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Ohjuic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南澳散記 (增訂本) :第十九章:居所 (上)

(2023-02-23 17:08:42) 下一個

南澳散記

(增訂本)

 

徐家禎

 

第十九章

居所

 

(上)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聖誕節前兩日,我搬進了我生平第一 所個人擁有的住房。第二天,我就與鍾醫生全家一起到堪培拉和悉尼旅行 去了,直至一九八七年元旦才回來。所以,實際上,我是一九八七年的第 一天才正式住進我的新居來的。

          說這是“我生平第一所個人擁有的住房”,當然並非說我以前所住的 屋子都是租用別人的; 在國內時,我基本上住在自己的屋子裏,隻是那些 屋子都是由我家族或家庭擁有的,並沒有我的份。

          提起以前我住過的房子,倒有點意思。那不隻因為它們與我的童年、 少年及青年有關,而且,它們本身也是非常有趣的。我想,現在的青少年, 無論是中國的,還是海外的;西方的,還是東方的,除非從電影上、書本 上看到,卻是很難再親身體會到的了,因為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已 經改變。

 

 

          我出生的那座大房子在上海。那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家從杭州 移居上海,搬到那所大房子去住可能還不久。

          那座房子是座老式的大洋房,我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十年,卻還不知 道那座房子裏有多少房間。我父母總把它稱作是“五開間”的房子,其實它是一座“L”形的大屋子。“L”中長的一豎朝南,是我兩個叔祖父——二叔祖 和三叔祖——的住處,我們稱他們是“二房”和“三房”。兩位叔祖都有一大 群子女,有的子女已結婚成家,也住在那幢房子裏;兩房裏還有不少男女 傭人。那一豎的頂頭上還有一個大廚房,廚房在我的印象中總是深黝黝、 黑洞洞、霧蒙蒙的,有幾個大司務在裏邊操作,因為他們要供應整幢房子 裏的飯菜。那一豎的中間,底樓是一個大客廳放著重得連地板壓得塌 的一套紫檀木桌椅,是朝的製品,有:香桌、供圓桌踏腳架幾、嵌太湖石太師椅等幾十客廳隔壁是八十多的我祖母的房間。 在我印象中,她永遠捧著茶杯坐著的、來一口紹興口音的和的老太太直到一九八年才在那座房子裏去。“L”形那長的一豎是 兩層樓的房子,頂上是個大平,平台後半部分是幾個頂,有尖尖的頂, 是平的前成了一條走廊形的空地。頂放箱子,我們它們“子間”。最喜歡跟父母去子間,因為一可以在堆滿箱子,有 濃重樟腦丸氣味的房間裏現從未見過的陳舊的東西;一,可在 一幢幢疊得比後捉迷藏,在高高在上的頂平上看風景。有 時,房叔叔們還扶著坡度的房頂上去一會兒。

          “L”形建築橫的那的一是不在那正屋“五開間”內的。來大獨立的一幢三開間大洋房,也是兩層樓來不知什麽走 廊將兩幢房子了起來,成了一體的“L”形。“L”形的拐彎處就是一也是 “L”形的走廊,一邊是玻璃窗,一邊沿著長長的走廊都是房間,住傭人、 堆雜物放柴火。那頭的三開間樓下也是客廳。為了有別“大客廳”, 就把它稱為“花廳”。邊的房間常常空著或作房。

          “三開間”的樓是我們大房的。我父親自幼喪失親, 由我祖母,那位八十多才去的老太太帶大,所以他是長房一的 代。在這長房中隻有我父母、我們四兄弟姐妹和三、個女占據了 “三開間”的上一和一部分走廊。父母房間外有一個大曬台,三間正屋 前是一個有一排玻璃窗的長走廊。從走廊曬台上可以望見我們家附近著名寺院玉佛寺的大黑頂和黃泥牆。我印象深的是傍晚,總會不 知從來一大群烏鴉,總有幾遮得壓壓,“呱呱” 的叫聲既嘈雜嘹亮又淒涼慘淡。它們在我家附近的上空盤旋了一子,就紛紛落玉佛寺上、屋上,整整齊齊排排的,我們它 “烏鴉開會”。他們的會總要到天幾全黑了才,我至今弄明白什 麽烏鴉專選那座寺院的屋頂會。不過,我可以肯定,在連麻雀 都已難以到的上海,現在一再也看不到這種烏鴉集會了。

          在“L”形的缺口是一個占地的大花園。有一年,我的一個忽發奇想,在草地角挖了個長方形的大水池,我不知道他原先一個沒有完工就不再繼續進行了。,長了水 草大作,有時我們還去抓蝌蚪花園與大以一很長很長的 走廊走廊花園相接處有一鐵門,從來不關,我們它 “二”。有時我們一群子作,把鐵門開,汽車進 出時司是我們就會句罵。長一頭是一扇莊嚴 沉的大鐵門我們一個家族的三房人家與外邊界完了開來。 在大鐵門中,我有弟弟妹妹,有我年紀相差不多的房叔叔、 阿姨,不難,也不難想出玩耍辦法。因,可以說,那座大房 屋就是我十前的個天,除了由傭人開車接送我上學離開那座房子, 與外界接觸下之外,我界如何全一無所知。

          在我生活的頭十年中,我也住過另兩處方,都在杭州,而且時間 都不長,隻有年至一年而已。兩處中的一處是我的外家。

 

 

          我母親姓,是杭州家,有“高半”的,意思是說:杭州財產都是他們的。我外除了在雙陳衙布店有一上海我的出 生大的老式庭式住外,在西邊還有,是西湖名一,稱 “紅櫟山莊”。在區龍井獅頂上了一座一可以西,一可以錢塘江的日本式房子,平時在養性。我一直到十多,幾乎每年總要父母去杭州外家住幾天,寒假春假暑假得四、 五時,我與妹妹隨保姆去杭州參加舅舅的婚。那時, 我外是杭州著名學校董事長,他我和妹妹參觀我們有趣,就我們倆安插在一年一個裏。兩個隻有、五的的 子並排坐在一前,就這了以長的學校生活。

          因為在杭州念書,我和妹妹布店的大房子裏住了年。 到那時太小,我那時住的房子究竟怎大已不太清了。隻有一 部分房子中有個大天,天裏是一個跟遊差不多大金魚中間是一座很大的書“形的大假山花木欄杆。 我愛伏欄杆上看碧綠碧綠金紅去。大屋子中還有 一間屋子,全是彩色玻璃陽射進房來,在大青圖案顏色來。屋有一個大花園,有一間房子”,可能因 為在屋外有幾棵梅樹開時可以賞梅邊還有一間三玻璃的房間,無論是陰晴雨雪春夏秋冬都可在屋裏園景。有一天不知 出一二、三長的大青來,我和妹妹太湖石桌椅上 去。不一會兒一個男傭人用兩個大銅痰盂在裏麵拿什麽地方去了。因為是“家”,不能打死的。

 

 

          在九歲那年,因為我在上海常常無故哭鬧,母親把我到杭州住 了一年,由一個女照顧我。那不是住在外家,而是住到自己家的 房子裏去了。

          我家由我曾祖父開移居杭州。一幢大房子,一直 住到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才移居上海。我在杭州住時,那幢大 房子然已不作我家的要住但仍保留。有時我的叔祖父及叔們 去杭州時就住在那兒。因我母親家房子也很大,所以我們一房平時使去 杭州也是住外家的多。我九時,已經“解放”,外家無法維持幾十間房間的大屋,已房子賣給政府,所以,我就住到了的房子裏,正 那座房子平時

          金洞橋徐宅的房子是兩處要大多的像《紅夢》描寫 的“大”那的房子。來是一位姓許號邁孫人的私 宅(又名)來,了,代就賣給 家。那個占地十多、一多間房間的屋子,我始終沒有來及全去過。隻一間間陰森森的大都是大青磚鋪中有兩人圍抱的 大梁柱放著套套紫檀的家,不知是一個朝代就已放著 了。自己過這幾座大,都要快快穿過,會出 來。

          在所有的大廳前,都有一個個的庭,有的裏假山,有的有人 及九曲橋,有的有,還有子。

          除了可供人居住的房間之外,客廳就有十多個,有,大、二 、三花廳等等。我印象深的是“”。那是在二的一 間沿的大房間,也有彩色玻璃上。有一外就是大運河窗口可以看見窗下著名的大運河渾濁水緩緩去,隻也 一了然。可”的很大,窗沿,平時沒有成人,父母不 我們去“兒。

          我九歲那年要住在一個稱為“洋房”的,因為那部分房子可 能是的,新,有點西式,所以稱為“洋房”。“洋房”有一穿過一窄巷(”,可能因為狹窄),可麵 主道。平時進出,我們都,我很意這,因為可以不用 穿過那一氣慘慘的大了。

          “洋房”似是個獨立的住位,是座不大的平房。屋前有一個小 花園天在子裏我的趙媽故事。我藤榻上,常可看種叫鼻驄”和一種叫”的鬆鼠要大多的 邊屋頂上過,有時,它們還會大我們。在“洋 房”的是一個水泥地玻璃房,房裏是兩十多。我以在別處從未見過有那大的,一人多上開滿白小花清香滿屋。

          “解放”之後,外賣掉了那座在“平天國”時”作過大住;的“然平時不用,也一部分、一部分賣給政府最後,上海那座大房子也賣掉作了醫。我們三房人家分立開上海老家,我隻回過老屋一。那是五十年代中期,有一個份來我要稱他為“廿叔叔”的小堂忽發奇想要舊地 重遊是一天,我們去了那座老房子,也沒告訴 父母。到那兒一看,房屋已改全非了,連院子裏都了房子,三子間”也成了房。屋裏屋外人群川流都沒有意兩個主 竟”來了。回家以然我們很向各自的父母報告了 那探險”的結卻再沒有重遊已無的老屋了。 隻有當我閱讀茅盾時,看到書中描寫主佑德的大住,我 才會想起上海我的出生;也隻有在閱讀《紅夢》《春》《秋》時,才會想起杭州家和家的兩所大

          曹雪《紅夢》激流描寫的大家庭生活, 反映的是中國長的時代;而茅盾描寫的是中國的、早夭時代。這兩個時代的並,就是中國幾曆史 的總和 —— 我當然的是一九九年“”前的曆史。而我倒也有,不 眼目睹,而且親身經了這兩個時代的生活,因為我十前住過 的三處居所,正是這兩個時代的代

          一九四九年的“”,過了中國曆史的一個節。兩個大 家族賣掉了他們的三幢大房子,正是這兩個時代結的象。而我,卻正 好趕上作了它們的人。當然,我的不隻是兩 個時代,我也了我的童年。我童年的一,都是與這三處居所緊 緊的。(注 1) (未完待續)

 

注 1:  關於這三棟房子,我在《山居雜憶》和《山居續憶》中都有更詳細、更具體的 描述,有興趣的話,可去找那兩本書來看。《山居雜憶》已經出過三版,現在 還可以買到;《山居續憶》還未出版,但在“文學城”我的博客“六樹堂文集”中 可以找到: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789/202207/20546.html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789/202207/26835.html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789/202209/332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橫河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Ohjuice' 的評論 : 哦哦。謝謝:)
Ohjuic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橫河橋' 的評論 : 是我大舅和大舅媽。他們結婚不久吧。
橫河橋 回複 悄悄話 把三個鏈接再讀一遍。把書再翻幾頁。這樣優雅低調的芭蕉葉,再也難見。照片1,是璧官坐在欄杆上吧?請問璧官外婆和璧官姆媽之間的年輕男女是誰啊?雙陳衙的人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