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王朔講魯迅,挺吃力的

(2020-01-08 15:44:20) 下一個

“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被解讀成“如果家中沒五鬥米,就不會悠然”了,不是唯物主義的高明,而是你的“文心”沒被雕成龍,煎成蔥油餅了。

 

 

《黃土地》有剛知道文藝之萌;《大紅燈籠高高掛》有玩文化之頑;《紅高粱》就是個糟賤文化了;到《秋菊打官司》《一個也不能少》,就是個文宣了。

 

薑文機子裏的“大院文化”,是《小瘶子》裏的剔牙縫,也是八旗子弟下了馬之後的“把米芾的字寫活了”“把XX的畫畫得亂真了”。怎麽的,也就是個高仿。

 

 

熒屏裏的打日本,當三年“解放戰爭”看,就不覺著是神劇了。

 

打死共軍國軍,易;打死日軍,難。

 

屏裏,罵日本人的話裏,常常有讓人向往的人格。砍日本的女傑男雄,演得好的,象耍猴;演得不好的,自虐;很多很多,不是看不下去,倒是看下去的話就要自己看不下自己了。

 

 

王朔說魯迅的不是,聽來聽去,沒聽出什麽“不是”,倒是聽出王朔書讀得不多,講魯迅,挺吃力的。

 

都說魯迅罵人,可細數數,那些個,幾個不該罵?

 

魯迅的雜感是寫給隻“想”幹事人看的。幹起事和正幹著事的,不大看。聽過陳寅恪說過幾句魯迅?他有自己的事要想和忙,抽不出空來看筆戰。聽過為生計奔波於街頭巷尾的說魯迅?忙生活的精力尚不夠,不可能看舞文弄墨。

 

讀文學,讀雜感或亂想,想說中國的人和事說出點釆來,讓人覺得“蠻深刻的”,讀點魯迅,是個不錯的選擇。

 

 

博客:不讀而文章,少讀而證論,一篇篇“哪有功夫讀書”的忙樣。由是,一年產生的文章是四千年的總和還有剩餘。可———-

 

一個“刪除”鍵,就能使“不可修複”地永逝。

 

自己寫博客,總覺得象在點擊刪除鍵。自己刪除自己,有不拿自己當回事的諧意。

 

 

高鐵,高速公路,馬斯特揚言的從紐約到東京隻要半小時的飛行器,把人們從一種意識形態移到另一種意識形態。什麽專製,暴君,民主自由,宜居,GDP,,,,,

 

Safari曲裏拐彎且顛得隻有頭昏不得睡著的Africa massage 裏,則是從一種生態到達另一種生態。

 

意識形態裏,搗騰來搗騰去,就是個意識。所謂“理論是僵死的”;不同生態裏行進,牛羚齊奔乍停,旦等斑馬引領的洪荒節奏;獅行緩緩於無邊茵茵的天簌音韻;羚羊迸躍的輕盈句讀,真所謂“生命之樹長青”。近意識,遠生態,傻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