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胡

我是老胡,不是胡老師!
正文

學習的革命係列:假裝學習是隱疾,按需學習是良方!

(2019-06-10 14:48:51) 下一個

我們絕大多數人很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認為我在看的書和視頻都是跟新的概念有關,都是前沿的科技,實用的技能,認為自己是在學習,瞧不起那些整天沉迷在遊戲裏,看言情片,看武打片的人,覺得自己比那些人高級一點,覺得自己很勤奮在學習。

 

究竟我們看書看視頻到底有沒有用?某種程度上講有用,你看過記住的那些信息在大腦的某個地方存儲著,隻要將來有適當的刺激,那些信息還是會被提取出來。

 

就像你家裏頭放置很久的東西,剛買回來時知道它在家裏的某個位置。由於後來不再用它,久而久之就會不記得你有過這樣東西,或知道自己有這個東西,卻怎樣都找不到它。這東西跟沒有一樣,甚至比沒有還糟糕。為什麽?因為占了你的地方。

 

所有缺乏輸出動作的觀看和閱讀都是假裝學習。那些進入你腦子裏卻沒辦法拿出來使用的信息,對你的大腦來講就是垃圾。所以這種假裝學習不裝也罷,讓你的大腦反而輕鬆一點。

 

 

不要認為讀書或看視頻,是學習的唯一的手段,不要欺騙自己好像很勤奮很努力,花一天的時間看某一個專題的材料。如果你後麵的其它動作沒有跟上的話,前麵的動作大部分都被浪費了。

 

如何使學習真正有成效?在閱讀和觀看之後一定要讓知識離開你的大腦,離開你的身體。你可以重新的表述轉述,可以用筆把它記下來,可以畫出來,可以做錄像,可以動手做一遍。輸出的方法多種多樣,由淺入深。

 

比如在別人的文章或視頻底下留個言點個讚,寫一點點有價值的評論,表達你對其中某部分內容的觀點和看法。

 

也可以寫一段深度的評論,或在博客裏寫一篇文章,對整個的內容進行剖析,評論,整理。你就有了結構在裏麵,這個更有深度了。

 

還可以把你學到的原理方法與你已有的知識進行串聯,凡此種種都是從獲得一個最原始的信息,再把信息組織成有結構的知識,再把這個知識跟你已有的知識體融合在一起,最後把它們融合增長成一個完整的新知識,應用到一個新的問題,新的場景當中。隻有經過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你學到的知識才成為了你自己的東西,活化成了你的能力。這樣你才算真正學到了一個東西。

 

如果你僅僅去讀書看視頻,是沒有辦法學到這些東西的,你可能看的很過癮,心潮澎湃,但是第二天就會忘記這感覺,這就跟你追劇的時候是完全一樣的。對一部劇有充分的熱情,看的時候也極其專注,但是過三天就忘記了。

 

 

 

那我們具體應該怎麽做?首先要改掉我們假裝學習的習慣。假裝學習的特點是光看光讀而沒有任何後續的動作,沒有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沒有讓學來的知識離開你的身體把它表述出來。

 

當你嚐試依據所學的知識製成一個全新的作品時,你會發現學到的知識會有盲點和缺失的地方。這就會促使你重新回看一遍,很多時候回看視頻也沒法找到相應的答案。這部份缺失的肓點需要搜索新的視頻和材料去填補,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習慣,叫做“按需學習”。

 

注意第二次的閱讀與第一次的觀看是不太一樣的。此時你非常明確自己具體缺失的知識點在哪,這種學習會使你有動力,有目標,學習就更為有效率。

 

這種按需學習跟肓目的閱讀和觀看是完全不同的體驗。沒有輸出檢驗的對信息或知識的攫取會讓你對方向和進度都失去感覺。你從一開始都不知道你要讀幾本書才能停止對一個概念的學習或了解。所以在閱讀和觀看的時候你就不知道什麽時候該停止。這就會導致你看一本書,覺得不夠,緊接著看第二本第三本,所以看到最後你自己都糊塗了。

 

當你看的材料越多,知識體的邊界就在不斷的拓展,會給你一個錯誤的印象,好像在這樣一個專題上,看十本書都不夠。

 

但是你知道嗎?當你已經看了十本書,由於你對這十本書所表述的觀點方法都還沒有任何的驗證的動作,你就很難知道這些材料的真偽,價值所在,有可能你就從此開始了一段很長很長的閱讀之旅。最後發現你得到的並不是不是真知識,你也隻不過是讀了二十本書的一個偽專家,因為你沒有實戰的經驗。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可以讀一百本兩百本炒股的書,但隻要你不去開個戶親身的操作書裏介紹的各種辦法,你根本就不知道哪個有用,哪個沒有用。當你看炒股書的時候,每看一本你都覺得找到了葵花寶典,然後自己開戶去炒股的時候立刻把錢都輸得光光的。

 

如果你認同閱讀和觀看本身不是學習這樣一個觀點的話,緊接著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檢討自己這麽多年是不是在采用這種敷衍式的假裝學習的辦法來欺騙和蒙蔽自己,而自己卻渾然不自知。

 

如果你有這樣的勇氣自我檢討,發現自己在很大程度上的確是在假裝學習的話。從今天開始希望你重新的思考按需學習這樣一個重要的概念,開始真正的學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