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魂兮歸來、哀林彪

(2020-06-12 19:32:08) 下一個

                       

                                    林彪 

                        魂兮歸來、哀林彪                            

                                                     卜一

    二十多年前,我到南昌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見到在那所當年起義指揮部的老樓裏麵陳列了大量的照片、圖表、文獻資料、實物以及模型,展現了南昌起義的醞釀、準備、爆發和發展的全過程。 特別是牆上掛滿當年參加起義的英雄、烈士們:周恩來、葉挺、賀龍、朱德、劉伯承- - 蔡廷鍇、郭沫若等等,琳琅滿目,連宋慶齡居然也在裏麵了。 臨離之際,我對管理員說: 「你們這個紀念館做得非常好!隻是缺了一個人的相片。 」管理員笑著答道: 「謝謝!不過不會有缺吧? 」 我說: 「林彪怎麽沒看到? 」 管理員有點尷尬,道: 「這個問題,我們也在設法,會回來的!會回來的! 」 一晃二十多年了,不知林彪魂兮歸來否?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少年

    林彪於1907年生於湖北黃岡林家大灣的一個殷實望族,原名林祚大,字陽春,號毓蓉;曾用育容、育榮、尤勇、李進等名字。 林家的祖籍是福建,在林家家譜中,記載林家在唐宋時期從福建遷到安徽,宋代末年來到林家大灣,繁衍成當地望族。  

    

林彪的故鄉——湖北黃岡林家大灣

    林彪家是個大家庭,林彪的兩個堂兄—林育英、林育南都是中共早期的領導和烈士。 林彪的父親林明卿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四,人稱「林四爺」。 他不事農務,開了個織布廠,雇了許多工人,生意越做越大,也擁有很多田產。     

    林彪不到八歲就開始幫家裏幹活,打柴挑水什麽的,母親常向人誇他懂事。 他九歲就上了私塾,很內向,愛學習,甚至一邊吃飯一邊看書,被人稱為「書呆子」。 林明卿曾對林彪說:「你畢業後就教書吧。 」沒想到林彪卻說:「現在國家不太平,我想報效國家去當兵,為老百姓打天下。 」林明卿嚇了一跳,一個內向的人,性格完全不像是個當兵的,怎麽能去打仗?

加入共產黨

    1922年3月,林彪考入武昌共進中學,因生活所迫他決定休學一段時間。 林育南介紹他到粵漢鐵路子弟小學教書。 在教書期間,林彪還開辦了夜校,並經常到工廠與工人接觸。 1924年,林彪加入共青團。 1925年五卅慘案後,武漢的學生紛紛遊行、罷課,支持上海的鬥爭。 林彪在進步同學集會上發表演說,一鳴驚人。       

    林彪從共進中學畢業後返回林家大灣,父母要他就近謀一個教師職業,以便關照家庭生活。 但他說服父母,決心棄教從戎。 後經當地中共組織批準於是年底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編在步兵科第2團第2營第3連,同時改名為林彪。也就是在那時,林彪初次見到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及中共廣東區委員會委員長的周恩來。

黃埔軍校

南昌暴動

    林彪在黃埔軍校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並任3連中共支部書記。 1926年11月,從第四期畢業後,他由廣州北上武漢,分配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任見習排長、排長,曾隨部參加北伐戰爭中討伐孫傳芳和進軍河南的戰鬥。 1927年4月隨第25師73團(由葉挺獨立團改編)參加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的第二次北伐,曆經上蔡、臨潁等戰役。 7月,隨部移駐九江。 當時在南京的蔣介石已進行清共,在武漢的汪精衛也開始分共。 林彪遂於8月初隨聶榮臻、周士第率部參加南昌起義,任73團3營7連連長。 起義失敗後,隨軍南下,10月起義軍在廣東潮(州)汕(頭)地區潰散,林彪隨朱德、陳毅率殘部轉戰閩、粵、贛、湘邊地區,並參加了湘南武裝起義,改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師1營2連連長。

南昌起義

上井岡山     

    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隊伍和湘南武裝起義武裝,在寧岡縣的礱市同毛澤東直接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5月4日,兩軍會師大會在礱市舉行,會上宣佈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下設第十、十一、十二師。21歲的林彪任第十師第二十八團一營營長,何長工任該營黨代表。井岡山會師後,革命的武裝力量更加壯大了。

    井岡山

    後來,蔣介石調集湘、贛兩省軍隊多次「進剿」井岡山,少的時候有八、九個團,最多的時候達18個團。在井岡山的「反圍剿」鬥爭中,林彪初任工農紅軍第四軍的營長、團長,因指揮作戰有方,特別是在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三打永新和龍源口激戰中,林彪機智靈活、善用疑兵的戰術風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賞識,提升很快。

中央蘇區

    1929年1月,林彪隨朱德、毛澤東挺進贛南、閩西,3月任紅4軍第1縱隊縱隊長(亦稱司令員)。 期間,支持毛澤東繼續擔任紅4軍前委書記。

    1930年,林彪發了一封對紅軍前途表示擔憂的信給毛澤東,其中提到:「紅旗還能舉多久?」 毛澤東立即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題回覆,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人對時局的悲觀思想。 信中強調「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指出:「紅軍、遊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鬥爭的最高形式,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 這封信在中共建政後列入《毛澤東選集》,但並沒有公開林彪去信的事情。 等到林彪死後,這件事成了批判他的重要證據之一。 

    事實上,我們從曆史的發展來看,林彪的確非常有遠見。 因為當時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是基於國民黨內部鬥爭、軍閥混戰不已的客觀環境。 但情勢的發展顯示蔣介石很快就控製了內部鬥爭和軍閥反叛,得以著手對付中共農村包圍城市的問題。 幾年後各處的紅軍根據地紛紛瓦解,被逼不得不放棄蘇區,開始西竄(長征);損失了90%的實力,最後在西北邊區落了腳,等到了抗日,才恢複、壯大。    

    1930年6月,林彪任紅1軍團第4軍軍長,時年23歲。 1932年3月任紅一軍團總指揮(後稱軍團長),率部參加了文家市、長沙、吉安、贛州、漳州、南雄水口、樂安宜黃、金溪資溪等重要戰役和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曾多次指揮所部擔任戰鬥的主攻任務,成為紅一方麵軍能征善戰的高級指揮員之一。 在此期間,他還曾被選為中共紅一方麵軍總前委委員、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紅軍反圍剿戰役

長征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開始,總共八萬六千人,分成第一、三、五、八、九共五個軍團,突圍西竄。 林彪擔任第一軍團軍團長,與政委聶榮臻指揮所部參加了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和強渡湘江、烏江作戰。 1935年1月,參加了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改組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軍委,由毛澤東負責軍事指揮。 遵義會議後,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參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奪占瀘定橋等作戰。  

 

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

   紅軍長征強渡的瀘定橋

    遵義會議剛一結束,紅軍在土城初戰失利,再加上許多幹部對紅軍繞著圈子走表示不理解,林彪獨自寫信給中央,建議「毛、朱、周隨軍主持大計,請彭德懷任前敵指揮,迅速北進與四方麵軍會合」,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斥責。 等到林彪死後,這件事也成為批判他的重要證據之一。 

        同年六月,紅一方麵軍與紅四方麵軍在川西達維會師。 接著雙方對領導權和進軍策略產生分歧,鬥爭不息。 9月10日淩晨,毛澤東毅然帶領第一方麵軍第1軍(原第1軍團)、第3軍(原第3軍團)單獨北上,改稱陝甘支隊。 林彪任支隊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 十月中旬,殘部約六千餘人到達陝北與劉誌丹、徐海東領導的十五軍團會師。 其後,陝甘支隊恢複第一方麵軍番號,林彪重任紅1軍團軍團長,並當選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隨後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戰役。 長征途中,林彪一直擔任前鋒,衝鋒陷陣、驍勇破敵,戰功卓越!

抗日

林彪於1936年6月被任命為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校長,後兼任政治委員。 1937年1月,紅大從保安(今誌丹)遷至延安,並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林彪繼續任校長兼政治委員,並兼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長和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第十八集團軍),下轄3個師,林彪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師長和該師軍政委員會書記,是三位師長中最年輕的,並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軍委前方分會委員。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以師為單位分頭開赴抗日前線,林彪率部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1937年9月25日,林彪與聶榮臻指揮所部設伏平型關,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一部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 餘餘輛,繳獲各種槍1000餘支(挺)、軍馬5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取得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出擊作戰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同時使他成為名噪一時的抗日名將。 由於平型關戰鬥的意義重大而深遠,此戰在全國的輿論中成了重大新聞,被各報刊登載。 林彪作為作戰的指揮官在黨內的影響更大,在全國也成了知名人物。

平型關——林彪率部在此擊潰日軍

    1938年2月,林彪奉命率115師師部和343旅由晉東北南下,到呂梁地區開辟根據地。 3月2日帶師直屬隊途經隰縣以北千家莊時,因身穿繳獲來的日軍大衣並騎著洋馬,被當地駐軍閻錫山部第19軍警戒部隊的哨兵開槍誤傷。 子彈從右腋經左側背穿出,傷及肺和脊椎骨,從此留下終生未愈的植物神經紊亂症,並逐漸形成了怕水、怕風、怕光,一緊張就出汗的毛病。 後送延安治療,師長職務由343旅旅長陳光代理。 從5月開始,邊休養邊參加「抗大」工作,曾就「抗大」的教育方針、軍隊的領導問題等作過多次報告和演講。 

    同年冬經黨中央批準,赴蘇聯繼續就醫。 1942年2月,林彪經新疆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管理委員會成員,主持軍事教育會議,參加整風運動。 10月赴重慶,與周恩來一起同張治中、蔣介石等就克服內戰危機、繼續合作抗日等問題進行談判。 1943年7月返回延安,繼續在中共中央黨校工作。 1945年4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 8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當選為中央軍委委員。

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林彪原被派到山東擬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共山東分局委員。 但於9月下旬,在前往山東的途中接到中央電令,遂奉命兼程轉赴東北,於10月底抵達沈陽。 此後曆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東北軍區、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並兼任東北軍政大學校長等職。  

    東北解放戰爭中,林彪(左)、高崗(中)、陳雲(右)

    進入東北初期,林彪曾根據形勢變化,向中央軍委提出縮短戰線的建議並被采納。 爾後參與領導建立東北根據地,並組織指揮了四平、新開嶺等戰役。 1946年6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是年7月,指揮在北滿的民主聯軍進行三下江南(指第二鬆花江以南)戰役,和南滿的民主聯軍組織的四保臨江(在吉林南部)戰役,南北呼應,使國民黨軍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陷入被動。 1947年先後發動夏季、秋季、冬季攻勢,殲滅國民黨軍30餘萬人,為在東北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     

    1948年9月,遼沈戰役開始,林彪在攻克錦州後果斷舉行遼西會戰,圍殲國民黨軍「西進兵團」,取得戰役的決定性勝利。 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餘人,解放東北全境,並使東北部隊由1945年夏出關時的13萬餘人發展到100餘萬人。

四平街戰役

錦州戰役

    同年11月奉命率部入關,任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員和中共平津前線總前委書記,與羅榮桓、聶榮臻一起,統一指揮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進行平津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 

    

平津戰役中:林彪(右一)、高崗(右二)、羅榮桓(右四)、聶榮臻(右六)

天津戰役

北平和平解決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5月兼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並任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書記。 6月率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先後指揮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海南島等戰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餘人,解放湘、鄂、粵、贛、桂五省。

建國初期

    中共建政以後,林彪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後改為中南行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 1950年6月參加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後,即舉家遷到北京。 因其怕光、怕水、怕風的毛病越來越重,開始脫離工作進行診治。 同年10月經中央批準,再次赴蘇聯就醫。 1951年回國後住進毛家灣,仍以休養為主。     

    同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4年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 在此期間,他的職務雖然一直在提升,但基本沒有在崗位上工作,深居簡出,很少拋頭露麵和參加社會活動。

    1958年5月,林彪參加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和八屆五中全會,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 與此同時,他介入所謂「反教條主義」鬥爭,在全軍掀起對「教條主義傾向」的批判,打擊了劉伯承等一大批幹部。 1959年在廬山會議中支持毛澤東鬥爭彭德懷,後任國防部長,軍委常委、副主席,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提出並推行一整套「左」的東西,打擊、迫害、排擠一些與他意見不同的同誌;同時對毛澤東搞個人崇拜。     

    1965年冬林彪以「篡軍反黨」等罪名誣告羅瑞卿,並提出所謂突出政治的「五項原則」,將全軍群眾性的大比武運動壓了下去,同時解除了羅瑞卿的職務。 1966年初責令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羅瑞卿所謂「資產階級軍事路線」進行批判,提出「突出政治」、「政治可以衝擊一切」的論調,致使全軍的各項工作受到嚴重幹擾與破壞。

文革成為接班人

    1966年8月1日,中共八屆十一在毛澤東的主持下召開。 8日,全會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文革正式開始。 由周恩來提議,全會通過林彪取代劉少奇,成為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且林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躍升至僅列毛之後。 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共八次接見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以表示支持。 林彪每一次都站在毛身邊出席,林喊道:「誰敢反對毛主席,就全國共討之,全黨共誅之!」

 

文革中林彪支援毛澤東整肅了劉少奇、鄧小平等許多中共領導   

    在文革初期,林彪支持毛澤東整肅了劉少奇、鄧小平平等許多中共領導及推動全國軍中和民間的鬥爭。 196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在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加入「林彪同誌是毛澤東同誌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

    三國時期,孫權曾給曹操上書,歌功頌德,稱為「天命」,勸曹操當皇帝。 曹操讀罷這封信,出示給群僚們看並說:「孫權這小子,竟想把我放在火爐上烤! 」林彪沒有曹操的政治智慧及手腕,還不知道他已被毛澤東放在火爐上烤了!

毛林分歧

    林彪在文革期間重用四大金剛——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 楊成武倒台後,他們四人掌管軍委辦事組,實際操控軍隊。 1970年8月,吳法憲在憲法草案起草小組討論會上,就起草憲法草案中是否加入吹捧毛澤東的字句與張春橋激烈爭執,引發林彪關注。 林彪提議毛澤東出任國家主席也促發了毛的非議,毛林兩人在國家主席的存廢問題上意見分歧。 8月23日至9月6日,在江西廬山舉行中共九屆二中全會(第三次廬山會議),林彪首先發言,不點名地批評了張春橋「利用毛主席的偉大謙虛反對毛主席」。 吳法憲與張春橋的爭執和林彪在廬山會議中的談話成為整個林彪事件的導火索。 事實上這些爭執隻是表麵扯皮的事,其實質所在乃是林、吳等人已顯露出對文革路線的懷疑與不滿!

林彪與其四大金剛:左起:李作鵬、吳法憲、林彪、黃永勝、邱會作

    九屆二中全會之後,毛澤東發起批陳整風,矛頭直指軍委辦事組四人和葉群。 至1971年4月,五人先後多次給毛澤東寫檢討。 終於在4月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宣布他們的檢討已經算完了。 然而經過幾個月短暫平靜之後,1971年8月,毛澤東秘密南巡,沿途經過各省市,與地方負責人談話,公開指出他與林彪的矛盾,宣布「第十次路線鬥爭」,為鬥倒林彪作準備。

折戟沉沙、慘死外蒙古

    據中共官方描述,林彪、葉群於1971年3月22日-24日指使林立果、周宇馳、於新野製訂了武裝政變計劃,計劃取名為《「571工程」紀要》。 9月8日-11日,林立果、周宇馳先後分別向江騰蛟、王飛以及「聯合艦隊」的其他骨幹傳達林彪手令,具體部署刺殺毛澤東。

右起:王秉章、林立果、李作鵬、林彪、黃永勝

 

林彪、葉群和孩子

    毛對此有所警覺,突然改變南巡行程,乘火車提早返北京,並沿途盡量少停站,加速趕回。 9月12日下午,毛澤東先在豐台車站停留兩小時多,召集李德生、紀登奎、吳德、吳忠談話,吩咐李德生調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軍的一個師到南口待命,以防萬一。 其後在下午四時餘抵達北京站,回到中南海。

    林彪當時在北戴河,得知毛澤東南巡推動整肅他的行動,並已回到北京布局,即將公布他的「罪行」;遂與葉群、林立果等於9月13日零時從山海關機場強行乘飛機外逃,淩晨3時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肯特省貝爾赫礦區南10公裏處機毀人亡。

林彪最後想訴的冤屈        

    當年韓信被夷三族前,曾抱怨道:「悔不用蒯通之言!」 但可憐的林彪魂喪異國,沒能留下一言一字。 他臨死前應該心懷冤屈,卻沒能向世人吐訴。 所幸他的四大金剛——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都留了下來,除了黃永勝於1983年就去世外,其他三位都在保外就醫後安度了二、三十年其樂融融的晚年。 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留下珍貴、詳盡的「回憶錄」,而且是在香港發表,其中沒有太多「黨八股」,不乏真切直言。 我們從這些回憶錄中不難看出林彪最終的心聲。

    關於林彪的「罪行」,吳法憲在回憶錄中辯駁道: 「如果說的『陰謀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力』這件事,是指林彪『謀害毛澤東』和『另立中央』,那麽就請拿出有力的證據來。 - - -(我不是說林立果、周宇馳他們的活動的證據,而是指林彪個人直接指揮策劃和指揮的證據),為什麽一直不讓我們看到?直到今天,林彪是不是直接指揮策劃和指揮了這麽一個『政變』,在我心裏一直是一個謎。 至於我自己,就更是既沒有參與也絲毫不知道這樣一個所謂的『政變』。 」他又說:「我想,林彪之所以堅持設國家主席,是希望以這種方式來說明國家秩序已經恢複正常,「文化大革命」的無政府狀態已經結束。 - -不設國家主席則『名不正、言不順』,不像個正常國家。 - - -即便當時不合毛主席的心意,也隻是不同意見之間的爭論,並不違反黨紀國法,何罪之有?」  

    吳法憲晚年認為他們的錯誤在於盲目執行了「文化大革命」:「直到這幾年我反思自己走過來的路才感到,正是因為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盲目地貫徹執行了毛澤東的指示,才犯了各種各樣的錯誤。 」而他認為「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禍首罪魁應該是毛澤東和周恩來,他說:「『文化大革命』中,在劉少奇、鄧小平等中央相當一部分領導幹部受迫害的問題上,毛澤東和周恩來應當負主要和直接的責任。 毛澤東是決策者,而周恩來是主要執行者。 」

九一三事件的掌控者——周恩來

        關於「九一三事件」,半個世紀以來被世人談論不息,也將在未來的曆史長河中成為「千古之謎」。 這個事件的掌控和善後處理的主要人物是周恩來。 周恩來扮演了當年呂後誅韓信中,蕭何的角色。

    事件發生前段的9月12日晚,中央警衛團副團長張宏從北戴河打電話向張耀祠報告說:「林立衡講,林立果、葉群正在商量要挾持林彪今天晚上逃跑,還要派飛機轟炸中南海,暗害毛主席。 林立衡讓我立刻直接向張耀祠副主任報告,保衛好毛主席。 」張耀祠立即報告了汪東興,汪東興隨即報告了周恩來。 23點20分左右,周恩來在了解到256號三叉戟飛機在北戴河以後,命令「注意觀察,有情況隨時報告。 」此時,葉群跟周恩來打了電話,通話半小時。 周恩來問葉群有沒有調飛機,葉群說沒有。

周恩來與林立衡

林彪在北戴河的別墅

    根據如今公布的許多數據,特別是吳法憲的回憶錄,當晚接下去的幾個小時,周恩來一直在掌控(manipulate)著情勢的發展,與北戴河、山海關機場,吳法憲、毛澤東等等密切聯係。 甚至命令吳法憲試圖與飛行中的飛行員潘景寅及林彪通話未果。 當飛機飛抵赤峰附近上空時,吳法憲請示周恩來要不要起飛殲擊機把林彪乘的三叉戟機攔截回來? 後經請示毛澤東,毛答複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 到13日臨晨兩點多,飛機已經飛出國界,雷達看不見了。

九一三林彪乘飛機逃亡圖

    接下去的幾天幾夜,周恩來都住在人民大會堂指揮,他召集了張春橋、姚文元、黃永勝、吳法憲等,一方麵追蹤林彪的下落,一方麵作全軍部署、備戰。 15日下午5時,周恩來向大家通告,接到外交部的報告,證實有一架中國的大型軍用飛機,於13日淩晨在蒙古國的溫都爾汗失事,機上人員全部死亡。 16日下午5時,周恩來召集大家到福建廳查看中國駐蒙古大使館送回來的照片:飛機大部已燒毀,殘骸散布在草地上;遺體雖已經火燒,但還可勉強辨認出林彪、葉群、林立果以及其他的人。 看完照片,周恩來鬆了一口氣,教大家去休息,解除三天三夜不停的緊張與擔憂!

林彪乘的256號三叉戟飛機墜毀於蒙古國的溫都爾汗

飛機殘骸

 

  林彪遺體    

    當晚8時,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召開了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 大家等了一個小時,他才穿著睡衣從毛澤東那裏回來。 周當時神采奕奕,滿麵笑容,先展示了外交部送來的照片,然後向政治局成員傳達了毛澤東和他兩人共同回憶的林彪在曆史上的十六項「錯誤」,也就是以後為林彪「定罪」的依據。 最後周恩來宣布,大家明天都可回家,不必再住在人民大會堂了。 散會後,張春橋做東,買了一瓶茅台酒,給政治局的每個人倒了一杯,大家舉杯慶賀。 喝完酒,周恩來興致勃勃地說:「大家回去休息吧! 」

    又根據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的《我的伯父周恩來》書中記載:「當中國駐蒙古大使館派人帶回的照片,證實了林彪的確折戟沉沙,自取滅亡之後,原本彌漫著高度緊張氣氛的東大廳裏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其他人都已經如釋重負地離開了,屋裏隻剩下周恩來、紀登奎。 突然,一陣嚎啕之聲如江水崩堤猛然暴發,紀登奎一下呆住了,不是親眼目睹,他不會相信,發出這種哭聲不是別人,就是剛才還和大家一樣露出久違的笑容,舉杯慶祝這不幸 中的萬幸的周恩來!- - -紀登奎此刻也亂了方寸,話說得結結巴巴: 『總理,總理,林彪一夥摔死了,這是不幸中的萬幸,應該說是最好的結局了,您該高興,對不?』周恩來回過身來,雙肩依然在顫動,臉上老淚縱橫,他搖著頭,聲音嘶啞地反複說:『你不懂,你不懂!』」

周恩來善後、處理九一三事件

    在處理九一三事件中,當然有大量與林彪有關的幹部受到牽連。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乃是他的四大金剛。 據邱會作的回憶錄說,事件發生約兩周後,周恩來召集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和他四人到人民大會堂,告訴他們:「主席對你們的問題有決定。」簡單的一陣談話後,周恩來就起立與他們道別,把他們一一送去牢獄了。

    邱會作對當時的情景寫得十分動人:「我一踏進福建廳,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切都變了。 - -我走前和總理握手,我含著淚對總理說:『我相信毛主席,相信中央,也相信我自己。』總理那雙很有神的眼睛看了我很久,說『好! 』 我就要離開福建廳了,我的心情十分激動,我雙手握住總理的手,從肺腑裏吐出一句話: 『希望再見到總理! 』 總理又盯住我看了一眼,用很低沉的口氣說: 『到那裏去,好好住下!』 - - 我1930年(注:十六歲)第一次見到周總理,到1971年同周總理最後分別。 - -,1934年周總理救了我一命(注:長征前,邱會作擔任掩埋紅軍戰略物品,完工後不久,政治保衛局長鄧發為了保密,把他綁起來,準備把他帶去活埋滅口,路上正巧遇到周恩來,周下令把邱釋放。 )時至今日,使我多活了五十二年,- - 我根本不相信總理對我們會下狠心。 」

    他們四人先分別被關押在不同的北京衛戍區的軍營裏五年多。 毛、周去世後的1976年底又都被轉送到秦城監獄再關了五年。 在1980年底才提起公審,最後在1981年1月判決,他們的罪狀中最重要的就是「參與林彪的反革命陰謀活動」,都被判了16到18年徒刑。 但到了那年秋季,也都被「保外就醫」,過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除了黃永勝於兩年後,72歲時就因肝癌去世,其餘三位,吳法憲活到89歲,邱會作92歲,李作鵬95歲。

    吳法憲的女兒在《吳法憲回憶錄》的附錄中有這樣一段敘述:「這時,生活雖然清貧,但卻是他一生最快樂的日子,父親常對我們說,高處不勝寒,還是人間(老百姓中間)好。 在他一生中,也就是在這些日子裏,他吃得香,睡得著,再不用擔驚受怕地過日子了。 」

    周恩來之與林彪,正有如蕭何之與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林彪18歲時(1925年底)進入黃埔軍校,當時周恩來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及中共廣東區委員會委員長,是林彪在軍校裏和共產黨裏的雙重領導。 而九一三事件發生之中及善後,周恩來都掌控全局對林彪來說,可謂「成也周恩來,敗也周恩來」。

    周恩來是毛澤東文化大革命的執行者。 國內對周恩來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周沒有盡到抑製毛澤東錯誤的責任,使得千千萬萬的幹部、百姓艱辛備嚐但也有人認為周忍辱負重,保全了大批幹部、人才,為中國的未來鋪下平坦的道路。 周恩來是個大和稀泥的奇才,中共若沒有他,就有可能發生像太平天國天京內訌,自相殘殺殆盡的慘劇。 林彪垮台後不久,鄧小平就複出了。 1973舉行的中共十大在當時被西方評為周恩來的全盤勝利,雖然以後還發生了批鄧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但毛澤東身後中國政治的曙光已經隱隱在望了!

1973年的中共十大

毛澤東與周恩來在十大會議中

江青與張春橋在十大會議中

1975年美國時代周刊以周恩來為封麵,推測毛身後的中國

中共為林彪蓋棺論定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林彪的中國共產黨黨籍。 1981年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其作出判決,被確認為「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同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 《決議》指出:「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七一年間發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策動反革命武裝政變的事件。 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黨的一係列基本原則的結果,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失敗。 毛澤東、周恩來同誌機智地粉碎了這次叛變。 」

省思

    林彪能征善戰,驃疾敢深入,攻堅破敵,毛澤東稱其為「天才」,蔣介石評他為「當代韓信」。 他從八一南昌暴動起,上井崗山、江西蘇區反圍剿、長征衝鋒陷陣、抗日平型關挫敵、東北決戰,取平津,經略華中、華南、海南都立下大功,他和粟裕兩人乃是中共奪得天下中最重要的兩個功臣,也是和中國曆史上的白起、韓信、徐達、常遇春齊名的扭轉乾坤的名將。 但他和韓信頗為相似,雖為不可多得的戰將,卻有欠政治頭腦及手腕。

    林彪從井岡山起,一直是毛澤東的寵信,不僅在打天下階段手握重兵,即使到開國以後有一段時候也身居要職。 在上世紀50年代,有人猜測毛澤東未來的接班人,最有可能的是林彪和鄧小平兩人,但還是林彪比較看好,因為林彪比較簡單,靠得住。 毛澤東在誅殺、整肅功臣的過程中,林彪幫了不少凶,弄倒彭德懷、羅瑞卿,他出了大力,劉伯承、粟裕也早已被釋了兵權,毛澤東有了底,開始準備全盤整肅,啟動了災害中國的「文化大革命」。 於是拉著林彪,穩住軍隊,矛頭直指劉少奇、鄧小平。 林彪搖旗呐喊,賣勁十足,扳倒賀龍、楊成武等等軍隊頭子,斬除了毛澤東對解放軍的憂慮。

    但等到將領都整肅殆盡後,林彪及其黨羽的作用也就不足輕重了。 從林彪、吳法憲與張春橋的爭執開始,顯示出林彪及其黨羽對張春橋、江青等的不滿,以及對文革路線有所「懷疑」。 事實上,張春橋、江青之輩隻是毛的爪牙、走狗,江青說得好:「我隻是主席的一條狗,主席要我咬誰,我就咬誰!」 君不見周恩來從延安初期起就把江青伺候得服服帖帖,連自己的兄弟、貼身衛士犧牲都在所不惜。 卻是林彪及其黨羽火候不夠,打狗還得看主人,惹了爪牙,他們的主子就會懷疑你不滿他了。 以後林彪的處境也就每況愈下了!

    南宋陳亮在評韓信時,道:「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傑然於其間。 天下既定,而不免於疑。 於是張良以神仙自托;蕭何以謹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 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 」    

    他的見解頗為深奧精辟,大凡創業君主手下的功臣有三種下場:

(一)以神仙自托,除去權、勢,得以自保,壽終正寢:在漢:張良;在宋:張永德和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琦(注:此四人屬杯酒釋兵權,半被動、半主動地除去權、勢,外放做節度使,事實在家孵豆芽。 )在明:湯和;在中共:粟裕,劉伯承(注:此二人亦屬半被動、半主動地除去權、勢,到軍事研究院去混日子了)。

(二)以謹畏自保高位,危舟以過萬重山:在漢:蕭何; 在宋:趙普、曹彬;在明:徐達(注:亦不免有背疽賜鵝之流言) ;在台灣二蔣:張群、黃傑、嚴家淦;在中共:周恩來。 

(三)自以為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者皆慘死:在漢:韓信、彭越、英布; 在宋:李重進;在明:李善長、宋濂、胡惟庸、藍玉、周德興、馮勝、朱文正、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等等;在中共:則為林彪、劉少奇、彭德懷、高崗、饒漱石、潘漢年、王佐、袁文才等等:在台灣二蔣:吳國楨,孫立人等等。    

    依照陳亮的解析,林彪的悲劇絕非偶然,乃是其個性、處境的必然下場。 林彪及其四大金剛最後才恍然大悟:毛澤東已經完全拋棄他們了! 即將「請君入甕」;而他們真正的罪行乃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盲目地貫徹執行了毛澤東的指示。 林彪不願像彭德懷、劉少奇一樣飽受折磨,加之他那寶貝妻子和兒子,弄得一家昏頭脹腦、手忙腳亂,糊裏糊塗地就折戟沉沙,慘死異國!

    至於追究「571工程紀要」、「武裝政變計劃」、「聯合艦隊」以及林彪及其家人逃亡的過程,還有周恩來最後一路緊盯、事後大哭一場、並善後、發布處理「九一三」事件的報告,到底其真偽、可信度如何? 必將成千古之迷,那就算是吟風弄月的餘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0)
評論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塵土先生提醒的“長春圍城”非常有意義!
我個人認為“長春圍城”和“紅軍西路軍覆滅”乃是中國近代內戰中最大的兩個悲劇!林彪、馬步芳缺乏武德,殘害無辜,在曆史上留下可恥的一章。
戰國時期,秦昭襄王派使者趕到杜郵,賜給白起一把劍,命他自盡。 白起仰天長歎道: 「我到底有什麼過錯竟落得這般結果? 」過了一會他又說道:「我本來就該死。 長平之戰趙國投降的士兵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了!」白起隨後自殺。
我猜想,當林彪乘坐的三叉戟機在溫都爾汗上空正在準備迫降,生死一線差之際,林彪大概也在想:「我到底有什麼過錯竟落得這般結果? 」過了一會他又說道:「我本來就該死。 長春圍城之戰城裏的十二萬百姓,我用不義之術把他們全餓死了,這足夠死罪了!」
有十二萬條冤魂追著,那個迫降那裏會成功?接著就是一聲轟然巨響——The End!

塵之極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樓主回複。其實不是質問,隻是看到了樓主的詳實記述,想到他在東北內戰中的經曆,就提出了那個問題。沒想到樓主有機會親自接觸長春圍城的幸存者。謝謝你的高品質博文,是我看到的關於林彪的最好的文章。
世人多拜服名人的千秋功業,或豔羨別人的才華和美貌。這些都值得論述,值得記憶。對我而言,或凡夫,或英雄,每每使我折服的是他們的舍身取義,是他們的悲天憫人,是他們在自私人性中偶爾的閃光,是他們在艱難生存中仍然持有的善良。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林彪的名字在黃埔軍校畢業生的牌子上,我前幾年去看到的。

我認為林彪反黨是冤枉的,毫無證據,否則掌握四野還有軍事才能還打不過老毛讓人難以相信。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hichimao 先生:跟定校長不容易,侍候老子難,侍候兒子更難。到台灣後,在家沒事幹的黃埔門生比比皆是。功勞大的、資格老的,蔣經國怕你,不會用你。黃傑厲害,第一,帶了三萬人去越南富國島待了幾年,最後都帶到台灣;第二,他能攀上蔣經國,先給了個陸軍總司令,後又讓他做台灣省主席。他是一個有頭腦的人,文筆也不錯。你看孫立人、吳國楨的下場,其他還多得很!
飛來寺 回複 悄悄話 林彪文革得罪人太多。兒子笨頭笨腦不成事,女兒又去大義滅親,這一家子都很糊塗。林立果幹脆就該給老子攤牌,讓老子來做,反正兒子起事,老子也是死路一條。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多謝鐵先生提出的問題,答複如下:(一)鄧小平曾說:“林彪這個人不能說沒本事,就是偽君子,利用毛主席抬高自己。”承認林彪的能力和功績。(二)公審四大金剛和四人幫後,四大金剛幾個月後都“保外就醫”,活得好好的;而四人幫都在監牢中一直到死。表示鄧還是考慮到林彪及其四大金剛的功勞。(三)1985年,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提議拍攝《三大戰役》,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大力支持。其實最重要的是鄧小平的拍板。1991年,《大決戰》三部六集拍攝完畢,鄧小平觀看《大決戰》後的評價是:“片子拍得很好,還想再看,以後每年再看一遍。”三大決戰中,林彪的遼沈、平津就占了三分之二。充分肯定林彪對建國的功勞。 如有未盡之處,尚請示知、再研究。
chichimao 回複 悄悄話 想過沒?一直跟著校長 就和同學黃傑一樣風光.不會死無葬身之地了.
高斯曼 回複 悄悄話 ......兵臨城下,長春圍困,母親與家人逃出城在紅旗街被困數日,命大,沒餓死。鬆卡子後,徒步經公主嶺,跑的快的很多人吃了豆包黏糕而撐死,母親到那裏時就隻提供稀飯了,幸運吧!到四平後,坐馬車去沈陽。因母親在別家飯店而不是所住的旅店用的早餐,因而得罪了旅店老板而沒能坐上第一班馬車。誰料到,前行的馬車過山嶺時翻車,死傷多人,後麵的馬車吸取了經驗,過嶺時全部下車步行,順利到沈陽,登上國民黨安排的飛機直飛北平。母親命大吧!......(我的母親)
~~~ 母親在世時常給我講那段曆史,父母,姑姑姑父,姥姥和小叔都一起經曆了長春圍困。
我胖我的 回複 悄悄話 林彪真是可哀可歎的人物!對於一個戰功彪炳的軍事將領來說,和平可能本身就意味著他的業務能力無處可用了。別人還可以花天酒地享受一下自己軍功帶來的好處,他可倒好,怕風怕水怕光。我忘了在哪裏看到的,他好像對吃喝也沒啥興趣,沒受傷之前最愛吃的就是炒黃豆,後來對炒黃豆也沒啥興趣了。而且說到底,他這個傷還是自己人打的。
少林商僧 回複 悄悄話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湯姆爺爺 回複 悄悄話 毛太爺不簡單,硬是把封建帝製延續了數十年,時至今日,雖時過境遷,其魂仍不願散去,可憐,可悲,可歎!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塵先生來函質問有關國共內戰中,長春圍城中百姓餓死的慘岸。茲補述如下:
國共內戰中的長春圍城,餓、病而死的長春市民共達十二萬人
國共內戰中的長春圍城戰始自1948年5月23日,直至10月19日國軍第60軍倒戈,新七軍投降。 期間150多天共軍對國軍守方進行了重兵圍困和經濟封鎖。 圍困戰初期國軍嚴禁長春居民出城,盡收長春人民所有糧食物資,由政府統一分配。 」而解放軍拒絕一切人員出入城,並進行嚴密的封鎖。 到了圍困戰後期,國軍因糧食不足需優先供給軍隊,遂試圖將長春居民疏散驅離至城外,以降低市內糧食消耗。 但遭到解放軍的阻止。 當時守長春之國軍為新七軍和第六十軍, 約6萬人;另外有地方守備部隊4萬人,共計10萬人。 共軍出動九個縱隊,以圍城打援手段,攻打長春。
基於長春城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是關東軍司令部駐地,日本苦心經營多年,工事甚為堅固 ;而且圍城時,國軍可能從沈陽援兵北上。 林彪向中央軍委提議采取圍困及嚴密封鎖的部署。 毛澤東批準了林彪的計畫,並發電指示:「嚴禁糧食、燃料進敵區。 及城內百姓出城。 」 當時共軍四野第一兵團政委肖華下令:「對長春外出人員一律阻止,- - -,縱有個別快餓死者須要處理時,也要由團負責,但不應為一般部隊執行,更不能成為圍城部隊的負擔。 」
在5月底機場失守後,國軍長春守軍糧食供應隻能靠空投。 國軍組織了戰時糧食管製委員會並頒布《戰時長春糧食管製暫行辦法》,規定市民自留口糧數量隻許維持3個月,其餘按限定價格賣給市政府以保證守軍需求,否則一旦查獲將沒收糧食並嚴懲,引起了市民與軍隊搶糧的衝突。 到了夏天,市內糧價飛漲,出現糧荒,有不少居民因此病餓死亡,並發生人吃人的事情。

長春圍困戰中具體餓死饑民的數目一直是個謎 。 日本方麵估計餓死二十萬人左右;國民黨《中央日報》1948年10月24日日前稱長春城「屍骨不下十五萬具」;原國民政府長春市長尚傳道被俘後回憶,稱:「根據人民政府進城後確實統計,餓、病而死的長春市民共達十二萬人。 」長春城市人口在圍困戰前約40萬到60萬之間。 圍困戰後,僅剩17萬人。 共產黨方麵聲稱,造成大量平民餓死是國軍不肯放糧給城內市民所致。 國民政府方麵認為,解放軍圍城期間,毛澤東手諭的「嚴禁糧食、燃料進入長春,及城內百姓出城」構成戰爭犯罪,共產黨應為這一慘案負全責。

我為追懷這慘痛的往事,在長春街頭不斷向當地居民詢問,但許多年輕人均不知其事。 最後我走到朝陽公園,在那裏遇到一群正在休息的老人,他們個個對這段慘案滔滔道來,如數家珍。 特別是其中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親口告訴我,當時城內餓死的人很多, 許多饑民冒險向城外闖。 當時唯一的突破口就在如今的紅旗街,人潮從那裏向南湧去。 但大多均被解放軍的機槍打死,卻還是阻止不了人潮。 大家認為反正也是餓死,還不如被槍打死,少些折騰。 這位長者當時隻有十幾歲, 當時餓得已經不太清醒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勁在死人堆裏向南鑽,居然衝出去,撿回一條命,多活了這六七十年,成為珍貴的「曆史見證」。 他知道我對這段往事不辭辛勞來此探訪,感到興奮不已,像遇到故知一樣,滔滔不絕向我訴說當年脫險的奇遇,臉上充滿了傷感與自豪!
古今中外,兩國交兵,特別是內戰中, 圍城而不困百姓。 譬如清末湘軍圍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 戰事慘烈, 城內斷糧, 人食野草。 但湘軍主帥曾國藩、曾國荃同意太平軍將大批天京饑民疏散出城, 以減少無辜百姓的犧牲,最後天京城內隻剩三萬軍民。 近代世界上最慘烈的圍城之戰可謂二戰中的聖彼得堡(斯大林格勒)之戰。 我曾到俄國聖彼得堡, 了解到當時德軍圍城長達九百天, 希特勒與斯大林都堅持不讓百姓離開圍城, 結果餓死64萬人民。 我在那裏的「圍城死難民眾紀念館」流連、感歎良久。 長春圍城的慘案與聖彼得堡慘案相似,令我深感戰爭的殘酷與荒謬。 我願中國人能記取這個教訓, 使這類的悲劇不再發生。


生命太短99 回複 悄悄話 毛是整人的高手。
塵之極 回複 悄悄話 為何不提1948年林在長春圍城中要挾國民黨故意餓死幾十萬老百姓的卓越戰功?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林彪是個軍事天才。 他的兒子有他一半, 中共曆史改寫。 沒有遼沈戰役的漂亮, 北平不可能和平解放。 之後的四野大軍南下, 聲威蓋世。 文章寫得客觀簡練。 收藏了。
Timberwolf 回複 悄悄話 封建流氓政權上台後卸磨殺驢古來有之,毛始皇熟讀資治通鑒不過是照章行事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鄧小平譴責林彪在文革中的罪行,但承認他對中共建國的豐功偉業,做得很得體!

你看他把林彪的四大金剛——黃永勝、吳法憲、邱會作、李作鵬公審定了“反革命”的罪。但幾個月後都把他們“保外就醫”,使他們過了舒暢的晚年。林彪也在書刊、連續劇、電影不斷出現,表彰他對中共建國的豐功偉業。

鄧小平真有兩手,做得漂亮!
回複 悄悄話 紅色封建官場
回複 悄悄話 紅色封建官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