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木有文化《宗教與繪畫-18:花園中的苦惱(Agony in the Garden)》讀議

(2022-01-18 04:59:55) 下一個

木有文化《宗教與繪畫-18:花園中的苦惱(Agony in the Garden)》讀議

 

 

畫隻當畫看。當書讀,畫要不高興了。

 

教堂畫,不像畫,更像《聖經》注釋。大約含有對不識字人的care 。也因此吧,大多畫得像一個模子裏倒出的。看幾眼,撂了。

 

魯迅文學的致命傷是“遵命”文學。王朔尖銳,一針戳向,讓《阿Q正傳》《藥》《孔乙己》《故事新編》露出“小”來。

 

中國近現代的文學,除了張愛玲,都在與時俱進,有意無意地做著“百年未遇之變局”的跟班。哪天,這張變局的狗皮膏藥被揭掉,真不知道還剩下幾句“文學”。

 

記悄悄話的,扣閨蜜房門的,掠一江春水的東西,偏用去“把欄杆拍遍,把吳鉤看了”,咋整?

 

拉斐爾的畫,境,穆;繪,極細;將文筆寫不出,口舌說不出的,畫出來;《聖經》是他的托和襯,畫中的安靜,絕望,無奈,慵懶,是拉斐爾的安靜,絕望……。後來的,模仿著他,成了教堂畫派,已然是批量生產了。

 

服務,是要簽合同的。簽約的明星,一半巳在商言商了。作家畫家,亦然。用畫說書,是別樣的簽約。看多宗教畫,會煩。畫家像手套,戴在《聖經》的手上,畫麵上的許多,身不由己,甚至裝。

 

喜歡盧浮宮裏希臘館裏的許多田園畫。往往也說聖經故事,但是走進人間煙火的Zoe Peter 所做所為,其中的俊男靚女都是要注目暇想,甚至會想望平生有一遇的人兒。這情境也蠻像從《舊約》走進《新約》,告別高傲的“選民”,加入進“無論你是誰,都來和我同行”的行列。

 

拉斐爾的畫,色彩很人間煙火氣。看著,就會聯想到中國的篆隸到魏晉年間變成二王的楷書行書,滿眼的流暢,俗是俗了點,可也顧不得那許多了。看拉斐爾的宗教畫,懷裏滿是“小橋流水人家”的蘇杭情調。

 

拉斐爾的畫,女的像維拉斯的姐妹,男的有大衛的影形。耶穌,很帥,挺直的鼻梁,很耐看的雙眼,非常有女人緣的舉止,那髪式,胡子形狀,在當下歐美,仍很酷。色澤,甚至有點俗豔,那大塊的撩人紅,足以“吹皺一池春水”的寶藍,帥哥美女誰不想“來一件”?

 

所以,總以為,拉斐爾是畫中的《新約》,他畫的是《聖經》故事,展開的卻是《清明上河圖》。衣裳入時的仙女和使徒,誰不想“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看拉斐爾的這些畫,很有擼串大口喝紮啤的快感。

 

而且,就認為,這便是拉斐爾畫的看點所在。

 

畫隻當畫看,看的畫的,各得其所。

 

 

附木有文化《宗教與繪畫-18:花園中的苦惱(Agony in the Garden)》

 

「這時候,他(耶穌)開始憂懼起來,極其難過。」於是他去花園禱告,懇請天父把即將降臨的厄運(被出賣,被捕,審判,受刑十字架)拿走。「如果有可能,讓那時刻離開他。」

在「路加福音」中,「有一位天使從天上向他顯現,加添他的力量。」

耶穌禱告了三次,每次回去都看到三門徒睡著了。

在基督教教義中,耶穌是完全的神,同時也是完全的人。此刻花園中的苦惱(Agony in the Garden),是極為感人的一幕,是他人性最真實完全的表露。

 

306231rgsdl.jpg

The Agony in the Garden (ca. 1504), by Raphael (1483-1520)

拉斐爾(Raphael)的這幅創作,是一個大型祭壇畫作品的下方左二的局部圖。耶穌的三個弟子,各自用不同的姿態在睡覺打盹。

右上角的天使手裏拿著一個杯子。因為在福音中,耶穌說道,「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

 

the-agony-in-the-garden1.jpg

The Agony in the Garden, c.1500, by Sandro Botticelli (1444–1510)

947px-el_greco_019.jpg

The Agony in the Garden of Gethsemane, c.1590, by El Greco (1541–1614), National Gallery

1024px-giovanni_bellini_-_orazione_nellorto.jpg

The Agony in the Garden of Gethsemane, c.1465, by Giovanni Bellini (circa 1430 –1516), National Gallery

在上麵兩張格雷考(El Greco)和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的作品裏,背景畫麵我們都能看到一隊人遠遠走來。那是叛徒猶大,從祭司長那裏帶著很多人來抓耶穌。

每幅作品裏,眼看著叛徒帶著士兵漸漸逼近,而三個使徒沉睡不醒,都增加了耶穌的孤獨和無助。

the_agony_in_the_garden_william_blake.jpg

The Agony in the Garden circa 1799-1800 William Blake 1757-1827. http://www.tate.org.uk/art/work/N05894

303132rgsdl.jpg

The Agony in the Garden (ca. 1420 – 1430), Nuremberg Master Of The Altarpiece Of The Virgin

 

在花園中苦惱的這一刻,無疑是耶穌最憂懼和焦慮的一刻。

有些作品會特寫他的痛苦和掙紮,也有些作品會強調在天使的鼓勵下,他從未失去信心。

302779rgsdl.jpg

Christ’s Agony in the Garden of Gethsemane, c.1631, by Carlo Dolci (Italian, 1616-1687)

gethsemane_carl_bloch.jpg

An angel comforting Jesus before his arrest in the Garden of Gethsemane, 1873, by Carl Bloch (1834–189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