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那兒,整個就是個古跡,潤和沒潤的,都挺兵馬俑的。是不是?

(2022-11-16 17:00:29) 下一個

那兒,整個就是個古跡,潤和沒潤的,都挺兵馬俑的。是不是?

 

 

 

記得曾去常熟一帶探訪古跡。許多明清碑刻牌匾,都被當地人用作杵衣的衣座,鋪地的石材。問起事因,答,紅衛兵文革時砸封資修,這些費勁也砸不壞,這麽大的石塊亂堆放著也可惜,就搬回來了。

 

江南哦!

 

後來才知道,陝西有的農戶人家點燈用的是商代的什麽觚角爵之類的。

 

後來才知道,圓明園大火後,周圍的農家沒少拖那裏的磚石為家用。

 

一個來探親的老人,抱怨女兒周末總拉她去看什麽名勝古跡,“啥看頭,都是堆木頭石頭。”

 

這次去地中海玩,又碰到這樣的話和表情。

 

魯迅抱怨許多的書印得太密密麻麻,並因此引伸出“使人發生一種壓迫和窘促之感”,進而還會影響其他種種。

 

會覺得,古跡名勝是給一地人的留白。尚有餘力瞥一瞥它們,叨幾句它們,說明著精神尚有富餘。“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樣的起義搞上千百年,人的精神勁也不會增長一點點。

 

還有一種。昨天讀到《希臘散記》。說希臘的過去和現在很不對稱。險些就要說整個希臘的GDP不及廣東省或哪個市。

 

去埃及玩的,抱怨那裏髒亂的比說金字塔占用的時間多,細節也多。

 

GDP普及以來,大陸人都成了經濟觀察家。“好山好水好無聊,真髒真亂真舒服”,家有多少平米,車子是什麽牌子,月收入幾個零之外,好像就沒什麽要看的。

 

忽然覺得,這也是另一種精神沒有什麽富餘的情形。旅途中遇到這樣的,盡量不同行,同行了也不與同桌,同桌了也不多聊。

 

有道,尙不留在活人心中,便是真正死掉了。另有道,有人活著,像死了;有人死了,像活著。

 

學文明史,言必希臘!

 

鐵鏈女,秦兮?漢兮?共和國兮?她是黔首?是丐?是韭菜?

 

古跡不古,這是個什麽地方?

 

真的,那兒,整個就是個古跡,潤和沒潤的,都挺兵馬俑的。是不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