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伊的博客

欣賞生命之河的每一滴浪花
正文

南伊:祝賀蔣濛

(2022-06-13 20:02:45) 下一個

南伊:祝賀蔣濛

 

2022年6月12日,周日

 

蔣濛教授(Mung Chiang),1977年出生於天津,從小隨父母移居香港,隨後移民美國。在斯坦福八年拿到學士、碩士、博士之後,到普林斯頓四年拿到終身副教授,三年後晉升為正教授。2013年,蔣濛因“對無線網絡的分析、設計和優化的基本貢獻”獲得艾倫·沃特曼獎。自2017年起,蔣濛任普渡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前天,普渡大學董事會宣布蔣濛為該大學的下一任校長,任職從2023年1月1日開始。

正值風華正茂、年富力強的蔣濛,在45歲時出任美國著名工科老牌名校的校長,可喜可賀。華人在美國大學中做理工科教授的人很多,但是擔任大學管理人員的人數很少。這其中的緣由很多,包括對行政管理工作缺乏準備,對行政管理的職能存在誤解。通常,如果某教授從全職科研教學轉變為管理層的一員,比如當上係主任、院長、校長之後,人們會說該教授轉入了“黑暗的一邊”(the dark side)。這樣的說法自然有其調侃的一麵,但它的確表明人們對大學管理層的誤解。

在一般情況下,大學管理人員往往會減少自己的科研教學工作量,有的甚至完全放棄了科研或教學工作。對於大學來說,管理人員不僅必不可少,而且至關重要;對於個人來說,做管理工作有利有弊,長遠得失因人而異。比如說三四十歲的年輕人,科研工作正搞得風生水起,有望拿到大獎或取得重大發明創造,這時轉換成管理人員就很可惜;而五六十歲的人早已在業務上功成名就,而且積累了大量的人事經驗,這時去做管理工作,則是對事業發展另辟蹊徑,甚至是最優化的決策。

科研和管理是兩種本質不同的工作,需要有截然不同的能力和資源。做科研主要靠的是智商,而做管理主要靠的是情商;做科研主要靠的是筆頭功夫,做管理主要靠的是口頭功夫;搞科研的方法集中在縱向深入,而搞管理的方法主要靠橫向溝通,綜合協調。

普渡大學的現任校長是米奇·丹尼爾斯,2013年從印第安納州州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後,幹了將近十年的普渡大學校長。從2016年開始,普渡搞了個“收入分享”項目,貸款給學生付學費,學生在工作後用部分工資收入償還貸款。表麵上看,這個項目初衷不錯,旨在幫助學生完成教育夢想。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收入分享”變成了高息貸款,對那些提前還清貸款的學生實施高額罰款,有些參加該項目的學生最終要支付原貸款的二點五倍。今年初,根據學生和家長的反映,保護學生貸款中心向教育部和消費者保護局投訴普渡大學校方違法。如果普渡大學被判違法,它將失去獲得Title IV聯邦科研基金的資格。

普渡大學有五萬學生,其中參加了“收入分享”項目的學生隻有1600名。人數雖然不多,負麵影響極大。上個月就有五名學生投訴校方誤導學生參加“收入分享”項目:最初校方說該項目的投資方是校友會,後來證明是對衝基金。目前,普渡大學已經在2022-23學年停止了“收入分享”項目。如何處理好這個“收入分享”項目的善後工作,可能是對蔣濛的第一個考驗。衷心祝願蔣濛乘風破浪,馬到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華人的驕傲
car88 回複 悄悄話 中共沒有祝賀他?他難道反共?
GuoLuke2 回複 悄悄話 祝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