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疫情下,以道家自然、陶淵明生死觀自我開解

(2020-10-22 15:20:49) 下一個

疫情期間,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加拿大有近一萬人因新冠死亡,全球因新冠死亡的,僅官方記錄,就有一百萬人以上。

生死事大,在疫情期間擔心生死,人之常情。個別同學,陷入恐懼,或者憂心忡忡,也在所難免。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道教的成道成仙,甚至基督教的天國,對咱普通人來說,都比較渺不可追。

沒死過,誰知生後之事對吧?

那麽我們何以自慰呢?我這裏提的是一個自然之說,上承老莊,以我們喜歡的大詩人陶淵明的生死觀,來開解。

大家都知道“白駒過隙”,但我更喜歡“忽然”。莊子說,“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這個“忽然”,用得真美妙,是真美。

忽然而已嘛。所以麵對生死,我們講究的是一個自然。但是像莊子那樣,妻子死了,鼓盆而歌,雖然他已超脫,但畢竟如果咱普通人也這樣,不僅說不上自然,還有點驚世駭俗了。

我比較欣賞陶淵明的生死觀,就是自然。


陶淵明詩文中,除了關於山水、田園與酒,也經常談到生死。蓋因他一生中,遇到太多生死之事。早年喪父,壯年喪妻,中年喪母。他有個庶母,還有個庶母生的妹妹,叫程氏妹,兄妹倆感情很好,但庶母早死,妹妹也在他當彭澤令時死了,這是促使他解職歸田的原因之一。後來關係很要好的兩個堂弟,也先於他去世。人生之中,麵對親友去世,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下葬,多少次祭奠。對生死,他是很達觀的。

他說:

“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
但餘平生物,舉目情淒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複疑。”

一個大活人,前一段時間還好好的,突然一下就沒了,再也不會回來。就這麽突然一下,發現身邊少了這麽一個人,其他人當然無所謂,親戚朋友,哪有不想念的。可是隻留下生前的那些遺物,看到了,不過徒增悲傷流淚而已。我沒有飛升成仙的法術,以後肯定也會這樣一下就沒了,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就是人死的一個常見現象。他覺得: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

想多了,對我們的身體,對我們的生命,沒什麽好處。還不如順其自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在天地萬物之間,與其同化。不喜也不悲,沒有必要恐懼害怕。時間到了,該怎麽樣就怎麽樣,不要再想那麽多了,想多了也沒什麽用。

因為“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天道運行,沒有偏向誰不偏向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萬事萬物會自己產生、繁榮、代謝。

他甚至給自己寫了《自祭文》和《擬挽歌辭》,想象自己死去以後,親友給自己送葬、下葬及之後的情景: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就是這麽簡單,親友及他人,對待別人的生死,我們已經見慣了,隻是對待自己的生死,還不釋然。其實也就那麽回事兒,就想自己和山川化為一體好了。

這不是說,我們向往死,而是對死,看開一些,自然一些。讓我想起2009年日本電影《禪》,道元禪師坐化而去前那句話:

“生時,以生為貴;滅時,但願滅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青鬆站 回複 悄悄話 你好小陶。今天下雪
大家小心了-:))。。
青鬆站 回複 悄悄話 Happy mother^s day,,all the best-:))..
恩朵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好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