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在北外的時光( 一 ) 金 弢: 北外德語七七級 —

忘不了在北外的時光( 一 ) 金 弢: 北外德語七七級 —— 一張畢業照帶來的回憶 (修定稿) 1977年的高考,是一次特殊的高考,是我共和國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大學招生。七七年——是“四人幫”垮台、文革結束的第二年,經過中央45天教委馬拉鬆會議,終
正文

金弢:小說《人間家事》係列 —— 狗狗旺旺 (二)

(2019-04-07 07:55:52) 下一個

金弢:小說《人間家事》係列 —— 狗狗旺旺 (二)

——   肆

建子當了記工員跟他當初的願望則是不謀而合。自從抱回了旺旺後,他心裏本來就打算希望自己不忘記每天去看它一回,現在好了,他成了隊裏的記工員,隊裏是每晚非去不可的了,這樣去看旺旺是想忘也忘不了了,反正旺旺就在隊部隔壁。鐵匠家富有、吃得好、油水足,旺旺營養充足,長得飛快,七、八個星期後已經有了很強的彈跳力,身上的胎毛已經脫盡,換上了一身油亮的剛毛。旺旺體格健壯,四腿有勁,活動量大,跑起來速度特快,不久鐵匠就同意建子單獨把旺旺帶出了家門。

旺旺日長夜大,它的聰明勁兒很快顯現了出來,它確實很鬼靈,跟建子和房東的關係也處理得很巧妙,比方說在家裏時,旺旺知道雪勇是它的主人,當著建子的麵還是更多地聽從雪勇的支配,然而建子一但把它帶到了隊部,旺旺就更多地聽建子了,它明白它們家的大主人老鐵匠是把它委托給了建子帶它出了門。旺旺到來了隊部,這是隊裏的新鮮事兒,大夥兒逗它玩,特別是那幫淘氣的小毛孩子,但旺旺對他們顯得興致索然,有些小男孩兒來摟抱它,它總是習慣地先抬頭看看建子的臉色,以 “征求” 意見。碰上隊裏人滿為患的日子,建子把旺旺叫到門外等著,旺旺便會一動不動地耐心守在那裏,誰帶它走都不行,甚至有一回雪勇見旺旺獨自留在門外挺孤單的想把它先帶回家,旺旺也不樂意,它穿過人群鑽到建子的腿下來求援。建子告訴雪勇,記完工分他還要帶旺旺去 “練奔” 呢。說完旺旺又回到了原位的位置耐心等著建子。

“練奔” 是旺旺最喜歡的的一件事,也是最有利於它健康的運動,每天有了這個習慣,幾天不練旺旺就會身感不適,打不起精神。知識青年到了儒橋村,村裏可建房的空地幾乎沒有了,而且 42 號新老知青每人一間的住房可要一大塊空地。知青進了村,安插在每一個生產小隊,這叫 “插隊”,但頭六個月,知青先在農民家裏過,這叫 "落戶“,知青”插隊落戶“ 的名稱由此而來。家裏能接收知識青年還是個政治待遇,不是任何一個農民家庭被允許的。除了政治成份好,還要為人正派,家境較優越,人不貪小。知青下鄉頭一年,國家每人每月補貼生活費 10 元,知青落了戶,這十塊錢交給房東作為夥食費。此外,房東家裏可以多安裝一個 25 瓦的大燈泡,這是對知青的特殊照顧,考慮到他們要讀書寫字,而通常每個農民家裏隻允許有一盞 15 瓦的燈。家裏有了知青,每月的 10 塊錢現金和多一個 25 瓦的燈,時常還會招來左鄰右舍的羨慕和嫉妒。為了避免讓人說閑話,建子的房東大媽總把夥食安排得好好的。房東家的兩個姐姐都出嫁了,建林小建子三歲,而妹妹秋仙又小建林三歲。秋仙還小,有時吃飯時有點好菜也想伸筷子去夾,建林就會拿自己的筷子打妹妹的筷子:別動!這碗菜是留給哥哥吃的。

為了解決半年後知青的住房問題,大隊領導決定在後山嶺劈山造地,給知青建排房,一排十五間,共三排,還專門開出一條新路。這條路就是旺旺練奔的最好去處。

——   伍

後山以前是一片墳地,儒橋村有四千多人口,列祖列宗的魂靈都安息在此。為了跟上新形勢的需要,響應黨的號召,作為完成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安排好下鄉知青的生活, “讓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心”,生產大隊的各家各戶都毫無怨言地遷建祖墳。那是政治掛帥、一切服從領導的年代。後山嶺一下子多出了四十好幾的知青,趁著山嶺的開發,也有社員中為數不少的年輕家庭在此平地造房、安家落戶。從遠景看,後山嶺將是未來的一塊熱鬧之地,隊裏還計劃在這裏開設日常用品、糧食加工等代銷店,於是大隊支部認為建築一條連通後山與老村的通道已勢在必行。路有兩米多寬,社員們稱之為 “大路”,這是儒橋村一千多年有史以來最寬的大道,為遐邇鮮見。每天夜裏,建子記完了工分,旺旺總要送建子回家。這時他們會在 “大路” 上練上一通奔跑。

貧下中農的貧困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在精神文化方麵。建子剛來插隊的時候,整個生產大隊隻是大隊總部有個高音喇叭,在縣裏給每個生產小隊裝上有線廣播之前,整個山村除了人說話和狗叫聲外到處都是一片死寂,農民是白天掄鋤頭,晚上抱枕頭,沒有一點文化生活可言。大隊雖然訂了一份《杭州日報》,生產隊可以去借,但除了極少部份社員家裏有條件供得起讀幾年小學外,不識字的青年占絕大多數。建子想反正自己每天晚上要去隊部,就提議利用計完工分的時間給社員們讀報,也讓大家知道一下外麵的世界在發生著什麽。這一倡議馬上得到大隊黨支部的支持,並號召各生產隊的社員們,晚上隻要有時間,希望都能去第七生產隊聽建子為大家讀報。這樣建子回家的時間又往後推了,但是旺旺不在乎,它一如既往地忠誠堅守,直到建子辦完事送建子回家。

每晚的讀報會成了各小隊之間互相往來接觸的契機,人們彼此有了更多的走動,愛開玩笑的社員一到場氣氛就會熱鬧起來。七隊有個老不正經、玩笑不絕的 “活寶” ,他是個文盲社員,雖沒文化,但人卻是絕頂的聰明,幹起農活是出了名的好把式,帶頭種起田來,不拉繩子,把六棵秧苗插得筆直,遠遠鏢去一般。現在好了,他有了表現的場所,他看到建子快記完了工分,人到齊的差不多了,就學著建子的樣,手裏拿著報紙拉大嗓門說:哎,大家注意啦,我開始給大家讀報了,大家聽好了······,他正開著玩笑演著戲時,另一個社員走到他跟前大著嗓門對著大家諷刺他道:還給大家讀報紙呢?他不看看他連報紙都拿反了!頓時引來哄堂大笑。然而 ”活寶“ 腦子反應極快,急中生智,立馬大聲嚷道:我是拿著報紙讓著你先看看,你還不識抬舉!又引來一陣哄堂大笑。

建子給旺旺規定好了固定的訓練方法,他會將一根粗粗的樹根扔出幾十米遠,要求旺旺以最快的速度取回,為了提高旺旺奔跑的速度與力量,氣喘籲籲的旺旺撿回樹根討好地交還給建子時,隻要沒得到建子的讚揚,下一趟它會跑得更加拚命。他們就這樣,隻要不是大雨傾盆,就是大雪紛飛,天天堅持。有一回,建子已扔出了樹根,旺旺正要開奔,突然刹住腳,趴在地上膽怯地發出低沉的嗚嗚聲,眼睛死盯著前方。今天它一定是發現了異常之物。

儒橋村如前所述是離開桐廬縣址要拐近百個山灣才能到達的深山村落,雖然已經到了 1970 年代,但山村周圍一帶聽本村農民說山裏還是有野獸出沒。建子的房東弟弟建林,他爺爺就曾是打老虎的。建子聽房東大媽說過,就是建林的母親,她公公怎樣自製打老虎毒藥。說是山上有一種很毒的樹,砍回家熬成黑黑的濃漿。在山上老虎常過往的道上,用茅草編成籬笆築成一個走廊,伏下誘餌,在走廊的盡頭,拉滿弓,在箭頭上塗上厚厚的毒漿,在靠近箭弓十五米左右之處,在誘餌旁邊設下一塊踏板,當老虎叼食誘餌時,會帶動與踏板相連的弓箭。中箭的老虎跑不出五十米便會中毒倒地。

今天旺旺出乎尋常地伏在地上不敢前行,一定是發現了比較大的野獸。村裏人還說,這些年頭老虎是已經見不著了,但豹子還有。狗的感覺要上百倍地超越於人,盡管建子什麽也看不見,但他可以想見旺旺看到了什麽。他從路旁抄起一塊大石頭超前方向扔去,瞬間,旺旺便歡快地跳躍起來恢複了常態。第二天,建子把這件事說給了老鐵匠聽,鐵匠說沒錯,一定是旺旺看到了比它更大的豹子。鐵匠又說,旺旺現在畢竟還太年輕,安慰尖子,再養上半年,旺旺會變得勇敢的多。而此時的建子怎麽也想象不到一年半載後等待旺旺的將是什麽樣的命運。

( 未完待續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