和機場的重鎮。我們在那當然有炮陣地。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據我當時在金門聽到的,八二三炮戰時打到廈門市區-火車站,用的是240毫米大炮。打死不少老百姓,很不應該!但傳說是由於“誤射”。那時國軍的主力炮是155毫米榴彈炮,後來有八寸(203毫米)大炮。最後有240毫米大炮。但很少用,現在還留下來展覽,一個炮彈就有半個人高,都是用機器吊起來上膛的。
信筆由墨 回複 悄悄話 雙乳山一帶是不是有防空部隊駐防,或者那裏是金門地區的高炮訓練場,常有實彈防空演習。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當初老毛收手是因金門國軍用八吋炮轟了廈門共軍師部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現在再想試試,不怕國軍把廈門夷為平地?
信筆由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oyi0127' 的評論 :
那段時間,我表哥也在金門呆了兩年。2016年去台,才知道。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台灣大學畢業生都去軍營磨煉幾年,和不同階層的人在一起訓練生活,這樣的軍旅經曆真是以後一生的財富。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BeijingGirl1女士(先生), 多謝妳(你)寫的評論,非常有“見到”!
(1) 關於蕭峰將軍,他的確很倒黴。古寧頭的失敗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如要追究責任,陳毅、粟裕、葉飛、韋國清都難辭其咎。但毛澤東都放過他們,而把所有責任都推到蕭峰頭上,這是賞罰不明!其實責任最大的應該是葉飛,他急著把第十兵團指揮部由同安遷到廈門,美其名為“主持市政”,事實上阿兵哥一進大城都昏了個頭,葉飛衣錦歸鄉,大家找樂子去了,誰還管進攻金門的事?1955年授銜時隻給了蕭峰一個“大校‘,這對一個從1927年就開始參加革命,打了1365次出生入死的戰役的老紅軍領導是太不公平了!後來到1961年才給他升一級,成為少將。妳(你)看那個幾乎沒上過火線,原本一個大字不識,長期做毛澤東勤務兵的陳昌奉,在授銜時也都弄到”大校),以後還當了“江西省委書記——一把手”。
(2) 妳(你)還提到一些很珍貴的見解。我因從小叔祖三爺在古寧頭犧牲,終生都在探索古寧頭、八二三等金門的往事,曾寫過六、七篇文章,讓我整理一下,放在網上請妳(你)及網友高手多多指正!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robato 先生, 八田與一是李登輝弄出來的,後來馬英九還去拜祭。台灣人早期篳路藍縷,興建水利的人很多,譬如開鑿台北“璢公圳”的郭錫瑠父子,原來在新店碧潭有個紀念公園和牌坊,後來都被砸掉了!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信筆由墨先生, 非常高興收到你的函件!你幾乎與我同時在金廈對峙的戰區。蓮河就在我們鬥門陣地正對麵大嶝島的北麵。我約十年前曾去廈門,還跑到大嶝島看到當年的152加榴炮和喊話中心,很有意思!也深深感覺到中國人打中國人,內鬥起勁,太不好了!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dingc2008先生, 我同意你的看法,五糧液因為用五種穀類配製,還是比金門高粱要好! 但我有好幾個朋友看法不一樣。金門高粱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是世界上任何酒就都沒有的。 我曾去過蘇格蘭的愛登堡,參觀 Johnny Walker 酒廠的展覽廳。 Johnny Walker乃是世界最暢銷的酒,和中國的酒味道就是不一樣!
dingc2008 回複 悄悄話 喝過朋友帶回的金門高粱酒比五糧液還是差一大截,光有高粱沒有好水也不行。
robato 回複 悄悄話 兄提起的金門高粱也是如雷貫耳,我雖偶也好杯中物卻不好白酒,故從未品過。
下次有機會搞瓶試試。
robato 回複 悄悄話 說起金門炮戰我倒還是信其有政治因素考量,據說是表示內戰還在繼續。盡管第七艦隊進台灣海峽是因韓戰起,但還是要做給老美乃至全世界看。
至於可拿金門而不拿,相信一開始是咬不動,後來咬得動了又忌諱美國。不過依我之愚見,拿金門今後也未嚐不是對付台獨及試探老美底線的一張牌。
robato 回複 悄悄話 說起治水,可當今台灣人記念的卻是日本人八田與一。

忘恩負義,認賊作父,是我不喜歡台獨人士的原因。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哈哈, 希望下次在去台灣, 到金門買“高粱酒” 和菜刀。 再次感謝分享!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啦。 真好看。

共軍這邊, 從團的單位開始, 黨的幹部是政委, 副政委, 政治部主任, 副主任; 軍事業務幹部就是 X長, 付X長, X 參謀長, X 副參謀長。 營以下隻有, 正/副營長, 正/副教導員; 正/副連長,正/副指導員。 看來國軍不重視黨的幹部, 哈哈, 所以打了敗仗。

金門島, 離大陸那麽近。 那一戰真把老毛氣死了。 完全是輕敵。 三野的前指, 黨政的一號, 二號, 三號,四號都進城享受去了, 剩了一個五號參謀長蕭峰。 這家夥也輕敵了, 沒了解天氣特別是潮汐的情況。 加上裝備太差。 真慘, 三個團。 相比之下, 四野的海南島就打的幹淨漂亮, 同樣要渡海啊。 人家的前指, 一號親自率部隊坐船渡海啊。

我知道金門之戰給了老蔣很大的“鼓勵”, 那一戰被作為台灣“戰史”上的典範。 其實, 真不如當年被共軍打下來了, 雙方軍隊後來那些年就都不用打炮, 老百姓和當兵的不用那麽辛苦。 你說是吧?

前些年北京的蕭峰將軍, 這個倒黴悲催的, 和幾個政治幹事們關於金門寫書。 如果那時侯我知道你就好了, 你還認識國軍的高幹, 肯定有很多一手資料。 可惜啊。 現在國軍的參與者也都作古了吧?

戰爭就是作孽啊! 希望中華民族之間, 永不再戰!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關於 Robate兄提到的“金門炮彈菜刀”的事,很有意思。
當年毛主席弄了個三麵紅旗,腦袋昏掉了,發動炮戰。據他說因為美國人出兵中東黎巴嫩,他大怒!就打炮了。其實老美打黎巴嫩關我們中國什麽事?他去打,最好不過,隻要他不到我們這裏來搗蛋。結果老毛一開炮,美國的第七艦隊,加上駐歐洲的第六艦隊的一半都跑來了!先打了44天,自己打得吃不消了,連鷹廈鐵道都因運輸過量受損。就喊出“骨肉同胞”,改成單日打、雙日停,又弄了二十多年。最後還唬國內同胞,說金門可拿而不拿,這是高瞻遠慮的“鎖鏈政策”。結果好吧,現在台灣民進黨來個“去中國化”。你老毛的“鎖鏈”到那去了?
總之老毛一共放了二十一年的炮,一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才停下來。 總共打了九十七萬七千七百七十二發炮。要知道這些炮彈的鋼材,要承受在炮膛裏極大的撞擊,不是普通鋼材可比。我見過在電子顯微鏡下顯示的炮彈鋼材的結構,和普通菜刀的鋼材相比,一目了然,好太多了。現在成為金門的一大產業,可能好幾個世紀也用不完。我奉勸老兄有機會到金門去買把炮彈菜刀,包你滿意!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Robato兄說的一點不錯。 但蔣介石父子替台灣做的並不隻是抵擋了共產黨,而是把台灣弄的經濟起飛,人民過了好日子,社會走人現代化!日本人在的時候,台灣的孩子連鞋子都沒得穿,大多是光著腳板的。日本人才有鞋子穿。日本人當時在台灣有三十萬移民,加上十六萬軍隊。統治台灣,高高在上,台灣人連個科長都難當到。台北市和新北市(以前的台北縣),每年台風來臨,就會大水泛濫,人民苦苦不堪言。國民黨弄的時候,把台北的防洪整治得非常好,台北不再有重大水災。- - -等等!

蔣氏父子在台灣的曆史上是有功的。 當然他們爺兩也幹了些混蛋的事,但評論事情,要看全麵,不可以偏概全。
robato 回複 悄悄話 老蔣在台的雕像頻被綠營人士潑漆,推倒,汙辱,其實今日獨派最感恩的人應該就是蔣介石。沒蔣當年的反共保台何來台灣之今日,更別奢望日後台獨了。

據說金門的菜刀也不錯,是嗎?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金門高粱是不錯的。金門在古代森林滿佈,後來鄭成功以金、廈兩島為根據地,大力砍伐樹木建造戰艦,結果把金門弄得光禿禿,風沙遍地(後來民間就弄出個“風獅爺"來鎮風)。1949年秋,古寧頭戰役後,蔣介石命胡璉任金門防衛司令。他看到金門四處荒蕪,農產缺乏,遂想辦法改善。有人向他提議試種高粱,做酒。後來果然成功。如今猶為金門的支柱產業之一。

我不是嗜酒老手,喝了金門高粱,覺得不錯。但我在大陸從事”建設祖國“的合作項目多年。每當盛宴,都是用”五糧液“,其次是”茅台“,如果到鄉下,對方的客人一下來了五、六十人,我就教手下用”劍南春“,否則一餐喝了五、六十瓶”五糧液“,說不過去!

以我的經驗,我比較喜歡‘五糧液”,可是有許多人都堅持“金門高粱比五糧液好!”但還是沒能說服我。請問諸位“酒仙”,能否替我解答這個問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