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 zhuangxin

裴莊欣 ,中國美術家協會、 [1] 西藏自治區美術家、攝影家協會會員。西藏美術館籌建委員會特聘外籍專家。 1956年四川成都出生 ,1971年下鄉到西藏昌都,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係,畢業後重返西藏工作,1989年獲 “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會”
正文

1976年 西藏自治區工農兵美術創作組

(2019-08-03 00:19:21) 下一個

1976年工農兵美術創作組》
該文現暫被新浪博客加密(刪除)在這裏發上作個紀念
    西藏自治區第三招待所2號小樓前, 區黨委宣傳部主辦
圖中葉新生是組織者(現名策展人圖右二),其它有出版社丹郎,強桑,機械廠曲桑,大修廠仁真紮西,
區教材編寫組桑曲等等。合影是周未,另幾位大將去拉薩探親辦事,我(圖右三)與組中幾位之前就認識。
七十年代中期,西藏仍執行著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政策。在林彪摔死了三年後,1974年春,內地開始的批林批孔運動,燃起了一把莫名其妙火,半年後自己就熄滅了,奇怪是兩年後,在雪域又死灰複燃。其實百萬翻身農奴和創作組同誌並不太清楚誰是孔子,林副主席的形狀也是遙遠和朦朧的,怎樣用具體的形象去批判呢?
得感謝傳達的文件有另外一個標題;走資派還在走,革命派要戰鬥!組員中出版社美編胡小兵(不在圖中),父親是西北某省高幹,大家常拿他來開玩笑;“你爸怎麽走路的嘛?來幾步讓我們素一下描”,他樂觀的把雙臂朝後伸開,並立即承認自已實際上屬於已經會飛的走資派。
農民代表,林芝農場來的下鄉知青張曉紅(那天回拉薩家,不在合影中)當時畫線描和速寫都很好,而我在創意和後期造形外理也有點優勢,於是與他合作畫了幅有一紅光滿麵且莊嚴的藏族女幹部,(其原型可能出自當年昌都文教局某位待我一向不太友好的女領導)藏裝上插有兩支鋼筆,左手緊握著紅寶書,眼裏反射著爐火的光芒,站在帳篷口明亮的月光下,背景的遠山坡上有大寨式梯田,她正揮手指責著一低著頭抽悶煙,處於暗部穿中山裝的男人。忘了該人是不是由胡小兵擺的模特。但比正常臉畫黑點的肯定就是走資派。
畫是水粉顏料繪在紙上,當時最流行和常見於各單位的廉價材料。
創作組在很奢侈的小樓裏麵搭了地鋪,釘了些簡單的木畫架子,大家在製作中過程每一步驟,都虔誠的互相學習和請教,並很快拿出大稿供審查通過。約用一個多月,完成了一批五花八門的作品,在三所的大禮堂布置了匯報展覽,客車拉來一些單位的觀眾,看到每一張他們都表現出興奮,不停點頭稱讚。開幕式那天,宣傳和文化部門的領導講完話後與創作組員一同去了食堂,裏麵一角已用簡易布屏風擋起那些豐盛的聚餐食品。
遺憾的是那幅畫連照片都沒有留下。
補記;
三所當年不對外開放,僅為政府活動而備,大門還有軍人站崗,裏麵有多排可容納近千人內外都很整潔的平房。靠山邊有幾幢精致的西式小洋樓,(創作組占用其中一幢)所有的建材石料,抽水馬桶,暖氣片,有花紋的鐵床等均是從內地運來。不知為何區領導未入住,內部已相當破損。
山腳有不少巨大的石頭,在一些下麵還有半淘空的洞穴中,殘留了一些碎織物和殘泥佛,也不知哪個年代有修行者在裏麵呆過。岩壁上細長如遊魂般跳耀著,半飛的蜥蜴,它們用萬像節一樣轉動,凸起的雙眼時刻警惕地盯著你。
參加此創作組之前和後來,我也曾隨昌都地區農業學大寨參觀團,昌都文工隊赴拉薩匯報演出到此短期住過。得承認,三所食堂提供不限量的三菜一湯,當時屬於很真實的天堂。
大學畢業後的80年代,隨著政治對美術的需求急劇減少,也沒有機會再回過三所。依稀記得那曾改為接待國外遊客團隊的場所。
羨慕藝術家們今天創作條件和自由,也為那些晦黯歲月裏的青春寫下幾行。

#Tibet memor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